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兼证辨证:心脾两虚证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新陈代谢,维系生命进程。如果气运动停止,意味着生命终止。
血循脉而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活动的根本保证。人体任何部位缺少血液供养,都会影响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功能紊乱、组织结构损伤,严重缺血还会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二者相互作用。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它具体表现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以及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我们在前面气血津液理论已经详细的学习了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我们就不再重复。

心脾两虚证
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多由病久失调,或劳倦思虑,或慢性出血而致。
常见症状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等。舌质淡嫩,脉细弱。
证候分析。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具统血功能。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心主血,血充则气足,血虚则气弱。心血不足,无以化气,则脾气亦虚。
证候分析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具统血功能。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心主血,血充则气足,血虚则气弱。心血不足,无以化气,则脾气亦虚。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头目失养,则眩晕健忘;肌肤失荣,故面色萎黄无华。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虚机能活动减退,故神倦乏力,脾虚不能摄血,可见皮下出血,妇女经量减少,色淡质稀,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细弱,皆为气血不足之征。
病因病机
本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导致心血耗伤,脾气亏虚。
本证病位主要在心脾,多为心血不足,脾气亏虚,病情发展严重时,可致气虚血脱的危急重证。
辨证要点
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和慢性出血;与气血亏虚证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