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褂究竟是什么shǎi

2023-02-24 12:34 作者:tiejing123  | 我要投稿

本期合作撰文@做个开心的小胖子

2023年2月4号的广德楼,台上的周九良老师终于不再是穿着素黑大褂了!

过去的一年,我相机里周老师的大褂是一水的素黑。如今果然新年新气象,今年的第一场小园子,周老师的大褂就换了颜色。

但它到底是什么shǎi呢?

这件大褂儿的颜色,朋友们普遍称其为咸菜绿,但是我更想称其为茶叶末绿。因为我觉得这件大褂儿的颜色更接近茶叶末釉瓷的釉色,穿在周九良老师身上,更衬托出一种沉稳庄重、古朴典雅的气质。

请听我娓娓道来……

茶叶末作为釉色名称,始见于《陶雅》一书,这是一部记述清末古董商人心得体会笔记性质的杂录。该书所称茶叶末,是指清代官窑那种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的瓷器,因其极类似茶叶细末,故名之曰“茶叶末”。

茶釉源于唐代,经宋、元、明递相烧造,直至清代雍正唐英督陶,在继承古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白瓷胎上,使釉色呈失透的黄绿色泽,颇似茶细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成为一种名贵的颜色釉品种。唐英称该釉色为“厂官釉”。因茶叶末一词通俗易懂,故现在学术界统称为茶叶末釉。

由于烧成时焰性和温度的差异,茶叶末釉可产生多种变调,如鳝鱼黄、蛇皮绿、鳝鱼青、蟹甲青、鼻烟、新橘、鳖裙绿、黄斑点、老僧衣等,都是形容其色泽的俗称。

清乾隆茶叶末釉花浇
清乾隆茶叶末釉牺耳尊
清乾隆茶叶末釉摇铃尊
清雍正茶叶末釉钵缸
清雍正茶叶末釉壶
清雍正茶叶末釉花浇
清雍正茶叶末釉弦纹瓶
清雍正茶叶末釉纸槌瓶

茶叶末釉为什么好看呢?

第一,追求玉的质感。茶叶末釉的釉色深沉而含蓄,釉面没有刺眼的浮光,给人以温润之感,《陶雅》称其:“黄杂绿色,娇烧而不俗,艳于花,类如玉,范为瓶,最养目。”

第二,造型和釉色统一。茶叶末釉艺术风格庄严肃穆,故多施于大件的尊、缸、罐、瓶等器物上,给人以雄伟博大之感,即便是少数小件器皿,也多是仿古造型,且做工精细,显现出端庄古朴的艺术风格。

第三,追求釉色的层次变化,增加色彩的韵律感。如故宫藏雍正茶叶末釉花浇,瓶颈弦纹使釉色产生深浅变化,耐人寻味,愈显生动。 

听了我的介绍,再对比照片,您有没有觉得这件大褂儿叫茶叶末绿更贴切一些呢?

2023年,希望能够经常在各种舞台看到周九良老师意气风发的身影,也希望周老师能解锁更多色彩的大褂。 

【一个小贴纸:周老师在节目中提到的“武陵大核桃”】

我国是世界上核桃的起源中心之一,也是核桃生产第一大国。核桃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发展核桃产业可以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带领林农脱贫致富。

武陵山脉跨越了重庆、湖南、湖北、贵州等地。

武陵山脉

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称为武陵山区,其行政区划图:

武陵山区行政区划图

武陵山区集民族地区和革命地区于一体,并且还具有少数民族较多、贫困人口密集等特点,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区域。核桃产业在武陵山区大力发展已有年头,栽植规模较大,分布较为广泛,涵盖湖南、湖北及贵州等地

周老师的肚子真的是个杂货铺呀~

注1:发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周九良老师在舞台上的艺术设计,以及艺术设计背后的文化知识,从而理解周老师为作品付出的努力。

注2:所有内容仅针对【作品】和【角色】进行分析,不针对任何人,不与其他人横向对比。知识性错误恳请指正!感受性抬杠直接拉黑

注3:参考资料

[1]陈润民,杨静荣.谈茶叶末釉瓷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01):112-117+160.

[2]欧阳中华.探析唐英与厂官釉[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2):28-29.DOI:10.13212/j.cnki.csa.2022.12.002

[3]熊冬连,黎曙光,周必成,胡彦宏,宋发义.武陵山区核桃林下复合经营模式效益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30):92-93.

[4]李明.长阳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5,32(09):21-23.

[5]李长国.武陵山区木本油料植物发展简论[J].绿色科技,2017,(17):100-101.DOI:10.16663/j.cnki.lskj.2017.17.036


大褂究竟是什么shǎi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