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吕后去世仅3个月,吕氏就被诛灭。这是怎么做到的?

2023-04-22 17:19 作者:HZ灵异事件  | 我要投稿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她在临终之前,为了巩固吕家的权势,做了精心的安排:任命侄儿吕产为相国,统领南军;任命侄儿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并让吕禄的女儿当皇后。

南军和北军,是长安城里最重要的两支军队。控制了这两支军队,就相当于控制了长安城。

毕竟,吕后当政的这些年,大肆分封吕氏诸人为王,违反了当年刘邦“非刘氏不得封王”的约定,还疯狂残害与打压刘家宗室。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众位大臣,对此敢怒而不敢言。

吕后或许觉得,自己的一番安排天衣无缝。但是,她去世之后不到4个月,吕氏家族就被诛灭殆尽,吕后的几个孙子全都被杀害,吕后情敌的儿子刘恒入继大统。

这其中,有两军对峙的博弈,有朝堂的权谋,也有血腥的杀戮。

我们且来看,刘家宗室和功臣,是如何一步步铲除吕氏的。


第一步:刘襄起兵

刘襄,是刘邦的长孙,汉朝第二代齐王。

齐国,是汉初最大的封国,坐拥六郡七十三县,天下讲奇语的百姓,都归于齐国统治。

不过,吕后当政期间,先后把齐国的3个郡割了出去,分封给吕家人或她觉得可以笼络的刘家宗室。所以,在刘襄手里的齐国,就只剩下3个郡了。

而刘襄的两个弟弟,刘章和刘兴居,也都被吕后召去长安,名义上是当护卫,还封了侯,实际上,也有作为人质震慑刘襄的意思。

刘襄这个齐王,当得可以说是相当憋屈。

吕后一去世,刘襄立刻以刘邦长孙的身份,昭告天下,起兵反吕。


消息传到长安,相国吕产有点慌。

由于吕氏中没有能征善战的,吕产只好派大将军灌婴率军迎战刘襄。

灌婴,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之一。多年来,面对吕氏专权,他虽然对吕后恭恭敬敬,也没有表现出对吕氏的不满,可是吕后一去世,他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灌婴到达前线荥阳之后,一合计:这些年来,吕氏占据关中,想要危害刘氏的江山以自立。我若是帮他们打败齐国,岂不是助长他们的力量?

于是,他驻扎在荥阳,非但没有进攻刘襄,还派人与刘襄商议:长安即将生变,你且按兵不动,等到时机一成熟,我们一起杀回长安。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刘襄陈兵齐国边境,给长安的吕氏造成了极大的震慑。


第二步:诱骗吕禄

刘章和灌婴在前线达成协议之际,长安城里的吕氏众人,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相国吕产和上将军吕禄很想发动叛乱,把长安城里的功臣和宗室一网打尽,可是又担心一击不成反被反击,又忌惮刘襄等诸侯王的大军压境,又害怕灌婴一不做二不休掉头反吕,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当时,兵权掌握在吕产和吕禄手里,尤其吕禄手里的北军,是长安城里最强大的军队。而太尉周勃,反而在吕氏的限制之下,徒有太尉的名头,手上却没有一兵半卒。其他的功臣和宗室,更是没有沾染兵权的机会。

若是双方撕破脸皮,毫无疑问,功臣和宗室会处于劣势。

就在这时,谋士陈平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派人绑架了吕禄好友郦寄的父亲,威胁郦寄去诱骗吕禄交出兵权。


郦寄以好友的身份,摆出一副为吕禄着想的架势,苦口婆心地对吕禄说:自先帝和吕太后安定天下之后,立刘氏9人为诸侯王,吕氏3人为诸侯王,这是天下都认可的。如今太后去世,皇帝年幼,你若还手握兵权留在长安,恐怕大臣和诸侯王们都会猜忌你。若你和相国都把兵权交还给朝廷,返回封国,齐王必然会退兵,大臣们也不会为难你,你从此可以做个富贵贤王。

让我来解读一下郦寄这番话隐藏的意思:

其一,郦寄说天下都认可吕氏封王,这是在麻痹吕禄,让吕禄低估群臣对他们的不满程度。实际上,刘邦生前,曾和大臣们约定,非刘氏不王。吕后强行封吕家人为王,群臣虽然不敢说什么不满的话,心里却有很大的意见。

其二,郦寄说只要吕禄和吕产交出兵权,群臣就会放过他们,齐王刘襄也会退兵,这是在给吕禄画大饼。他利用了吕禄的焦虑心态,表面上是给吕禄指一条明路,实际上,他的目的就是帮功臣们拿到吕禄手上的兵权。

不过,吕禄对郦寄这个多年好友非常信任。在他眼里,郦寄是功臣们派过来和他讲和的,郦寄的这番话,是一个对双方都很理想的解决方案。

吕禄心动了。


在吕禄被郦寄麻痹,成天和郦寄一起去骑马射猎的时候,周勃开始试图进入吕禄掌控的北军,控制军队。但他毫不意外地失败了。

周勃又让郦寄去给吕禄加把火。郦寄带着典客,找到吕禄,对吕禄说:皇帝派太尉去指挥北军,让您赶紧回封国去。要不然,恐怕要大祸临头了。

此时的皇帝,是被称为“后少帝”的刘弘,还是个孩童。这番话当然不是皇帝说的,但本来就动摇了的吕禄对郦寄深信不疑,当即解下将军印绶,交给和郦寄同来的典客,就这么把北军的兵权交了出去。

周勃拿到将军印绶之后,进入军营,对将士们说:拥护吕氏的,露出右肩膀;拥护刘氏的,露出左肩膀。

一时之间,军中众人纷纷露出左肩膀,表示坚决守护刘家江山。

功臣们就这么控制了北军。自此,吕家的实力被削了一半,而南军,还在吕产的手里。


第三步:斩杀吕产

上将军吕产不知道吕禄已经在郦寄的哄骗之下,交出了北军的兵权。但他已经得到了齐王刘襄和大将军讲和的消息。

他决定,拼一把,挟持皇帝,发动叛乱,彻底灭了功臣和刘家宗室。

主意一定,吕产急匆匆地赶往皇宫。不过,陈平算准了吕产会进宫,早就让平阳侯曹窋命令禁军卫尉,想办法拖延时间,把吕产拦在宫门外。

曹窋一看到吕产,就飞马通知周勃。

可是,周勃即便控制了北军,对于和吕氏之战,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他不敢公开和吕氏作对,只好叫来刘章,给了刘章1000兵马,含糊其辞地说:你快去保护皇上。


刘章,是齐王刘襄的亲弟弟。吕后去世之后,正是他传信给刘襄,吕氏将要叛乱,让刘襄起兵诛吕。

他赶到皇宫的时候,吕产正在宫门前急得团团转。

刘章当机立断,命令手下士兵向吕产发起攻击。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又狂风大作,视野不清晰,吕产身边的亲信,都不敢和刘章的人近身搏斗,刘章很快取得了上风。

混乱之中,吕产逃到了郎中令府上的厕所里躲避,却很快就被刘章找到,当场杀死。

宫里的小皇帝听说刘章杀了吕产之后,慌忙派出使者慰问刘章,并希望他停止用兵。

刘章却趁机跳上使者的车,凭着车上的标识在皇宫之中畅通无阻,斩杀了负责皇宫安保的长乐卫尉吕更始,彻底控制了皇宫。


第四步:处死少帝

吕禄交出了北军的兵权,北军被周勃控制;吕产被杀,南军和皇宫都被刘章等人控制。这下子,吕氏再无还手之力。

功臣和宗室们很快就把吕氏诸人全部抓捕,男女老少全部杀死。主动交出兵权的吕禄自然也没有逃过。

此时,皇宫里的小皇帝刘弘,就成了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刘弘,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吕后的亲孙子。大臣们诛杀吕氏,是打着匡扶汉室、恢复刘家应有地位的旗号进行的,按理说,小皇帝是他们效忠的对象。

可是,刘弘是吕后立的,身体里流着吕家的血。无论功臣还是宗室,都担心他长大之后,偏向吕家,想为吕家报仇。

他们绝不会让他在坐在皇位之上。

于是,功臣和宗室们便宣称,刘弘和汉惠帝其余几个儿子,都不是汉惠帝亲生的。吕家人为了夺权,把怀着吕家孩子的女子送进皇宫,生下的孩子谎称是汉惠帝之子。

这下子,他们就名正言顺地废黜了小皇帝刘弘。


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

群臣和宗室聚在一块,选出了新任皇帝:刘邦尚在人世的年纪最大的儿子,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汉文帝进宫继位之前,大臣们和宗室一商量,刘弘若还活着,或许未来还要生变,还是把他和他的几个兄弟全部处死,斩草除根为好。

站出来做这件事的,是刘襄的三弟刘兴居。他主动站出来,说:在诛杀吕氏的时候,我没有立功,就让我与夏侯婴为陛下清宫吧。

刘兴居和夏侯婴杀死刘弘之后,诛杀吕氏的行动,彻底结束。

吕后去世,是在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刘弘被杀,是在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

从吕后去世到吕氏被屠戮殆尽,不到3个月。


写在最后

我觉得,吕氏被屠杀殆尽的根源,在吕后身上。

吕后作为刘邦的原配妻子,在刘邦登基之后又辅佐刘邦干了不少大事,刘邦去世之后又成为汉朝实际上的统治者。功臣和宗室,对她都是服气的,在她活着的时候,一直没出什么乱子。

她对吕氏外戚,如果只是普通的封赏,问题并不大。

可是,吕后掌权之后,却疯狂地残害刘邦的儿子,刘邦的8个儿子有一半都直接或间接死在吕后手里,这让刘家宗室人人自危。

吕后又大肆封赏吕氏诸人,违背刘邦白马之盟里“非刘氏不得封王”的约定,把吕家人也封为王,与此同时,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却无法从中分一杯羹。这引发了功臣的不满。

这种不满,在吕后临终前把两个侄儿分别封为丞相和上将军、执掌兵权,把侄孙女封为皇后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天下都掌控在吕家手里了,那么刘家宗室和功臣们,还剩下什么呢?

于是,吕后一去世,宗室和功臣就联合起来,把吕氏诸人全部诛杀,抢回了他们认为自己应得的权力。

如果吕后能平衡好刘氏、吕氏和功臣们的利益关系,吕氏家族的结局或许就不会这么惨。

你觉得是不是呢?


吕后去世仅3个月,吕氏就被诛灭。这是怎么做到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