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词意混淆

2022-10-17 20:25 作者:onomicho  | 我要投稿

词意混淆是价值传播的核心修辞技巧。这种修辞手法的典型特征在于,通过中性词来取代非中性词,并强行嫁接无关联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彻底消灭非中性词汇的本来意义,使接收者只对一个毫无意义的中性词产生事先预计会引起的情绪反应。某种角度来说,这种看似极权的语法甚至是解构的,因为在词意混淆的方法下,词汇不再具备本来的意义,词汇变得毫无意义。然而这种解构性只停留于此,因为词意混淆的解构性是为了新词的产生而服务的。进一步说,是通过复制一般概念产生的模式,然后取消一般概念,最后炮制出新的概念。这种概念往往是为了对抗另一种概念,但它们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因为它们产生的模式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取消“一般概念”来虚构一种新的概念。但这个概念没有意义,只是因为它是苹果,它是香蕉,就构成了一种意义。这里其实还参杂了一种新的修辞手段,就是同语重复:因为是香蕉,所以是香蕉。没有进一步的理由了。简单来说,词意混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转移人的视线,使人丧失对现实的真实感受,依赖语法来认识世界。接收者不再关心香、甜,苦、臭或某种口感,只通过判断一个事物是香蕉还是苹果来进行理解。一旦接受了香蕉必然是香甜的概念,苹果必然是苦臭的概念,那么哪怕现实与此相反或其他,但因为它是香蕉,因为它是苹果,所以接收者会继续产生权威话语教会给他们的语言控制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一种奇妙的现象,即,一旦基本概念被无视,基本需求被无视,香、甜或某种口感被等同于香蕉或苹果本身的必然属性,那么思考就可以彻底取消,感受性会进一步退化。人们不再选择真正需求的东西,而投身宗教的羊水。宗教的典型特征就是,约伯再怎么被上帝折磨,也不能丢弃信仰。就因为,上帝就是上帝。人自此陷入同语重复的神话里,彻底成为白痴。假如语言是撒旦,那么词意混淆可以说是撒旦最具有威力的试图毁灭人的招式。众所周知,语言最初是对基本现实的命名。虽然语言在后现代以来,已经越来越失去本质性,但是这一现实并未妨碍人的发展,相反它迫使人不断重估价值。可是,自由主义的缺陷就在于,它本质上是自我毁灭的。在这种倾向下,人类为了自保,必然会重返权威的领域,以完成历史的回归。这就导致其中一部分仙药信徒,瞬间变成指马为鹿的马鹿主义者。可以看到,语言通过自毁实现了对人的统治。语言失去了意义,卡在了同语混淆和同语重复的bug里。可是对此,人竟然高呼板载,觉得自己终于通过父母交给ta们语言实现了对肉体的统治。

关于词意混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