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I大模型(Chat GPT)与文脉中国-IP”开辟创意经济新思维 ——第三届文脉中国50人论

2023-08-15 09:06 作者:文脉云  | 我要投稿

为深入探讨AI大模型在文化创意经济领域的影响,2023年8月8日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中关村软件园、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脉中国-IP训练营主办,文脉云、北京晴朗德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联合承办的第三届“文脉中国50人论坛”暨文脉中国-IP训练营(京脉风云营)在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顺利举办。来自学术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的相关人士出席了此次活动。

2023年以来AIGC与AI大模型概念持续升温,众多的头部企业大厂以很高的热情投入了AI大模型的建构,国内已有近百家家企业推出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指向不同消费对象的AI大模型,相关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也正掀起文化创意经济的转型浪潮。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金元浦以当前AI大模型及百模大战’与中国传统IP与当代文化的双向对接”为题进行了开场主旨发言。文化与科技正呈现出AIIP的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AI大模型、文化界、艺术界疯狂竞赛,但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仍然是一个难题。AI大模型怎么建立文脉的IPAI大模型如何和中国最丰富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融汇贯通,创意、创造、创新,然后形成新形态、新境遇、高质量,这为AI大模型和文脉IP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这是文明转型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科技-文化高度融合的未来大趋势。

 中文在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谢广才分析了中文大模型与文化IP的关系,认为中文大模型将来可以快速大量生产内容,直接颠覆传统的作家签约模式,协助作者创作,解决生产效能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包括IP相关故事的开发,未来对于小说创作领域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和机遇。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吕本富以“大模型的商业模式”为题总结了AI大模型的基本商业化方向,并认为在中国未来做的比较有商业价值的是“1.5大模型”,即解决衣、食、住、行、娱的大模型。现在大模型为并没有从大模型中找到通用知识的部分,通用的参数。第二个,互联网抓不到的数据我们称为私域数据,大模型的通用知识加互联网抓取不到的私域数据是未来最好的商业模式。

 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菲菲的演讲题目是:领域大模型的应用探索。她表示领域大模型跟通用大模型之间是不一样的。闻歌在6月3号发布了YaYi大模型。这个模型是领域级的、能够支持私有化部署、企业级的大模型,它主要是面向这个领域跟行业,目前我们做的比较好的是银行领域、媒宣领域、安全舆情等等。它的主要的特点,专属自由、低成本、支持私有化,能结合领域进行训练,同时有中国立场主流的价值观,YaYi通用大模型面向文本、面向视觉,以及多模态领域模型,我们非常希望在文化领域加上一个新的板块。

 

在“文脉中国-IP”成果发布环节,北京社科院研究员、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林生、晴朗德成总裁、“文脉中国-IP训练营导师团团长”王岸柳博士先后发布了《京脉云与北京文脉IP排行榜》《文脉中国-IP训练营IP提升与孵化成果》《游戏技术研究》等成果。


《京脉云与北京文脉IP排行榜》按照城市文化IP、行业头部IP和人格形象IP三大类型对北京市的文脉IP进行了盘点和量化分析。城市文化IP板块,“大戏看北京”是最近做的比较好的IP;行业头部IP板块,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德云社”“古北水镇”“老舍茶馆”;人格形象IP板块,排在第一位的是“冰墩墩”。对北京文脉IP的研究发现,文脉IP已经成为了北京重要的文化名片,文脉IP的聚集程度反映了产业的发展程度,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县可能是文脉IP比较聚集的地方,文脉IP影响力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度较好。从省际的比较来看,北京文脉IP打造和孵化,特别是具有标志意义的“大戏看北京”“北京中轴线”等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文脉中国-IP训练营孵化与提升》介绍了“山海黎乡”“南国香都”“良渚生活美学”“徽茶风云”“天刀土楼”等提升案例,和“南海雄州”“逐卤中原(华夏文明根IP)”“炮龙楷弟”等孵化案例,并着重介绍了“华夏文明根IP”的开发计划,打造包括系列丛书、网红漫画、短视频、手机游戏等丰富的产品体系。

《游戏技术研究报告》一方面回顾了《游戏技术——数实融合进程中的技术新集群》的核心内容,并总结了自报告发布一年多以来游戏技术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对文化创意经济的影响,认为游戏技术系统已经成为超级数字场景,正在为国防、工业、信息化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游戏技术已经慢慢从游戏生态渠道走出来,为整个人类文明推动进步。

成果发布之后的专题演讲环节,清博元宇宙研究室执行主任柳春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文创研究会秘书长意娜和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执行总裁汤杨先后做了分享。

柳春阳着重介绍了“清博先问大模型”与文创IP的融合实践。清博的“先问”大模型应该说是国内最早的可实时联网、基于结构化数据这样一个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相比,“先问”大模型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低成本进行有监督的精调,解决客户实际相关的问题。目前“先问”大模型已在媒体、财经、科教、能源、汽车以及文旅等6个行业展开布局或研发。

意娜用“活”“色”“生”“香”四个字总结了AI大模型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结合。她强调了活态性是非遗最重要的特性非遗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不同的逻辑与政策思路。在AI大模型的帮助下,非遗保护工作中非遗项目的存续力可以得到提升,各种AI大模型可以参与非遗保护的全部9种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助力非遗传播。

 汤杨以集成了四个AIGC模型的“文可巨人引擎”为例,分析了AI时代版权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推动知识生产走向版权确权的关键作用和时代价值。

 

在圆桌论坛环节,金元浦、汤杨、王林生,以及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朝霞,北京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超,山东省文艺评论学会主席、中国文创研究会副会长范玉刚,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中国文创研究会产业发展部部长胡娜等参与了讨论,主要围绕ChatGPT的知识产权、AI大模型行业人员被替代危机、AI与文脉IP的对接、AI大模型与教育,AI大模型与文化需求、AI大模型与市场监管、AI大模型发展趋势、AI大模型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AI大模型(Chat GPT)与文脉中国-IP”开辟创意经济新思维 ——第三届文脉中国50人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