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实主义运动(8)-第一次宇都宫冲击

2020-04-21 17:29 作者:猫与牛仔裤  | 我要投稿

宇都宫理其人

宇都宫是59年生人,TAF出身,他的生平履历可以参考采访、原文。维基上提供了一些听听就好的轶事:他高中练习少林拳法,这可能与他在真魔神传的武打作画有联系;他用平假名在职员表标记,是受到中村孝的影响。

宇都宫很独特地、没有特别集中的工作。祖先大人万万岁他的作监工作是他运动理论的集大成和总结,在此之前的工作对其而言都是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在此之后他的工作极大地普及到日式动画中,以至于难以判断之后的宇都宫是被周围人影响了,还是周围人的理解追平了宇都宫。


宇都宫的理论继承

宇都宫是传统动画体系的叛逆者。他是TAF出身,但连大塚康生的指导他都听不下去,一年半的修行使他绝望地只想离开动画业界。从中可以知道的是,原画-动画体系和原画的运动分解指示是他极力摆脱的。他的学习和谈及受影响都是针对摆脱这一体系建立新体系的考虑。


他入行之前向往的运动作画理论是从月冈贞夫的一本纸翻书得到的启示。宇都宫看的是淘气王子斩大蛇(1961)的纸翻书里月冈夸张伸缩的角色非常鲜活。

纸翻书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形式,那里不能调整画张的停留时间,也就是不能改变拍数,必须是采取均匀的运动,只能捕捉等距时间的姿态,而非按关键动作分解。最后他的运动理论就是这样。如果他当初的理想如此,那他受的训练确实完全不同令其失望。


月冈贞夫虽然是有限动画的先驱,但宇都宫提及淘气王子只是衍生商品纸翻书,原作是极尽运动写实魅力的电影,可以参考马小褂的文章日本动画史笔记。所以可以理解,宇都宫回顾过去并没有重点看待风格改变的淘气王子,而认为少年猿飞佐助(1959)更加重要,这是有限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工作,同样可以参考马小褂的文章。


川尻系

宇都宫开始原画工作后受川尻系的写实风格影响。川尻的人设非常讲究立体感,面部的额头鼻梁颧骨都立体彰显。这样的设计是为川尻喜欢的镜头运动画面考虑,随着镜头移动和旋转,需要展现角色各个角度和光影变化,这必须在人设中考虑立体感。

森本和梅津两位的精密作画中生动的动作和利于体现空间感的设计吸引宇都宫,这能增加宇都宫希望的真实感。川尻系的透视人、哥普拉中角色立体地展现、光影的真实投射被宇都宫重视并吸收。

哥普拉中的真实光影变化
哥普拉中的人物立体镜头
川尻在party7的作画;镜头绕着人物转、人在镜头近处的透视变化是川尻一系非常喜爱的表现,他们的人设因此考虑





中村孝和森本晃司

中村和森本开始合作后,他们的工作率先展现了宇都宫的理想。

森本就谈过中村画过非常精细的运动,不同部位的运动细节还不一样;这样的动作自己也能做到,只是需要事前构思。中村明白这是迪士尼式的理论——运动跟随与重叠,森本和宇都宫同时从感性上认识这样的运动很真实。宇都宫总结中村和森本的画面特征,形成了自己的无意识运动体系。


结论上宇都宫在逐渐回到迪士尼的原点。不过这样说、或者中村孝在迷宫物语和Akira为日本原画的事前提示,却没人理解,因为听上去像日式动画输了一样,感情上很难接受。

今天我们知道这是宇都宫的新写实主义理论中的回归写实、描述运动的自然姿态,我认为说法不同,这种追求就是迪士尼的原点。


宫崎骏体系

大塚和宫崎是宇都宫的追求,不然他也不会选择向TAF求职。

卡里奥斯特罗城就是一拍三的基调,但运动表现毫不张扬,并不凸显绘制运动的技巧,但越是观察和试图模仿越能发现其技巧的纯熟。宇都宫钦佩这样不留痕迹的运动表现,认为分镜和演出优秀,作画工作只需跟随,这是最适合剧场动画的方式。


宇都宫理论的表现部分和独到性

宇都宫理论中表现部分来自继承:立体式的光影,被评价比之前的大友·中村系统的人物更具立体展现。当然了,这是来源于川尻系的风格。


宇都宫人设的个人风格是独特的。因为人设是世界观风格的展现,宇都宫有意让自己的人设充满个性。我看来是滑溜溜的,田中达之对其继承最明显。

  • 井上谈过一开始宇都宫虽然画运动非常出色不会画人,脸就是圆圈;后来工作接触了梅津泰臣和稻野义信两位在画面细节上造诣很高的原画,水平提高了。

这些特征祖先里非常明显,请自己去看。


宇都宫对演技的独特认识

在写实主义运动原画当中,宇都宫是最独特的一位,对运动的真实感这种纯粹技术上的关注,远远大于表现角色的生动和情绪的实感这种演出上的关注。冲浦启之可能是相似的另一位。我们毫不费力地关注到,这些特点都是两位原画在为押井守导演领导作画工作中出现的。他们对演技的态度是和押井协调的结果,这点宇都宫解释过自己。

  • 如果原画完全理解故事背景和角色经历和思想改变,通过演绎角色就能使故事和角色极大地展现性格和存在感,就像宫崎主导的电影中那样,这是宇都宫的理想;但现实是宇都宫所能了解的非常有限,故事的领导者押井选择了一条用演出和镜头演绎角色的方向,宇都宫为了不逾越或抵触押井的演出意图,只能选择最小程度的演技。

因此他只能在不影响主要运动的意图表现之外,纯技术上研究如何使运动更加真实、添加不易察觉的无意识次要运动。


宇都宫独到的创造是新的运动理论,在祖先大人万万岁中,是有限动画和完全动画的调和。

  • 不像我们今天认为的重新发现写实,当时的环境是,写实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精密变成了压制原画创造性的枷锁,原画要删繁就简。森本说过,Akira站在了完全动画的起点上,Akira之后的原画走向了一条有限动画主义者反对迪士尼(1950)、有限动画先驱月冈贞夫革新森康二的全动画(1960)那样,再次推翻并重建的道路。

  • 我注意到,他们并不是是心甘情愿去这样做的,因为在Akira之后,是意向做完全动画的人非常多,田中达之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不想回头再去分割姿势给时间轴指示,但是中村孝却拍屁股走人了,日式完全动画上了起跑线但是宣布弃权。对于迷惘的天才原画们,宇都宫希望为他们找出新的方向。

这一运动理论的核心,就是在有限的拍数限制内画完全动画。

宇都宫为此修正并发展了一项经典的完全动画理论,将其用到了有限动画当中,这就是十二法则第一条:挤压与伸展

完全动画中,摄影内容和物体的自然姿态是统一的,挤压和伸展原理就是为了展现物体在运动中的真实状态;而在有限动画中,摄影内容和物体姿态并不统一,1/8秒内运动拖影比1/24秒内要明显很多,那已经不是物体在那一帧的真实姿态,而是影像的真实姿态。

对比完全动画,这一理论已经削减运动变得有限,但对比采用鬼影拖影等走到符号化地步的经典有限动画,仍然忠实地反映了真实运动。

对希望摆脱张数限制和动画下游限制的原画而言,他们还在做写实的高张数动画、甚至是全原画,因为削减了动画工序;人物已经风格化,不再追求精密描绘,但运动还是写实的。


  • 宇都宫理论的集大成者,松本宪生就无畏地实践着这一理论,可以提供很多事例。在火影里经常出现角色在加速过程中的变形拉长融化一般,还有所谓的崩坏。

松本宪生/火影忍者#30
  • 这里的拉长,反映的是速度加快,角色在画面帧时间运动的距离变长了,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运动拖影。这是基于写实忠于摄影的结果。


松本宪生/火影忍者#30
  • 这里的崩坏,意图表现角色迅速扭头的运动。绝不是崩坏(中间张失误),动画不可能自作主张画出和前后原画都不连贯的画,就是松本的设计,严格地一拍二均速捕捉运动影像。如果完全产生拖影,整张脸的容貌都会模糊。目的是为了让运动流畅更符合理论上的摄影实际,并非追求让精美的姿态多停留在画面中。

  • 这既谈不上臭名昭著、也不是夺人眼球,这一理论追求的写实就是如此。


宇都宫认识到要通盘考虑不同部位运动的差异并叠合,是十二法则第五条运动跟随与重叠。

都不需要举例,祖先里角色肢体都像木偶一样分节开来丝毫不掩饰运动分解的过程,就像三维建模一样。


宇都宫追求的人类无意识下的日常小动作和演技,给与角色更生动平常的形象,是十二法则第八条次要运动。

  • 想了解宇都宫的描述运动的原话可以参考采访、想了解动画的十二条基本法则,自行搜索便可。

  • 我怎么写都觉得这和中村孝的方向没有区别。宇都宫受中村孝的影响绝对非常之大,中村孝走向迪士尼风格对宇都宫是一次开悟。井上俊之谈到迪士尼的原点、战前黄金时代就是一拍三展现动作。


宇都宫的传承——理论与表现的落差


宇都宫一开始认为过挤压和伸展是一种古典动画的夸张;这就是动画在追求写实的过程中,原本为写实服务的技巧不再掩饰而是逐步放大,直至风格化和表现主义的过程。

这样的认识偏差在宇都宫的理论中重演了,上述的例子里,火影的写实理论也再次遭遇认识偏差。

因为之后还要谈到田中达之和大平晋也、桥本晋治,所以这里只简单地叙述宇都宫理论与表现的背离、或者称宇都宫与宇都宫系的背离。


回顾前文有关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区分就会明白,两种风格的边界非常暧昧,技巧同时存在两种风格之中,重要的是希望刻意宣扬它还是精心掩饰它。

宇都宫对自己的理论有一个理想中的目标:那就是宫崎骏和大塚康生的卡里奥斯特罗城,一拍三基调的运动在那里已经成熟。宇都宫崇敬的是,那样的写实不着痕迹,观众们几乎没有发现那里用了一拍三但运动仍然自然而生动。因此宇都宫承认自己的实践遭遇了失败。

如果说大平桥本说宇都宫在真魔神传(1987)和dirty pair(1987)的运动描写吸引住他们,那宇都宫还心有安慰;到了集大成的祖先大人万万岁之后,西尾铁也和田中达之也深深痴迷于宇都宫的技艺,(也许后世的我们也一样)。

手臂随惯性的摆动、摇头晃脑有点橡皮似的运动,成了亮眼的风格和特征。

比起制作时间更长,动作和线条更精确的前几章,只有之前工期几分之一的、矶光雄冲击降临的4/6章更受后代原画推崇,被认为后期运动更自由,风格更明显、成熟。

宇都宫谈及自己在祖先第六章的作监工作很不寻常,理应重点放在修正角色细节,而此时他完全顾不上统统只修正了运动。这可不是人们以为要让运动更风格化,而是要掩饰运动的风格化。到头来来不及修正的互相类似的走形人物和来不及掩饰的惯性运动特征成了宇都宫的独特个性,进而发展成宇都宫系。

问题是风格的明显或笔触的随性可是追求写实或是自然姿态中不该展现的。宇都宫通过作监修正掩饰已经来不及,让技巧和笔触展露无遗,这是自己的大失败,(很多爱好者还觉得这是他的成功。)

而后世谈到对宇都宫惋惜不公的评价,比如田中和井上说的最有代表性“宇都宫的理念和如今主流动画融在一起,很难分辨,这可能是先驱者的宿命”“祖先大人之后,也不知道是大家跟上了宇都宫,还是宇都宫学习了当下的风格,总之宇都宫再展现个性也不会突兀的感觉”这才是宇都宫想要的:脱离TAF的宫崎体系,但做到宫崎曾经做到的事。

  • 有个例子可以对照,回顾第五章现实主义特效,要做那样的真实效果,而不是发明大塚爆炸、宫崎爆炸。

在我看来,尽管有遗憾——我的遗憾与田中相反——但宇都宫做到了,堪称伟大原画。

但就此之后宇都宫理论那种追求写实的内涵不断扭曲,这个内容在宇都宫风格的直接继承人田中达之的传承中还会谈到,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田中达之是个表现主义者。


尾声

对技术的钻研使宇都宫意识到技术逐渐走在自己之前。转描和参考实拍就能做到宇都宫思考的无意识动作和跟随运动、重叠运动,三渲二就更是完全替代宇都宫的脑内推演。宇都宫在01年就已经会制作三渲二动画,重新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以往的写实技术变为表现风格,宇都宫在新时代继续思考写实的新意义。


我的微博:猫与牛仔裤https://www.weibo.com/1642384501

看不到站外链接的请参考微博同篇文章

写实主义运动(8)-第一次宇都宫冲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