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一回解读(上)文字版
诗中说:
在混沌分开之前,世间一片混乱,深邃的黑暗中没有任何人出现。
盘古打破了这混沌的元气,天地从此开辟,清浊分明。
至高无上的仁德负载着众生,启发它们成就了极大的功德。
若想知道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那就请阅读这本《西游释厄传》。
(造化会元功是双关语。造化: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创造和化育万物的宇宙根本功能,即古人认为的“道”的功能。
会元:与根本相会。元,根本,即“道”。)
在盘古开天辟地后,三皇五帝对世间进行了统治,这个世界被划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与北俱芦洲。而《西游记》的故事,便是从东胜神洲开始的。
在大洋的彼岸,有一个叫傲来国的国家,著名的花果山便坐落在它的临海之中。
这座山,是十洲的祖脉,是三岛的起源,诞生于鸿蒙初辟之时。作者为这座壮美的山写了一首词,感叹道:这正是百川交汇的擎天之柱,历经千万次宇宙重开也不会腐朽的大地之根!
“花果山”这个名字值得探讨。众所周知,花与果在佛教中常常用来代表因果。佛又称“二足尊”,也就是福慧圆满。所以,“花果山福地”很可能是作者在暗示孙悟空最后将成佛,同时也是劝人修福修慧。
在这花果山上啊,有一块不朽的石头。这块石头诞生于鸿蒙初辟之时,是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很明显不对,刚开天就补天,什么防患于未然(顺带一提,《西游记》中的“女娲”其实是一个皮套人,中之人是太上老君,我们以后会详细探讨这个问题)这块石头年纪可能比太上老君还大,自开天辟地以来便一直吸收天地灵气,因此长了许多神秘的花纹,后来居然还怀了一个猴子![所以鳖说什么天庭不敢杀孙悟空是因为他母亲女娲了(当然更不是因为他不知道哪里来的父亲叶玄),人家悟空天父地母,和《西游》三清同辈]
终于有一天,石头炸开,猴王出世了!不过现在他并不是一只猴子,而是一个卵。这卵儿被风一吹,才变成了一个石猴。孙悟空常自称为别人的外公,如果把在石头里的时间也算了进去,他的年龄确实够大,确实有这个资本。
那为什么这个石卵被风一吹就变成了一只猴子呢?这其实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原来啊,《易经》(《变化的经典》)第五十七回《巽卦》中写道:彖曰重巽以申命。众所周知啊,巽是风卦,巽卦由两个“巽”组成,也就是重巽,而申在十二生肖中又代表猴。按《西游记》简单翻译一下,就是:风给了猴子生命(bushi)。
石猴出生后很快学会了行走。他向四方拜了拜——或者是跌了几个跟头,眼中射出两道金光,竟直接射到了天宫之中,惊动了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也就是玉皇大帝。玉帝派遣千里眼、顺风耳去南天门外看看发生了什么。
“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州海东奥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与果之山,山上有一块不朽的石头,这块石头产了一个卵,被风一吹,孵化成了一只石猴,在那里与大地跤流,眼中金光直射天宫。现在他正吃野味,金光快要消散了。”
玉帝听了,仁慈地说:
这只石猴在山中学会了行走跳跃,与各种野生动物成了朋友,自由自在地生活,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天天气炎热,猴子们躲在树荫下玩耍。玩累了,他们就跑到了一条山涧中饮水洗澡。
这山涧真是汹涌呀,就像滚动的西瓜溅起的奔腾而巨大的浪花。猴子们闲着没事干,他们决定寻找这水的源头,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他们顺水而上,到了源头处,不经拍手称赞道:“好水!好水!”你道他们看到了什么?原来是UP在水字数。原来是一个壮丽的瀑布,如帘帷一般挂于青山之中。猴子们纷纷说道:“如果谁能跳进去找出瀑布的源头而自身毫发无伤,我们一定要拜他为王!”大家起哄了三遍,这时,石猴跳了出来:“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敢进去不单是因为他勇敢,还因为他强大的身体硬件:【生就铜头铁脑盖,天地乾坤世上无】。作者写道:【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王遣入仙宫。】很明显,【有缘】与【王遣】都代指命运(作者的想法)。在过猴的勇气、强大的身躯与主角光环的三重加持下,这个猴王他是不得不当了。
(顺带一提,这首诗是“半抄袭”的:借问观世音,因何不肯去?为渡大中华,有缘来此地。)
只见他纵身一跃,跳进了瀑布。出猴意料,瀑布里没有水,而是一座铁板桥。十分神奇的是,桥下的水流居然无视了地心引力,自下往上流,如倒挂的帘子一般遮住了桥。
我们都知道,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写不科学的事。这水流其实象征着先天真一之气,倒挂的水流暗示着逆则成仙之理。走过铁板桥,石猴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洞窟,里面摆放着许多石家具,洞窟的中心立着一个石碣,上面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跳出瀑布:“运气好啊!运气好啊!”他将瀑布中所见告诉了众猴: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这首诗可以理解为双关,表水帘洞其实是“心舍”,因为目录中(其实不止目录)将孙悟空称为“心猿”;水帘洞外面是瀑布,里面是铁板桥,这也与孙悟空是水中金相切合。(老实说整本《西游》中孙悟空的属性还是蛮杂的,金水火都能解释)一颗强大的心是不受外界侵扰,生生不息的,正如此诗描写。(另外,此诗也与第七回【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暗合)作者写的时候也许没这个意思,但如此解读也与《西游》主旨相合。
石猴带大家进入了水帘洞。这石猴天资聪颖,居然懂《论语》(其实我感觉是作者写high了):“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巴拉巴拉……何不拜我为王?”而众猴虽然不是人,但也信守承诺,拜石猴为“美猴王”。作者赞道: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姓名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这首诗不大好翻,逐句“译(翻译难懂的字词)悟(以自己的领悟让语句更通顺)”一下。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是对背景进行了一个简单介绍,不多解释。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姓名配丹成”则是点明了西游的主旨:这本书乃是借石猴的经历教我们修炼内丹完成大道,以他的名字告诉我们丹道之法。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人们向外寻找,向外追逐,因为那些东西是有形的;而心的根本是无形无相的,我们应往回走,往内寻找,内求于心。真正的丹道,是由内观和外合来完成,也就是道家说的性命双修。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都可以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于天地间任意纵横。(当然说是这么说,不知道作者是否真认为可以成仙,反正我是不大信的)
不过呢,成仙很明显是不科学的,我们还是从这首诗中找点有用的东西吧:【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这两句对我们为人处事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为人处事应该内省与外合。自己其实是不识的,无相的,没啥东西,别把自己看得太高。外界事物要努力钻研,要做到明知,要和别人相合,别动不动自己还一知半解解就看不起人。
看完了这首诗,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水帘洞是哪来的。想必大家还记得作者对花果山的赞叹:{历经千万次宇宙重开也不会腐朽的大地之根}。我个人认为,水帘洞很可能是某个宇宙的“遗产”,因为花果山的特性得以保留。
另外,有些人说孙悟空是如来的摩尼珠变的,水帘洞是如来为他准备的藏身之处,如来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孙悟空脱离“低级趣味”。我们试着证明一下这个猜想:{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无端联想.jpg)。一切的种子——善、恶、好、坏——如水帘盖住。而作者写那么多石器,是谐音“实”。这水帘乃是假相,扫掉它、透过它才是真相,是真心,是真性,是阿赖耶识,是……仔细想想,水帘洞隐喻阿赖耶识确实也能解释得通,阿赖耶识约等于如来藏,这里是不是作者玩了个双关,水帘洞会不会就是如来给孙悟空留下的宝藏呢?
不过,孙悟空并不是如来的摩尼珠变的(这点我们以后会深入探讨),而是天产石猴,与如来并没有什么关系,算上在石头里的时间可能比如来还年长,如来并没有这样做的动机。而且,按某些人的说法,如来为了让孙悟空脱离“低级趣味”一头扎进了“低级趣味”中,显然也不是很合理。
讲完了对水帘洞来历的猜测,我们回到原文。猴哥在花果山水帘洞无忧无虑地生活了约三百年。在一次宴会上,他突然哭了起来。原来呀,猴王想到有一天他们会老死,不觉十分悲痛(老实说300年还没老死已经很不错了)把大家都说哭了。这时,一只通背猿猴跳了出来,告诉他长生不老需要成为佛、仙或神,建议他去古山仙洞之中寻找这三者,学习长生不老之术。猴王十分喜悦,与众猴布置了一番看文字都馋的盛宴,开了一整天的趴,为去海外寻仙做准备。
第二天,猴王临时叫猴子们编了个竹筏(昨天干嘛去了),乘风前往南赡部洲。作者赞道: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上天所生的石猴有着强大的道行,他离开仙山,坐着竹筏,乘风而去。
做大事,你得先有天赋。【天产石猴】是天地精华所产生的,是有天赋的,没天赋再努力也无法出类拔萃,同时也告诉我们走出第一步的重要性。
【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他漂洋过海,寻求成仙之道,立志潜心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做大事,你得【立志潜心】,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强大的信念,努力坚持,不畏艰难险阻。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他将于缘分的驱使下断绝俗念,无忧无虑地得道成仙。
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怎么提【缘分】(也就是运气)的重要性了,都是告诉大家要努力,要好好干,做的不好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不过,运气有时真的比努力重要。【元龙】为丹道术语,表元性,先天之精。这里扯点现实的,心态很重要,面对困难,努力解决,但不要有心理压力。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我想,他一定会遇到知音,说破源流,万法畅通。
不是说都要,但如果你同时具备天赋,理想,勇气,努力,运气,心态,那你一定会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