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考研100问:华东政法大学各学硕、法硕、博士专业简要介绍(全)

一
华东政法大学各学硕和法硕专业简要介绍(目录)
本文目录
一、硕士专业
【法学】
法学理论[030101]
民商法学[030105]
国际法学[030109]
社会法学[0301Z4]
法律与金融[0301J1]
法律(法学)[035102]
法律史[030102]
诉讼法学[030106]
政治学理论[0302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军事法学[030110]
公安法学[0301Z5]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经济法学[0301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司法鉴定[0301Z1]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知识产权[0301Z3]
刑法学[03010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0305Z1]
法律(非法学)[035101]
【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020205]
区域经济学[020202]
金融学[020204]
国际贸易学[020206]
【管理学】
行政管理[120401]
社会保障[120404]
公共安全管理[1204Z2]
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
二、博士专业
【法学】
公安法学[0301Z5]
法学理论[030101]
法律史[030102]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刑法学[030104]
民商法学[030105]
诉讼法学[030106]
经济法学[030107]
国际法学[030109]
司法鉴定[0301Z1]
法政治学[0301Z2]
知识产权[0301Z3]
社会法学[0301Z4]
二
华东政法大学各学硕和法硕专业简要介绍(全)
硕士专业
法学
法学理论[030101]
法学理论专业是我国法学理论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学校法学理论专业与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合作培养了多届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法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法学理论专业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国内各高等学校与研究单位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专业的学术特色与优势。现在,本专业的学术研究领域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西方法哲学、法制现代化、法律方法、立法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法律语言学等方向。在研究生培养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注重培养研究生理论素养的同时,更注重其法律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成为有用之才。
民商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学科于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近年来招生规模在80-100人左右。该方向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学和研究能力一流,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理论界和实务界有重要影响。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5篇,其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十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奖项4项。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为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公司法务、高等院校等。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近100%。
国际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科包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航运法等方向。学院鼓励并为研究生提供各种机会赴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和交流访问;每年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教授来校就国际法学科热点和前沿问题开设全英文课程或讲座;学院通过各类模拟法庭赛事,综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学院学生参加了十多种国内外高层次模拟法庭竞赛,多次获得冠军。学院在国内多家法院设有实习基地。积极鼓励硕、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法领域的全国性年会,鼓励硕、博士研究生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通过每年举办的“明珠之光”系列讲座、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开拓硕、博士研究生国际视野,点亮学术人生。
社会法学[0301Z4]
社会法专业硕士点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社会法理论知识,能胜任社会法学研究、劳动保障行政工作和企事业法律实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我校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社会法研究所;在2001年出版了全国第一本社会法理论专著《社会法原论》;2009年建立全国第一个“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硕士点;2012年建立全国第一个社会法硕士点与博士点。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导师团队不仅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而且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创造各种便利条件。
法律与金融[0301J1]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于2013年开始招收“法律与金融”方向法学研究生,同时招收“国际金融法律实务”方向法律硕士研究生,致力于培养拥有法律、金融财会、数理统计等复合型知识结构、娴熟的外语能力、国际化、应用型金融法律人才。目前,学院有法学研究生70人、法律硕士研究生66人就读。学院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与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和实务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学院正致力于打造发展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高端平台,让“国金智造”成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服务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品牌与“名片”。专业开设公司金融原理、法与金融、民法学原理、法理学专题研究等课程。
法律(法学)[035102]
法律(法学)专业设法律与金融、法律与国际经济、刑事法律实务、民商事理论与实务、法律硕士(法学)创新实验班等6个专业方向,并根据每年学科发展、社会和学术需求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全日制法律(法学)专业的学制为两年。学生根据入学时双向选择确定的专业方向培养。法律(法学)专业全面实行双导师制,近300名校外导师全程参与法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学校为每名同学配备校内、校外两名教师进行指导。目前有法律硕士实践基地300余个,实现专业方向与行业的紧密对接。坚持国际化办学导向,构建起了法律英语、法律日语、德国民法、拉丁文等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学校为法律硕士设立专门的创新项目、实习实践活动、“经天讲坛”“经天论坛”“经天学堂”系列讲座、为同学创造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
法律史[030102]
法律史专业下设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文化、外国法制史、比较法律文化四个方向。法律史专业是国内最早招收这一专业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先后培养了2位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位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位长江青年学者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法律史学科是我校历史最悠久、教学科研力量最为雄厚的学科之一。法律史学科是上海市唯一的法学国家重点学科。法律史专业师资雄厚,拥有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法律史专业主持出版《外国法制史研究》等学术年刊5种,每年主办、承办各种规模专业学术会议十余次,定期组织支持学生交流、访学、参加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专业考察等活动,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最优良的环境。
诉讼法学[030106]
诉讼法学专业是学校重要的博士、硕士学位培养点之一,学科研究主题和开设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国民事诉讼制度、比较刑事诉讼法、比较民事诉讼法、诉讼证据制度、律师制度仲裁制度等。该学科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全国诉讼法学界享有一定的学术声望,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市的司法实务部门有较大影响。教学团队实力雄厚,学术成果丰硕,多年来一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先后出版专著和教材三十多部,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先后有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评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政治学理论[03020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理论硕士点自2006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政治学理论专业共有硕士生导师7人,包括了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导师组成员在学术研究与教学方面成果突出,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项。本学位点形成了四个各具特色又互相呼应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方向:(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法政治学;(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4)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这四个研究方向以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中国政府与政治为研究对象,以法政治学为分析框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政治学理论研究平台。本学位点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前已经与英国利兹大学开展了“双学位”项目的人才培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本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下设3个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3.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近几年来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团队。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教师学术成果丰硕,承担的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军事法学[030110]
军事法学涉及军事法学基础理论、军事刑法学、军事行政法、外国军事法、战争与人道法、中外军事法制史等领域。引入国际比较法与国际公法的内容,与其他院校的军事学进行错位竞争,突显上海地缘优势。引入国际比较法与国际公法的内容,与其他院校的军事学进行错位竞争,突显上海地缘优势。以华东政法大学成熟的培养机制为依托,以军队专业人员的实践经验为辅助,形成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本学科教师全部具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在国际比较研究和国际公法研究上的能力在上海地区首屈一指。联合国指定的“联合国托存图书资料室”为军事法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外文资料。
公安法学[0301Z5]
刑事司法学院公安法学学科设有犯罪学、侦查学和治安学三个方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公安法学学科拟培养公安法治专门人才,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公安法学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公安法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共1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本学院近五年立项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4项,厅市级项目7项。近五年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情况SSCI论文1篇,CSSCI论文71篇。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37部,出版其他著作18部。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学)、立法学和教育法学、港澳台法。每年招生规模约35-45人。学科开设传统、基础专业课程和立法学、部门行政法、经济行政法、行政法学案例分析等特色课程,从基础理论、前沿理论、规范方法等方面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近年来,学科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和青年项目四项,教育部项目、司法部项目及上海市社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出版个人专著、编著、译著十余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省部级奖项十余项。
经济法学[030103]
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始于1984年,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了经济法、商法、金融法等经济法学院以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既懂法律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在强调基础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缘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各类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数十余种,既注重理论的研讨,也注重视野的开拓。在长期的培养与实践过程中,学院与上海各级人民法院金融庭、沪上众多知名律所等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三年来,学院研究生广泛就职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保监会、证监会等政府机关、跨国公司、著名金融机构、沪上知名律所、金融商事法律科研教学等单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下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成果、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战略、对外开放与中国国际战略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指导教师全部具有985高校的博士学位。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教师学术成果丰硕,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司法鉴定[0301Z1]
司法鉴定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由华东政法大学和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司法鉴定专业是国内高校首立的研究生招生专业,2004年我校开始招生诉讼法司法鉴定方向硕士生,本专业目前已经建设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本学科硕士点设物证技术司法鉴定、法医学司法鉴定、计算机与声像资料司法鉴定、会计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制度五个研究方向。司法鉴定学科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共21人,其中教授(含正高级高级工程师、主任法医师等)10人,副教授10人,讲师1人。毕业生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司法鉴定机构、大型律师事务所、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监察委,其他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是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下设3个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外国政治制度。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著作导读、比较制度分析、西方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原理专题、世界政党与政党制度研究、比较政治学、中国社会与政治、政治学专题、西方政治史、宪法与法治、监察与司法制度、发展中国家政治专题研究等。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兼职教授1人,所有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的教师学术成果丰硕,承担的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
知识产权[0301Z3]
知识产权学院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招收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我院已经成为全国唯一所招收知识产权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院,并正在努力建设法律与管理相复合的知识产权学科。至目前为止,我院已出版专著、编著、译著三十余部,出版《知识产权研究》论丛12卷;在《法学研究》等权威与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学院还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围绕着知识产权相关各项议题,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各地方法院、国外法院(如德国联邦法院等)、国内外高校(如华盛顿大学等)、各公司企业律所(如腾讯公司)等举办了30余次研讨会及学术论坛。
刑法学[030104]
刑法学专业于1981年获批硕士点,2003年获批设立刑法学专业博士点。刑法学专业2001年获批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8年升格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目前,本专业每年招生规模为60-80人。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国家法治与法学研究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法学会重点课题10余项,其他课题项目数十余项。发表CSSCI级别以上核心刊物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并获得省部级奖项三十余项。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为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务、高等院校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涵盖环境法、自然资源法、能源法等研究方向。环境保护法学不仅涉及国内法、国际法以及法理学、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和刑法等法学学科,而且还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能源法》的研究是专业的特色之一,《能源法》起草专家组常驻专家领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专业的培养上,学院还拥有以导师个人指导为主、导师组集体培养为辅的培养模式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素质的提升。毕业生可在各级政府部门、律所、咨询机构、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等从事环境能源法律分析、咨询、研究、教学服务等工作。近年就业率均保持在100%。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下设3个研究方向:1.公民教育与学生领导力;2.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3.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国哲学与文化专题、法律伦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务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7人,全部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的教师学术成果丰硕,承担的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0305Z1]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自主增设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下设2个研究方向:1.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2.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研究;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研究等。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专业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全部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多位教师具有海外访学经历,具有丰富的法治教育教材编写与法治教育创新实验指导的教学实践经验;团队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项教学科研成果多次获奖。
法律(非法学)[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设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和其他法律实务(刑事法律实务、民事法律实务、国际经贸法律实务、税收法制实务、企业法律实务、国际金融法律实务、国际航运律实务、民商经济法律实务)等多个专业方向,并根据每年学科发展、社会和学术需求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不同方向均按照复合型、实务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设置了对应的不同学科与法学结合的课程。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学制为三年。其他法律实务方向第一学年由班级指导老师指导,第二学年开始学生根据双向选择确定的专业方向培养。法律(非法学)专业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学校为每名同学配备校内、校外两名教师进行指导。大力发展实践基地,目前有法律硕士实践基地300余个。坚持国际化办学导向,注重配备外籍专家承担法律外语与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专业强调法商结合,通过竞争与产业规制的研究,形成有特色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研究路径。强调产融结合,推动产业与金融的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产业发展研究路径。强调产业转移与产业国际化,通过产业国际间转移,研究有特色的产业国际化研究路径。产业经济学专业目前开设中级计量经济学、经济博弈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学位课;开设应用经济学方法论与文献检索、区域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专业课;开设国际经济学、统计方法与技术、会计学专题等选修课。
区域经济学[020202]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特征,综合了现代经济学、经济地理、空间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的区域经济现实问题。培养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作为交流和研究工具,兼具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上,开设中级计量经济学、经济博弈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学位课,应用经济学方法论与文献检索、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规划理论与实务等必修课,统计方法与技术、统计方法与技术、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选修课。
金融学[020204]
学院的金融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与研究是追踪国际证券业和银行业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并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如何发展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市场良性健康发展而展开,着重强调法学和金融学两大学科的融合。分为三个核心研究方向:宏观金融、金融工程和金融监管。金融学专业课程上开设中级计量经济学、经济博弈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学位课,应用经济学方法论与文献检索、货币银行学专题、国际金融专题、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专题等必修课,国际经济学、统计方法与技术、公司金融、会计学专题等选修课。
国际贸易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专业将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同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紧密结合,通过国际商务实验室和案例实践教学的形式,系统地学习各门与国际商务有关的专业课程和实际操作,为成为国际商务中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贸易学专业目前开设中级计量经济学、经济博弈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学位课;开设应用经济学方法论与文献检索、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专题、国际贸易法规与惯例、跨国公司与国际商务等必修课;开设统计方法与技术、国际经济学、会计专题、国际结算等选修课。
管理学
行政管理[120401]
本学科于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行政管理设有如下研究方向:大都市治理、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管理,以及政府理论研究等方向。本专业学制三年,毕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本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主要有:行政管理专题研究、政府理论、行政管理方法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专题、国家理论与治理、大都市治理、宏观经济政策专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专题、Contemporar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等。本学科现有导师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现有师资中,拥有浦江学者、曙光学者、韬奋学者等称号的导师多名,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党政部门、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部门、社会组织等,是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单位,实际就业遍及企事业单位和公共部门。
社会保障[120404]
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于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07年起正式招生。社会保障专业已形成四个各具特色又密切关联的研究方向: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改革、劳资纠纷及其治理、劳动力流动与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及薪酬管理。本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主要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公共管理专题研究、公共财政专题研究、福利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等。社会保障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多位教师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学科组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为学生及时学习了解专业学术动态和前沿问题创造了条件。
公共安全管理[1204Z2]
公共安全管理学科已经建立了人口安全管理、社会治安管理、区域公共安全与合作等特色学科方向。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有:公共安全管理经典文献选读、管理学与行政学名著选读、公共安全管理原理、公共管理学专题研究;必修课有:公共管理学方法论、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专题研究、公共安全管理案例研究、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社会心理学。。该学科拥有五专职教师。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整个学科组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等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学术期刊《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编辑部设置在该学科,且长期协办“社会公共安全论坛”。
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学位课和必修课包括公共管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选修课程则涵盖了组织管理学、危机管理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学、公共政策等多个方面。本专业侧重研究高等教育政策、教育管理和教育法,包括四个核心研究方向:高等院校发展与改革、高等教育法与法治化、高等教育政策及评估、高校危机管理。本专业目前已经与英国利兹大学开展了“双学位”项目的人才培养。本专业拥有教师9人,包括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本专业的部分教师也承担了学校领导管理的职责,不仅有深厚的专业学术理论基础,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博士专业
法学
公安法学[0301Z5]
法学理论[030101]
法律史[030102]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刑法学[030104]
民商法学[030105]
诉讼法学[030106]
经济法学[030107]
国际法学[030109]
司法鉴定[0301Z1]
法政治学[0301Z2]
知识产权[0301Z3]
社会法学[0301Z4]
以上内容,酌情参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建议仔细阅读,定有裨益!
学,所以致用,在勤,勤于思,行于用,而贯之一道。
思用并行,而成。
——震川考研
编辑:小楠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