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部合格的推理良番——《只有我不在的城市》

2022-11-01 10:27 作者:月光如水照缁衣  | 我要投稿

2016年这部番初上的时候,就被人安利了。当时第一话没看完,认为又是deja vu之类的老题材,就没再继续看下去。月初又遇到这部番,重新拾起,一口气看完。

整体评价的话,我感觉此番可能会是这个六月里看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了。


作为一部以时光穿梭、追索真凶为主题的推理番,想成功并不容易。因为类似的架构早已经不新鲜。二次元中被人说烂了的石头门,还有以此为卖点的N多美剧、好莱坞影片,都已经把各种可能性做得差不多了。《只有我不在的城市》这部番能杀出重围,获得还不错的风评,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原作的素质本身就很过硬,二是制作组的诚意和用心。


一、话语


《只有我不在的城市》中有大量隽永的台词,非常值得玩味。这些台词都是在剧情展开过程中各个角色的自然流露,但一定会有一些触动观众。比如对我而言,这两段话是最喜欢的——


第一段话


“想等到再长大些,可以到处去其他地方的时候,想去遥远的国家,想去遥远的小岛,想去谁都没有的小岛,想去不管是痛苦的事情还是悲伤的事情都没有的小岛,小岛上没有大人、没有孩子、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妈妈;在岛上,我想要攀爬的时候就爬树,想要游泳的时候就潜入海中,想要睡觉的时候就去睡觉,那个岛上,我能考虑只有我不在的街道的事情,孩子和平时一样去上学,大人和平时一样去公司,妈妈和平时一样吃饭;我只要想到只有我不在的街道的时候,心情就会很轻松,想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剧中女主雏月加代的这篇点题作文《只有我不在的街道》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最值得玩味。。。为什么当“我”能去到那样一个绝对意义的孤岛上时,我还要去思考孤岛之外、很远的地方,那个我不存在的街道的事呢?“遥远”和“不存在”表达了什么意味呢?“轻松”又源自什么呢?

(*日语里的这个汉字“街”如何翻译真是让人纠结,查了一些资料之后感觉,如果对应到汉语里的“街道”似乎欠缺了繁华、熙来攘往这个要素;如果翻译为“城市”,似乎范围又过大了一些,译成“商业区”又嫌缺乏文学味道。。)


第二段话


“在经历了各种开心的事情、悲伤的事情,还有成功与失败之后,你们的小学生涯到此就结束了。大家都还有各种各样的不足,包括我也是。但是,填补这些不足才称得上是人生。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段八代学先生在小学卒业式上的致辞是金子般的话语。窃以为,这里的“不足”也有“空洞”的意思,讲出这些话的八代学后来说:“善行和恶行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是人类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所付出的行动罢了。”这又是一句围绕“空洞”展开的经典语句。



类似上述例子的台词在剧中还有不少,由此至少可以看出,原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还是相当有想法的,他将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和思考融进了这部作品,使得这部作品在内涵上要比大多数同类型题材的番剧要高出许多。



二、推理


——以下内容有剧透,鉴于本番是悬疑推理番,因此慎看——



恐怖片看多的人,慢慢会形成一种“免疫”,即经常在看片过程中出现“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这种状况。作为一个看过太多悬疑推理故事的人,对这一类型的番剧、小说、电影也会出现类似的“疲劳”和“预见”。


比如日式(中长篇)推理作品,有个定律,就是犯人一定是最开始就出场且是主角身边的人。没有哪部作品会让犯人在中途甚至最后才以“陌生人”的身份初登场。另外,反转是常见的套路。掌握了这个定律,再看那些推理作品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这也是为什么本格推理大赏的诸多得奖作品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除了在中国名气最大、人气最高的那个谁。


话说回来,《只有我不在的城市》中议员一出场我就觉得——是他!但又有点不确定,因为前面的定理说,犯人不会中途出场。后来随着剧情进一步推进,我又觉得会是老师,尤其是当男主在那个雪夜望着老师的侧颜,心中升腾起对“父亲”这个角色的怀念时,我更觉得——这么完美的老师不会黑化吧。。但是,还是不够确定。哪怕在接近尾声,男主在女厕外撞见老师,给人如此强烈的感觉——“犯人就是他!”的时候,我还是不能百分百确定就是如此,因为紧跟的镜头是小货车的驶离,观众马上会觉得——不会是车里的这个人吧。。。如此几次的不确定我觉得反映出作者的手法还是比较高明的:很好地引导了观众,让观众不断思考判断,不断肯定之后再否定,否定之后又想肯定。。这是一部好的推理悬疑剧应有的素质。


当然,我一直认为,悬疑推理剧的创作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因为这是一项“一个大脑对抗n多大脑”的工作。作为创作者,常常是孤军奋战,一个人构思,一个人设计剧情,但观众人数是不确定的多数,一个人哪怕再有天赋,考虑再周密,也难免会出现纰漏。所以,我一直认为,观众对于推理悬疑剧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同时,在进行分析和评断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上帝视角,同时要考虑时空因素。


比如《只有我不在的城市》这部番,我赞成很多人的看法,即这个故事本身不是完美的(完美的推理番又有哪些呢?),存在一些让人胸闷的地方,比如男主母亲被杀为何第一时间选择逃亡;比如加代在车里过夜遇到陌生人,为什么第二天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男主;比如男主为什么只想着保护被害人而不去追踪真凶等等。其实这些所谓的不足也都是可以解释的。比如第一处引发不少人困惑的逃亡选择,第一是因为动画省略了漫画的铺垫,漫画里男主和母亲的争执以及邻居介入的因素动画里没有提及,所以,男主在杀人现场认为这是无法解释得清的天大误会这是合理的。同时,很早以前我就注意到,日本这个社会和中国很不一样,比如中国人不理解的高定罪率问题,对日本这个社会而言其实非常正常,同时,警方的各种“低能”也是这个国家多重因素造成的正常现象。不可以拿中国的状况直接套用。所以,很多中国观众可能不会理解格力高案件的侦办、《无人知晓》中反映的事件等等,因为这些案件事件如果放在中国,会有完全不同的处理和结果。所以,说回来,我觉得这个选择逃亡的细节大可不必过于纠结。至于其他一些,我认为很多人忽略了主人公是小学生这个设定,我不知道那些批评男主不如何如何的人自己在小学五六年级时是怎样的状况,是不是真的个个都是江户川柯南呢?作为一个孩子,能像剧中那样做到那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当然也跟时间穿梭内在的成年因素有关。


所以,我觉得,《只有我不在的城市》这部作品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完全是合格的推理番。


*说明:原文写于2020-6-5,这次重新贴出来做了删除,主要删掉了第三部分对声优凹酱的吐槽,简言之,我认为这部番中她的表现不好,甚至远不如非专业声优的女演员土屋太凤。

一部合格的推理良番——《只有我不在的城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