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的发展及应用
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强脉冲光设备包括ESC-Sharplan公司(现为Lumenis公司)生产的Photoderm VL。1994年首次试用,1995年底被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腿部静脉病变。早期的IPL仅实现对原始光源的释放,不能对光脉冲的形态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脉冲发射不稳定。因此,早期的IP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光脉冲控制技术的限制。
在后续十多年的研发和改进过程中,光子输出控制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如Vasculight(第二代强脉冲光)、Quantum(第三代强脉冲光)、Lumenis one(第四代强脉冲光)以及最新的M22(采用AOPT技术)。
新型的光子设备采用了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实现对光脉冲的精准控制,改变了光脉冲发射的形态,使得临床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同时也拓宽了临床适应证,除了应用于血管治疗之外,亦可应用于色素性病变、细小皱纹、毛孔粗大等治疗。
强脉冲光直接利用氙灯,与激光(利用氙灯来泵浦产生激光)不同的是,强脉冲光发出的光为一个光谱带,波长为500~1 200nm(非相干光)。氙灯发出的光,通过放置不同的滤光片,可以得到不同波段的光来进行不同的临床应用。临床上常用的滤光片有515mm、540nm、560nm、570nm、590nm、615nm、640nm、695nm等。如果放置590nm的滤光片,将获得590~1 200nm之间的光谱带。部分强脉冲光设备具有多子脉冲模式,可以将一次激发的能量分布到1~3个子脉冲中,而且每个脉冲的脉宽、能量以及脉冲延迟可以独立调节,来满足不同类型皮肤和适应证的治疗需求。



由于IPL在临床应用上取得的成功以及各种商业宣传驱动的美容需求(特别是光学嫩肤,photon rejuvenation),IPL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许多激光设备公司也先后加入了光子治疗设备的生产中,这使得光子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各大公司的光子设备各具特色,但具有类似的特征:①光谱范围在500~1 200nm之间或其中的区间光谱;②脉宽均为毫秒级;③多子脉冲技术。主要区别在于强脉冲光的控制设备和不同的滤光片波段:①是否采用OPT技术决定了光脉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疗效;②治疗头中的滤光片不尽相同;③冷却方式。
早期的IPL有PhotoDerm VL,发射515~1 000nm连续光谱,带有多种滤光片如515nm、550nm、560nm、570nm、595nm、610nm、645nm、695nm、755nm。不同厂家使用不同的滤光片过滤短波长,如Palomar使用荧光滤光片使波长右移,保留800~950nm波段的连续光谱。
一种被称为I2PL的强脉冲光,除了过滤短波的部分光谱外,还滤除长波的部分光谱,获得一个区间光源来做治疗。比如I2PL 5000系统和Ellipse I2PL系统。
国内于1998年引进IPL,目前常见的IPL包括早期的飞顿1号、飞顿2号、Lumenis one及目前的辉煌360、DPL、新辉煌360、M22、皇后光子、BB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