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症——无法停止的“愤怒”
无法停止的“愤怒”
在抑郁的状态下,患者会体验到强烈的愤怒感,这种愤怒可能会指向他人,也可能会指向自己。有时,这种愤怒如此强烈,让他来不及思考它到底来自于哪里。有些人会把这种愤怒爆发出来,但当他伤害了他人的时候(有时是亲近的人),又会陷入到深深的内疚当中。有些人为了维系“良好形象”也会把愤怒隐藏起来,虽然心中已经积压了很多的不满。有时因为害怕在冲突中失败,有些人也会压抑愤怒,虽然压抑愤怒可以暂时避免冲突,但这种隐藏的愤怒并没有消失,它会以隐秘的形式表现出来,或因此对自己更加不满。这种愤怒不仅破坏了我们的情绪,也影响了我们的人际关系。
那么这种对人及对己的愤怒来自于哪里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对自己的愤怒。对于病态自卑者而言,他往往会对自己感到愤怒,因为他的自卑与自恨,所以当他表现得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完美的时候,就会对自己发火。如,当他没有表现出“男子汉”的勇气,或被他人轻视或否定的时候,就很容易责怪自己没有有效地反击那些伤害他的人,并认为如果自己是“男人”,就一定不会这么软弱。他往往不会从现实的情况考虑(如,不值得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只会一味地对自己生气。如,就算他的爱人移情别恋,他也不会认为自己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个不合适的人,他只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可爱,不够有能力,并认为如果自己足够可爱,有能力的话,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就算他表现出绅士风度,没有对一些不值得理会的人发火,他也会认为是自己懦弱可欺,别人才敢如此对待自己。就算他受到了伤害,他也不会同情自己,反而会因为自己没有能力避免这种伤害而自恨,凡此种种。其实对自己愤怒也是一种自恨的表现,他恨的是现实中的自己没有达到想象中的自己那么有能力,有魅力,受人欢迎……因为自贬,就算他想对别人发火,也不会认为自己有资格发火,或有能力在冲突中取胜。所以他压抑了自己的愤怒,虽然这种压抑避免了在冲突中失败的可能,但却成了新一轮自贬的理由。在心里他可能会这样对自己说:如果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就不该这么懦弱。

由此可见,对自己愤怒,一来是我们没有很好地保护自己,当别人欺负我们的时候,因为自贬所以缺少反抗的勇气;二来是我们对自己要求过高,当我们的表现不如想象中完美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生气。对于前者,如果因为害怕在冲突中失败,或害怕失去他人的肯定,而放弃反抗,放弃愤怒,这只能让我们更加自怨自艾。所以我们要明白,在现实中如果我们真的受到了伤害,是需要自我保护的,不要害怕在冲突中失败就放弃了维护尊严的努力。有勇气对伤害我们的人表示出不满,也是建立自信重要的一步,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任人宰割”只能更加自恨。对于后者,其实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相互伤害的时候,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们本没有必要睚眦必报,这样只会浪费自己的精力,也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刺猬似的人物。如果我们发现不是别人刻意的伤害,仅仅是一种无意的行为,并且这种伤害造成的现实影响不是太大的话,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反击。更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没有表现出“男子气概”而自贬。毕竟大丈夫还能屈能伸,又何必逼着自己在任何场合下都不受一丁点伤害?当然此时我们也许会心存幻想,认为:如果我是“某人”,别人就不敢这么对待我了。但幻想终归是幻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永远不受伤害,更没有你所幻想的那个好似“战神”般的自己。不要当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还在伤口上撒盐。在生活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度”——什么时候应该反击,什么时候应该学会面对。
病态自负者的愤怒更多地会指向别人。因为自负,他很少会看到自己的错与不足,因为他已经把自己当成理想中的自己,在他的心中他就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侵犯的。所以他不能容忍哪怕一丁点的伤害,而且报复心极强,因为报复也是一种捍卫其自负的手段。一位男性患者谈到:“在生活中我经常会愤怒,当然有时会隐藏起这种愤怒,不会经常表现出来。但在亲人身边我却很‘真实’,因为在他们面前发火不会受到惩罚。当我发现有人插队的时候我会愤怒,当别人没有公平对待我的时候会愤怒,当他人对我不够尊重的时候我既对他人愤怒,也同时会对自己愤怒,因为我没有做到让所有人都尊重我、重视我”。其实,在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在开车的时候如果别人抢了道,他就会愤怒不已;当自己没有受到服务员的“优待”的时候,他就会把这种情景解读成是一种欺辱,甚至会和服务员大吵;当别人占了他一点便宜,也会大动干戈……

病态自负者对“尊重”有着特别的“情有独钟”。一位男性患者,一次他和同学走在街上,同学说道:“如果以后有车有房,我就觉得很有面子了”,他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他心里清楚,就算他有一栋楼都不会觉得有面子,他的面子是要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认可,就好像上海滩的老大一样。
同时,患者对“公平”也有着固执的追求。一位大学生,仅仅是因为大学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给学生划了考试范围,他就对学校及老师很愤怒。他的愤怒理由是:我这么努力,划了范围就看不出我和其他人的差距了。从理论上来讲他是有道理的,但为何他会如此敏感?关键在于,如果划了考试范围,他就有可能被他人超越,他也就无法维系他的优越感,所以他的愤怒才被扩大化,才对所谓“公平”如此关注。当他所追求的“尊重”和“公平”没有在现实中得到满足的时候,或者说他受到他人伤害及不公平地对待的时候,就会变得容易记仇。有时,患者回到家里,头脑中往往会充满了各种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情绪往往会因此变得易激惹。有些事情虽然已经过了若干年,但只要是他被伤害的事情,往往会在他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正是因为如此害怕被伤害,有时他也会极其担心自己会被打、被羞辱,虽然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但他依然处于焦虑不安之中,因为他的自负不允许自己受到任何的伤害,所以才会为了这种极小的可能性担忧。
有时,患者会一味地把愤怒的原因归结为外界,如,这个社会不好,他人不好,工作不好……而他从来都没有反思这种愤怒到底来自于外界刺激,还是内在的自负。因此,他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如,如果我在美国就好了,如果身边的人更有素质就好了,如果我更有权势就好了……其实,他没有意识到他正在用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为自己的病态要求辩护。

愤怒本来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的情感,但因为理想化自我的存在,患者往往会陷入到自设的漩涡中——愤怒不是被扩大化,就是被压抑。如果他的自负来自于战胜他人,则会更多的出现因愤怒而产生的报复行为;如果他的自负来自于在他人面前维系完美的形象,则会不停地压抑愤怒,力图表现得有修养;如果他存在既不被他人轻视,也不能伤害他人的病态要求,这时,他就会陷入到“前也不对”(发火也不对),“后也不行”(不发火也不行)的矛盾中。一位男性患者,在生活中他就好像刺猬一样,为了不让人伤害,他总是睚眦必报,并且对他人怒目而视。虽然他因此减少了受伤害的可能,但是当他因此伤害到他人的时候,又会不停地内疚,怨恨自己为何表现得如此让人难以接近。其实他只不过是陷入到了两种神经症需要的冲突之中——被所有人尊重及被所有人喜爱的病态要求。他的愤怒是让他人尊重自己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又有碍他被所有人喜欢和接纳的病态要求,所以他无论怎样都是错,因为他的愤怒已经成了一种满足病态自负的手段,而不是愤怒本身……
当愤怒成了一种维系自负的手段,或是病态要求没有在现实中得到满足时的外在表达,此时的愤怒就不再和刺激事件成正比——患者不是不敢表达愤怒,就是充满了火药味;不是让别人觉得过于软弱可欺,就是让别人感到无法接近;不是憎恨自己,就是对他人及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恨……所以只有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为何如此愤怒!找到愤怒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让愤怒成为一种顺其自然的事情,而不是恐惧它,或过度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