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动漫已死?其实动漫从未活着。平成最后一天的反思。

2019-04-30 19:40 作者:钉宫病中毒者  | 我要投稿

  日本漫画批评家大塚英志在昭和最后一段时间对日本动漫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回顾与展望,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御宅精神象征着某种颓废。

  1989年不仅仅是日本更换年号的一年,同时也是日本动漫进入一个新时代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也是手冢治虫去世的日子。

最近是看了这位UP的视频,感触颇多,对于我们这些走过动漫十余年的老漫迷来说,这个时代真的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但是这里UP不是来感叹时光的,毕竟换年号换天皇是日本人的事,感叹时光也是他们感叹,我个中国人凑什么热闹。所以其实本文也是想写一下,关于动漫已死这个问题,我记得刚看这位UP的视频时,标题没有“我的”,看来在冷静一段时间后,这位UP进行了修改。但是,这位up其实没有说错,或者说,他说对了一半,那就是动漫的确死了,但是不是现在写的,是死了好久。

让我们一切从头说起。

1989年手冢去世那年——昭和时期的困境

1989年是日本动漫界一个重要的分界线,1989年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去世,其实手冢不仅仅是漫画之父,应该也是日本动画工业化之父。在手冢去世的那段日子,几乎所有的从业者都在哀悼手冢,只有一个人除外。

“这似乎是关于手塚先生的特辑,大家都一个劲儿地在哀悼他吧。不过我可不想跟你们一个鼻孔出气。关于他对动画业所做的那些事,我不想评价。我并不喜欢虫制作的东西——岂止是不喜欢,我觉得那都是不正常的!”

中间的文字不再详细铺叙,只再看其中一句你就明白这是一篇什么性质的文章了:“关于动画——至少这一点我想我有发言权,也有义务讲出来——手塚先生所主张的一切都是错误的。”

这篇刊载在杂志《Comic Box》的文章,彻底解开了手冢和宫崎骏之间的矛盾。其实二人的矛盾由来已久,矛盾的理由其实没有网上瞎猜的那么复杂,理由很简单,对于动漫制作的观点不同。

二人的理念有何不同,以前我也写过了,这里就不在赘述了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126711

懒得看上面内容的,我们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手冢将工业流水化引入了动画制作中,丧失了动画的艺术性,表达性,过分的商业化了。二人的分歧其实很快就有了答案,宫崎骏赢得了理论,但是手冢赢得了未来。剧竹内长武的《战后漫画50年》里,手冢的员工回忆,当年宫崎骏第一次批判手冢的时候,手冢只是当成了一个冒失的后辈,但是在看过宫崎骏的动画后,手冢有一个有趣的表现:手冢先生看完后良久不语,突然回过头来问我,“这部片子有趣吗?”我吓了一跳,故作镇定,说道:“比起您还差点远了。”手冢先生摇摇头说道:“有趣就是有趣,哪来这么多话?”之后,便又陷入了沉思。竹内长武分析到,手冢可能从那个时候就发现,自己输了。的确,手冢的动画已经沦落为了商业的傀儡,当初做动画的初心到底哪里去了?


  对动画有了解的已经明白我说的是啥了,不太了解的可能现在看的也是一头雾水。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动画制作的成本是很高昂的。战后日本动漫面临着两个问题,首先是合法性,早年日本被美军占领,美军设立了三个部对日本战前战后的出版物进行严格的审查,但凡有军国主义思想的全部销毁。因为工作人员有限、战后经济凋零,能够得到审核出版的出版物屈指可数,宝贵的 出版名额也不会给消遣读物漫画来,所以当时的漫画为了能够出版,采取了地下出版的方式。由于是非法出版物,得不到正规途径的纸张,只能得到一种泛红的纸张,故当年的漫画称之为“赤本漫画”。

  “赤本漫画”由于是不经过审核的,加之出版社为了能够多赚钱,在六十年代各种出格题材的漫画都有。所以引爆了“坏书驱逐运动”,这场运动导致了日本漫画出版业的凋零,同时也让日本漫画中存在的软社情、暴力血腥等问题被提上了台面。

  在动画领域,除了几个日本大厂,日本的用户制作几乎萎靡不振,加之迪士尼在美军的帮助下横扫日本市场,日本国产动画基本上就是玩完的状态。

  面对这个困境,手冢占了出来。漫画领域变革漫画画法,增加人气,协助成立漫画家和出版社的公会,解决抄袭问题,对“坏书驱逐运动”认怂(同一批被骂的永进豪,就是《恶魔人》的作者,选择了抗争到底)。动画方面,瞄准了兴起的电视市场,采取周播剧的形式,流水线生产动画,使得其能够赶上周播。

  这些举措使得日本动漫全面复苏。在七八十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大飞跃,日本动漫也迎来了春天……

  但是,就如同宫崎骏在手冢去世那一年说的话一样,动漫其实在手冢时期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第一个伏笔,过分商业化问题。手冢将工业流水线引入动画,又将过多的商业要素引入动画,使得动画面临的一个风险就是,资本家为了动画能吸引更多人来看,会不断的加大动画的尺度,因为日本政府还没有关于动漫方面的,题材和尺度限制的法律法规。

  第二个伏笔,电视动画的成本问题。实际上手冢并没有解决电视动画高昂成本的问题,手冢采取的措施是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动画带热漫画的热度,然后用漫画、周边玩具等赚钱供养动画制作。乍一看好像没问题,但是一个这里有一个问题,动画前期制作少说8千万日元起步(2011年标准),而这些后续玩具之类的赚钱,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段时间内,这个成本怎么弥补?

这些问题在手冢去世那一年,陆陆续续爆发出来。

首先是第一个,1989年同时也是宫崎勤事件爆发的那一年。宫崎勤事件直接引爆了动漫中过分商业化,导致的软社情乃至社情事件。在松文馆事件后,日本动漫行业内这个问题,才得到了一点点的规范。

相关文章推荐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71575/


第二个,由于宫崎勤事件的影响,日本爆发了“有害书运动“,这个运动使得日本动漫的资金带断裂,大量的资本撤出动漫,使得日本动漫进入了消退的十年,知道2006年左右才恢复。

1995年委员会模式,功过是非无法评。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97986

关于委员会的东西,我写的也不少了,这里贴出以前写的。我们直接说结论吧。

委员会模式下,的的确确解决了上面所说的,关于成本的问题。但是委员会模式造成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是动画制作完全围绕着原作进行,动画本身成了附属品,动画公司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约战3》这动画,你了解越多就越同情JC。根据爆出的消息,JC希望这部动画能够在2020年播出,但是委员会强行要求2019年必须播出……据传,委员会中的二把手中国的约战手游方是主要的推动者。

哎,做动画的没资格讨论做动画的相关问题,这正常吗?

委员会模式下,我们不难发现,原创动画越来越少,跟风动画越来越多。

动画制作还只是小事,毕竟不管是委员会还是资本,心里都是有13数的,再放纵也不会乱来。但是中国这边就不同了。

我就以陈总的头像 《我们的妹妹哪有那么可爱》来切入

首先这部动画是妹控动画的风潮带领者之一,我们圈内的人看妹控无所谓,但是你去找一个完全圈外的,和他聊聊和自己妹妹谈恋爱,他只会觉得恶心。为什么央视等主流社会看到《就算是哥哥有爱就没问题了吧》这动画会惊呼低俗,毁三观?是因为兄妹恋在主流价值观中本来就是不正常的,在人类文明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这都是不符合伦理乃至科学的。所以对于这个事情,我们应该低调,而不是拿着马林诺夫斯基的书去证明妹控很正常。当年伏见司老贼本来想写实妹结局的,但为何最后变成了两人恢复正常兄妹这种绕了一大圈累死人不偿命的结局?很简单,当年老贼成为了日本瞩目的人,获得了千叶县的颁奖,还被自民党拿去作品当做选举大使。他被扔到了主流社会当中,所以最后妥协,因为他低调不了了。

当年《国家队》下架的时候,有一位评论说的好,本来就是一部深夜动画,非要过度的暴露在大众视线下。《国家队》当年是23点到26点播出的动画(给萌新提个醒,日本实行30小时制),这个时间段播出的动画本来就是不建议给小朋友看的,可是咱们百度大佬,将这么一部日本都是低调放送的动画,大张旗鼓的在自己的视频网站和搜索引擎毫无节制的宣传。你说里面的那个姿势没问题吗?软社情,都明白的,曝光出来就是挨打的节奏。


  我从当年《国家队》后就一直在呼吁,找回我们看动漫的羞耻心。十年前,看动漫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因为日本动漫的的确确很社情暴力,所以我们圈内的人自己低调的看就完事了。但是十年后,资本误以为,动漫这个东西,人少了不赚钱,想要扩大基础,于是不加节制的扩大群众基础,很多新来的把本来低调的软社情当做了理所当然,误以为这个在国外很流行,只是中国太保守。所以时间久了,我们这个本来低调的绅士俱乐部,硬生生的变成了大众菜市场。举个例子,就好比你堆满手办和抱枕的房间,进来了一群大妈,他们拿起你的手办和抱枕观摩着,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人都这么穿,于是这些个大爷大妈就穿上了水手服,嘴上吊起了面包,还问你,好看吗?这时候的你只能报以尴尬。这就是为何二不起的原由,动漫里有些很丢人很羞耻的。


  ACG圈子小众,因为内部有些有碍风俗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排外而且处于亚文化领域。本来就不是一个拿出来曝光的东西,但是我们的资本大佬打错了算盘。

上面这段算是偷懒……这里引用其他一些人东西来说一下,有一位朋友曾在我吐槽云观众的文章下回复了这么一句:以后中国的动画观众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路人观众了,动画现在也成了与电影一样的大众文化。

  这句话说得很对,他说出了一个事实。我们的资本现在正在想方设法的把动漫这个亚文化变成大众文化,现在观众很多都是路人观众了,所以我们在B站的观看体验不断下降就是这个理由。但是我想说的是……动漫真的适合作为大众文化吗?从手冢的赤本漫画那一代开始,动漫就选择了非法、非主流的亚文化,很多东西只适合在台面下讲,不适合搬到台面上来。


今天平成结束了。日本动漫多舛的命运迎来了令和。

网飞的介入给动漫带来了新的生机,相比去传统委员会,网飞更加重视动画公司自己的意见,某种意义上改善了现在的处境。至于其他方面的,看日后情况吧。每个时代,日本动漫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每一次的挑战和问题都几乎是致命的。令和正好要遇到日本奥运会了,虽然日本政府已经告诫动漫从业人员悠着点,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几乎可以预料到奥运会对日本动漫的界的又一次冲击。在那次冲击中,日本动漫又该如何应对?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用那个视频中一位大佬的评论当做结尾吧:up之所以感叹时代变了,我认为变了的不是时代,而是我们。我们也是井底之蛙,活在曾经的b站,这个硬核二次元的小圈子里。当个口井的开口被越挖越大,更多的人涌入了进来,这是我们回头发现,这世界好像变了?人也不友善了,世界充满了戾气。但是好好想一想,真的是世界变了嘛?还是说只是我们看到了曾经小众的二次元圈外,世界本来的面貌?



动漫已死?其实动漫从未活着。平成最后一天的反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