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诰

2023-08-29 20:45 作者:梅菲斯特abc  | 我要投稿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

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

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允蠢鳏寡,哀哉!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越予冲人,不卬自恤。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

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

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矧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 

   译文:

   

周公代理周成王说: “啊!我要郑重告诉你们,各国诸侯国国君及官员们。不好了!上天把大祸降给我们国家了,灾祸在继续发展,没有停止。现在我代替我年幼的侄子执掌我们永恒的权柄,但我却没有遇到明智的人,可以把我们的人民引导到安全的境地,更不用说了解天命的人了。

唉!我的处境就好像渡过深渊那样危险,我只好到上天那里寻找渡过难关的办法了。摆下占卜用的大龟吧,让它来明示我们的前辈是怎样在上天那里接受任命的。这样的大功,是不应当忘记的。我不敢隐藏上天的威严意旨,用文王遗留给我们的大宝龟进行占卜,我们就可以明了上天的用意了。结果就得到卜辞,说:‘西方将有很大的灾难,西方的人也不会平静。’于是这些阴谋叛乱的人更加蠢蠢欲动。殷商的余孽竟敢妄图恢复他们的统治地位。上天给我们降下了灾难,这些余孽知道我们国家因为灾难,人心纷乱,竟然狂妄宣称:‘我们要恢复我们的统治,反而更加看不起我们周国。现在他们发动叛乱了,有的地方的人民也响应他们的叛乱。但只要有十位贤臣辅佐我,我就可以迅速平定叛乱,完成文王、武王所力图达到的武功。我现在要发动平定叛乱的战争,这样做究竟是凶是吉?我占卜的结果都是吉兆。

因此,我要告诉我们友邦的国君以及各位官员说:我得到了吉兆,我要率领你们去讨伐殷国那些亡命之徒。可是,你们这些国君和你们的官吏,无不反对我的意见,说:‘困难太大了,民心也很不平静,而且事情就发生在王宫和近臣的家里,有些是我们尊敬的长辈和父兄,不应当去讨伐他们。王啊!你为什么不违背这个卜兆呢?’

周文王现在我应当为我们年幼的国王慎重考虑出征的困难。唉!实在是这样,一旦发动战争,就要惊扰千家万户,甚至包括鳏夫寡妇在内,这多么令人哀痛啊!我们遭到天灾,上天把非常严重的困难,降临到我以及我们幼主的身上,我不能只为自身的安危着想。我猜想你们各位国君和你们的官吏们,也一定会这样劝告我:‘不应当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安危,不应该不完成你的父亲文王所力图成就的功业。’

唉!我想我是文王的儿子,我不敢废弃上天的命令。上天嘉奖文王,使我们这个小小的周国兴盛起来。文王通过占卜,继承了上天所授予的大命。现在上天命令他的臣民帮助我们,何况我们又通过占卜了解到上天的这番用意呢?唉!上天明确的意见,人们应该表示敬畏,你们还是帮助我加强我们的统治吧!”

周公代理周成王说:“你们是曾经辅佐过文王的老臣,你们能够认真回顾遥远的过去吗?你们知道文王是如何勤勤恳恳的吗?上天把获得成功的办法秘密地告诉我们,我不敢不竭尽全力来完成文王所力图成就的事业。所以,我就用这个道理来劝导你们各位诸侯国君,上天诚恳地表示赞助,说明上天将要成全我们的臣民。我为什么不继承文王的事业、争取最后的胜利呢?上天也因此经常向我们发出命令,迫切得就像是去掉自己身上的疾病,我怎敢不去努力地完成文王从上天那里接受的神圣事业呢?”

周公代理周成王说:“在过去,我曾经跟随武王到东方讨伐殷国,所以我天天考虑着东征的困难。譬如父亲要盖房子,已经确定了具体的方法,可是他的儿子却不肯奠定房子的地基,更何况是盖房子本身呢?他的父亲把地耕好,他的儿子却不肯播种,更何况是收获庄稼呢?做父亲的敬重自己的事业,(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怎么会说‘我的后代,不会荒废我的家业’呢?所以,我怎敢不在我执掌大位期间亲自去讨伐叛乱、完成文王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大命呢?又好比当父兄的,如果有邻国讨伐他们的孩子,难道那些统治他们的侯王能够劝阻做父兄的不去救助自己的孩子吗?”

周公代理周成王说: “唉!努力吧,各位诸侯国君以及你们的官吏们。要治理国家,必须依靠圣明的人。十位贤臣是知道上天的意旨的。上天诚心诚意地辅助周朝,你们不敢侮慢上天的决定。现在上天已经把辅佐的意旨下达给我们,那些叛乱分子却勾结殷人来讨伐自己的同宗。你们不知道天命是不会改变的吗?

“我一直考虑:上天是要灭掉殷国的。譬如种庄稼的农民,为了使庄稼长得好,总要把田亩中的杂草完全除掉。我怎敢不像农民那样,除恶务尽呢?上天降福我们文王,我怎敢对占卜置之不理,怎敢不遵从上天的意旨、不遵循文王的意图而不去保卫我们美好的疆土呢?何况今天的占卜都是吉利的,因此我一定率领你们诸侯国君东征。天命是不会有差错的,卜辞所显示的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是《尚书》中的《大诰》,讲述的是因为周武王英年早逝,幼子周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政代理王权,而商纣王之子武庚趁机发动大规模叛乱,而周公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平定武庚叛乱的史实。

    根据《武成》,武王伐纣成功后,殷商的残余势力依然非常的强大,以至于武王必须轻率军队去讨伐那些残余势力,但是连年的征战严重影响了武王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武王伐纣成功后不就便英年早逝,但是武王是伐纣成功后的第几年驾崩,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看法,根据《金滕》是伐纣成功的第二年,而清华简《金滕》则是第三年,但是《竹书纪年》却是第五年: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尚书·金滕》)

武王旣克殷三年,王不纾,有迟。(《清华简·金滕》)


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

  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

  命监殷,遂狩于管。

  作《大武乐》。

······


十七年,命王世子诵于东宫。

  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九十四。(《竹书纪年·周纪》)

    但是不管怎么说,武王都是英年早逝,而《竹书纪年》中的“年九十四”一看就知道妄言,不可信。

   关于武庚的记载非常的少,只知道他是商纣王的儿子,但是我推测,他极有可能是商纣王和妲己的儿子:

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史记·殷本纪》)

     为了报亡国之恨,杀父母之仇,于是武庚趁着武王驾崩,幼子继位而发动大规模叛乱: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史记·周本纪》)

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总百官。

  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

  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秋,王加元服。

  武庚以殷叛。

  周文公出居于东。

  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

  秋,大雷电以风。王逆周文公于郊。遂伐殷。(《竹书纪年·周纪》)

    根据各种历史资料,武庚叛乱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复辟叛乱,而是东西方诸侯的一次最终对决,周王朝的主力是西方陕甘地区的诸侯,而武庚的主力而是东方中原地区的诸侯,可见殷商的残余势力主要集中在东方地区,而武王主要讨伐的就是东方的中原殷商残余势力:

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时日王立政。吕他命伐越、戏、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侯来命伐,靡集于陈。辛巳,至,告以馘俘。甲申,百唶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亳俘。(《逸周书·世俘解》亦《武成》)

   所以,武庚叛乱事件是武王伐纣事件的延续,周公成功了镇压了武庚叛乱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灭亡了殷商王朝,消灭了中原残余殷商诸侯势力,将殷商遗民迁到洛邑进行监视,使得周王朝才有极大的空间进行分封制:

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卫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清华简·系年》)

   武庚发动叛乱绝非仓促决定,而是处心积虑的,你看看武庚使用的手段,收买中原诸侯,使之归附或者中立,散播谣言,挑拨周成王和周公的关系,甚至策动了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响应他,可以说武庚绝对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敌人。

    那么武庚为什么失败呢?那就要从周武王和周公的操作说起了,分封武庚时,周武王至少给武庚上了两套枷锁,分别是三监和受封齐国的姜太公,武庚突破了第一道枷锁,但是却无法突破姜太公的第二道枷锁,姜太公受封齐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地区,这就是周武王给中原诸侯打下了一道楔子,武庚叛乱后,周公立马给予齐太公征伐的特权,策动了东方的齐国:

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史记·齐太公世家》)

   从《四告》可以看出周公也一直在拉拢其他诸侯势力,最后以周公为代表的西方陕甘诸侯势力和齐太公从东西方两面夹击武庚,使得武庚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局面,从而导致失败。

   以上是我对《大诰》的讲解。

大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