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康熙到底是昏君吗?

2020-09-29 16:55 作者:三英野战苍井空  | 我要投稿


看待历史人物最好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样只会片面的看待一个人物,从而造成错误的判断。而且在看待历史人物是一定要切记人无完人。至于民族纠纷也好,历史争端也罢,

在你评价过往的历史的时候,你需要剥离民族的身份,看他们对“中国”的贡献。而不是去纠结民族的问题。

  做为皇帝这一角色,康熙也许无法媲美汉高宋祖,但康熙绝对算得上清第一帝,而且在整个历史中,康熙都能算上顶尖的君王。《康熙王朝》等电视剧,的确夸大乃至神话了康熙但是近年来因为某些朝代粉能在许多网站上看到不少称“满清只有雍正一个明君,康麻子算不上”的言论。但总感觉这是错误的,冷静思考一下,单以康熙的事迹而论舍弃他民族方面的不同,他会有怎样的评价?

  论文治,康熙帝接受了传统儒家的思想,治国基本秉持“宽仁”的总方针(不杀鳌拜与废太子),开始不拘一格重用汉臣。修水利,绘地图,扫弊端,南书房改革。稳定国内政局,发展了清朝国力,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力。另外,关于康熙帝将泰西之学束之高阁的说法是刻板印象甚至可以说是谣言。康熙帝仅仅对印有与传统儒家观念不符的人体构造图的书籍下了禁令,其他均允许传播。康熙本人开明,而且重视汉族人才,治理国家也卓有成效,文治当属一流。而且康熙在为期间也有效的缓和了汉族与满族的矛盾,有效的维持了清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可以说康熙对稳定清朝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是奠定了基础的。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提康熙年间的文字狱,但哪个朝代没有文字狱呢?清代文字狱有一个特点,除君主这个敏感点之外,又多了一个民族的敏感点,用今天的话就是出现明,清,满,女真可能被查水表,毕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在中原建立的政权,对这些敏感也是自然。康熙朝文字狱,虽其数量远不及雍正、乾隆两朝,但开了清朝文字狱的先例,使士人活跃的思想受到钳制与打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文字狱,既有相同的一面——进行思想与文字钳制,以维护皇权统一;又有不同的一面——康熙朝的文字狱案都是因干犯正统意识或是影响到皇权稳固而兴起的,与乾隆朝因只言片语或琐碎细故而小题大做很有不同。非要提康熙年间文字狱祸害人那汉武帝埋小人儿干死了一批大臣。汉宣帝因为一个大臣抱怨了几句就把他给杀了。武则天时期腹议都会被杀头。宋太宗因为唐后主写了一首思念故国的诗就把人给毒死了。苏轼差点儿被杀头。明太祖朱元璋天天安排锦衣卫跟大臣们打牌,监视大臣的言论,嘉靖更是如此。与这些相比反而略显逊色了。康熙接手清时是什么样的?北边正值沙俄扩张时期,南边三大藩王居功自傲养兵待战,台湾仗着满清不善水战拿海峡当护城河想仿朝鲜例自居藩属国,这时候康熙还被鳌拜携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乱的比三国还乱。但康熙最后仍能做到稳定王朝统治对于一个刚继位没多久的小皇帝他显然已经做到了最好。再说一点,不管怎么说,康熙是历史上很少的,敢于以王朝老祖宗的名义公开说永不加赋的皇帝,而他的公开永不加赋也多少为后来的摊丁入亩奠定了些许基础吧,但这是后来的事了。这一点来说,在关爱百姓上,那怕是表面文章,康熙也比前朝的大多数皇帝要好的多。

  论武力,康熙年少捉拿鳌拜时未满18周岁,这与我们这些只会在电脑前的肥宅来比较不能不算上一件大事了。擒鳌拜看似是内政争端,但是鳌拜代表的是满洲顽固守旧贵族的利益,如果康熙夺权失败,很可能顽固派掌权,更加残酷的剥削民众,可能清朝就如同元朝甚至隋朝一样短命,那么之后的青海西藏新疆可能就不会出现在中华版图了。不光如此,仅仅从这个事件本身来说,弱冠的小皇帝采取擒贼擒王的方式,用一群小太监和侍卫擒拿下以勇武著称并且手握重兵的权臣,并且成功的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内乱,这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朝历史上都是很罕见的,反而更多的例子是小皇帝被权臣干掉或者篡位的例子,比如司马炎干掉魏帝,汉朝那么多死于非命的小皇帝,又或者赵匡胤一般。少数运气好的,要么隐忍到成年以后逐渐收回皇权,比如秦始皇从吕不韦和赵太后手里夺权,要么就干脆熬死权臣,比如万历皇帝。还有一些小皇帝悲剧的成为一辈子的傀儡,比如汉献帝,光绪皇帝等等。在这么多小皇帝中间,也就康熙敢于在弱冠之年就发动政变成功夺权,还是正面怼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这比依靠皇族支持慢慢从吕不韦手中回收权利最后才摊牌的秦始皇都要厉害,不是么?

  平三藩之乱,其中“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吴三桂堪称名将。彻底将云贵地区收归中央。

  也许有人会说是康熙在岁数上耗死了吴三桂,但就最后吴三桂自立皇帝而言给人感觉更多的是死到临头称帝过过瘾与不服气吧。当然我们这些地上后辈无从考察。平定三番之乱,自然也是功绩,三番就比如唐朝晚期的那些节度使一般,是半独立的状态,把这些军阀干掉,维护中央权威,这换在以前和以后的任何一个中原政权身上,都算功绩吧,不然你怎么评价近代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呢?

  重用降将施琅,并仗之收复台湾,击溃绵延数十年的最后一股大规模反清集团。

  收复台湾这点很重要,台湾被郑成功收复,到了康熙时候,郑成功的后代已经有了据台湾裂土分疆的野心,这是要分裂领土的事,是显然不能与朝鲜的事情相提并论的,康熙打下台湾绝对可以说的上是收复了,因为当时郑经政权不断袭扰内地不说,还妄图遵照朝鲜琉球的模式,就是要和内地割接开成为在古代法理上也是独立的国家,这就和目前的台湾形势差不多,蒋光头在二战后收复台湾并且在那里割据,是有功绩,但是他后来的继任者开始谋求独立,如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之辈,这个时候大陆攻打湾湾具有天然的合法与正义性,是从分裂份子手中收复台湾。古今同理。

  东北方向,两次雅克萨破沙俄,平等条约尼布楚,保证此地百年和平。

  我知道不少清黑或者其他的朝代粉会说尼布楚条约不平等并怒斥其割地,但割地?那地是谁的?尼布楚那个地方从先秦一直到清初没有一个朝代管辖过。版图领土这个概念就是尼布楚条约带到中国的。把1840年之后割地的耻辱加给雅克萨之战显然有些不对,而且康熙在平定三藩和台湾不久,准格尔开始骚扰内地和蒙古的时候,还能派出远征军到外东北这个满清实际上没有一兵一卒的,就连祖辈建州女真都没涉猎过的雅克萨和当时在1680年就活动在黑龙江的沙俄打了两仗,最终确定双方边界,让沙俄对东北的渗透入侵被阻止了将近二百年,这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也是很了不起的功绩了。毕竟隋炀帝仅仅是打一个盘踞在辽东的高句丽就最终亡国,唐太宗也没有打下辽东,最终是唐高宗打下的,而康熙能跨越辽东,深入吉林和黑龙江的苦寒之地和沙俄进行战争,本身就说明自身的文韬武略自己当时清王朝的国力被他治理的不错。

  西北方向,御驾亲征准噶尔的噶尔丹,昭莫多,乌兰布通,面对大象战阵怡然不惧从容破敌。

在创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功绩上,康熙值得大书特书。他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还平定了察哈尔的叛乱,彻底稳定了对内蒙的控制。然后借助葛尔丹的入侵,团结并且控制了名义上顺从中央实际上自称一体的外蒙古诸部落,以及青海甘肃的蒙古部落,还打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准格尔军队,为自己的孙子乾隆最终占据新疆奠定了基础。要知道葛尔丹的准格尔帝国当时可是饮马里海,让沙俄都头大的帝国啊,而且它半农半牧不说,还因为占据中亚,拥有从俄国和西方传来的很多先进火器武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落后的游牧民族。而且康熙借着清准战争,还渗透了西藏,通过对达赖喇嘛的册封,以及确立的金瓶抽签的制度,并且派遣驻藏大臣,从法理上确立了对西藏的统治权,这是除了元朝,千年以来都没有的。毕竟唐朝也只是名义上的宗主名分,对吐蕃的领导人的继承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而康熙却能通过活佛转世的金瓶制度做到这一点。不光是能认命,康熙还能废除达赖,六世达赖就是被康熙废除的,所以说康熙对西藏确立了明确的领土主权这是无可辩驳的。

  四个角都是康熙征战并稳定。其实康熙年间还有不少胜利,比如著名的十四阿哥大将军王的战果,但是意义不如上述重大,也就不单列出来了。

  总之,武力方面也许无法与始皇帝,汉高祖,唐太宗等人媲美,但在历代帝王中也属一流了。

  后代继承人问题,这个确实是古代好多明君都没能很好处理的问题,始皇在扶苏与胡亥之间摇摆了很久,尽管最终决定传位扶苏,却被沙丘之谋葬送,这也许可算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高祖在赵王刘如意和太子刘盈之间摇摆,甚至一度偏向刘如意,但是未充分考虑吕后的强势,结果为汉室带来了危机。汉武雄才大略,然而晚年竟被江充轻易欺骗,“巫蛊之祸”,卫太子何其冤!尽管昭帝确实也是个合格的继承人,但这属于补救措施。(不过汉武比高祖狠,直接砍了钩弋夫人)。明祖打仗治国皆是好手,唯独继承人不是个好选择。我想,排除其他障碍,朱允文在某个平行时空会是个仁政爱民的好皇帝,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做了这么多对比,我们发现,历史上那些功绩煌煌,威名远扬的君王把继承人问题解决好的不多。而康熙帝,尽管九子夺嫡,八阿哥也确实优秀,但是他还是明智的选择了四阿哥胤禛,选出了那个最适合接管清朝的人,也许八阿哥能更为优秀,但作为皇帝的康熙不敢也不能拿一个国家去赌,他只能在九位中选出一个综合最好的,最适合的。就如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台词说的那样,他不能硬扶一个不成器的太子上位,那样只会后患无穷!

  继位时的局面又是什么样的呢?

  汉武承文景之治,宋祖接世宗好局。唐宗打天下艰辛,然而即位之时,大唐的基本盘已然不差。连秦皇都可以说是继六世之余威,御长策于宇内。但顺治留给康熙的可真算不上好局面,作为丈夫,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感情应该歌颂。可是作为皇帝,“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生在帝王家”这种诗都写出来了顺治显然不算是合格的皇帝,康熙即位之时,辅政大臣四位。索尼老迈,神勇的额亦都生了个胆小的遏必隆,苏克萨哈出身有问题,于是权臣鳌拜就开始擅权,甚至有些无视皇权。搞定了鳌拜,蹦出来三藩,搞定了三藩,蹦出来台湾。收复了台湾,沙俄不老实。教育了沙俄,西北开始放肆。对内,顺治帝解决了一些问题,然而,满汉民族矛盾仍然尖锐,对地方掌控力不够,皇权不够集中,如何完全从割据势力转变为统一王朝,政治制度架构等等,这些问题顺治皇帝一股脑都扔给康熙了。就别提更多的宗教矛盾,满蒙问题,八旗战斗力腐坏之类的了。能把这样一个局面给成功扭转,可见康熙的能力不同一般皇帝而言了。

  与彼得大帝相比康熙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但总觉得这有些勉强。某些朝代粉总喜欢拿彼得大帝说事,从而证明康熙导致了中国的落后,然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 ,历史原因,政治架构显然是与清不同的,斯拉夫人离英法德比大清可要近的多。更何况,直到康熙去世,工业革命也没完全展开啊。珍妮纺纱机都是几十年后的故事了。你说康熙看见了泰西之学,那为什么不向西方学习。这太正常了,儒家传统观念视这些为奇技淫巧,不过是微末之学的领先怎么可能引起政治的变革,这不是开玩笑吗?而清朝做为一个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的国家又怎能不学习中原的事情?顺便,利玛窦来华是在明朝,为啥就没人说万历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这不算某些朝代粉的双标吗?  一个政体的进步变革是缓慢的长久的,不列颠从1640年到1688年光荣革命,然后之后还有王权反复死灰复燃。  法国从处处断头台的大革命,然后又到帝制复辟,到19世纪70年代才建立起法国历史上“长寿”的法三共和国。  美国的独立战争打的挺快,然而之后国内又通过南北战争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才彻底完成资本主义化,这又耗费了多少时间。  周围邻国呢?从彼得一世到1861年改革,俄罗斯花了多久?  黑船事件到明治维新(这还是重大外力袭击)用了多久?  印度独立要了多久?  一个政体的变化归咎于一个皇帝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对的,只能说清朝的落后是制度的落后,是封建社会必然遭到资本主义社会淘汰的结果,而后续的那些皇帝也只是在这个已经落后了的制度稍做修补而已,终究没能跳出封建王朝统治这个大框架。

  总而言之,康熙是对得起他的“祖”这个高规格的庙号的在中国历史的所有帝王中也是处于一流皇帝中的顶尖人物了(超一流大多数是开国皇帝)。康熙能在那个局势动荡的时间稳定住清朝的统治使中华文明不断流继续繁衍下去并将其传承给下一代,刨除他皇帝的职位,单纯的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老人来讲,康熙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我想在庙堂之下,已经逝去了的康熙也能有资格对着那些早已消逝在历史中的皇帝说他已经尽力了,也许算不上一代明君,但他确实做了个好皇帝。


康熙到底是昏君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