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零开始学中医:舌诊原理

2023-03-11 07:15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7.1.2舌诊的原理

舌象为什么可以诊断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舌诊的原理。

舌象之所以能够诊病,是因为舌象与脏腑经络有关,也与气血津液关系密切。

 (一)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关系

首先,我们看舌象与五脏的关系。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于舌本;

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有赖胃气上潮而形成;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因此舌体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气血充养;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于舌本;

手太阴肺经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五脏都可以通过经络与舌质联系起来。所以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测知内在脏腑的病变。

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

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的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不同脏腑的病变会反映在相应的舌的部位上。

(二)气血津液与舌象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舌象也有密切的关系。

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于气血的和津液的滋润。

舌质、舌色与气血盈亏及运动状态有关;舌苔、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盈亏及运输有关。

所以舌象,能够反映气血以及津液的病变。

综上所述,舌象与五脏有关,与气血津液也有密切联系。因此,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诊断脏腑和气血津液的病变,可以用来诊断疾病。

 舌诊是望诊的组成部分,舌诊必须结合闻诊、问诊和扪摸揩刮等方法进行全面的诊察。

现在我们来看,如何诊舌?

7.1.3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我们来看看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首先看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以下部分,均另外配视频。已经拍摄)

• 受检者正坐位,重病患者卧位也可。

• 受检者面向光亮处(全景),使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直射口内,避开有色门窗和周围色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的颜色产生假象。

• 尽量张开口,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撬开口,或用开口器,总之要充分暴露舌象。 (操作,近景)

• 伸舌要自然放松,毫不用力,舌面应平展舒张,舌尖自然垂向下唇。(操作,近景)

• 如果伸舌过分用力或伸舌过久,会产生假象。所以观察时动作要敏捷。

(二)诊舌的方法(以下部分,均另外配视频。已经拍摄)

• 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 一般先查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配图、动画)

• 由于舌质的颜色易变,而舌苔一般不会随观察的时间长短而变化,因此,望舌应该先看舌质、再查看舌苔。

• 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病人休息片刻之后,再重新望舌(操作,近景)。

• 除了通过望诊了解舌象的特征之外,为了使诊断更加准确,必要时还应配合其他诊察方法:

• 比如刮舌验苔法:可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操作,近景) 。

• 若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渍,多为里证有实邪;

• 若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者,多为虚证。

• 再比如揩舌:可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 (操作,近景)

• 这两种方法可用于鉴别舌苔的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染苔。

• 此外,还可以询问舌上味觉的情况,舌体是否有疼痛、麻木、灼辣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等,以协助诊断。

(三)诊舌的注意事项

诊舌时,为了使信息准确,必须注意排除各种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虚假舌象。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光线影响:

第一,需要注意光线的影响。望舌时,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如果在室内,或者暗处,用日关灯为好。避免有色的门窗或者光源。

比如

光线过暗,可使舌色暗滞;

白炽灯下或手电筒下,可使舌苔变黄。等

2 饮食或药物影响:

第二,需要注意饮食或药物的影响。由于某些饮食或者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

比如,

喝牛奶豆浆,会使舌苔变白;

吃橘子,会使舌苔变黄;

吃乌梅、橄榄,或长期吸烟等,会使舌苔变黑等。

染苔不属病变舌苔,由于干扰了舌象信息的收集,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如果看病前,吃了一些导致染苔的食物或者药物,最好先刷牙或漱口之后,再看医生。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第三,要注意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比如,

缺牙者,可造成同侧舌苔变厚;

镶牙者,可使舌边留有齿痕;

睡觉张口呼吸者,可使舌苔增厚,变干等。

以上这些因素所致的舌象的异常,都不能作为机体的病理征象,临床上应该仔细鉴别,以免误诊。

 

各位同道,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   

从零开始学中医:舌诊原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