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特别将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的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甲子日”考证的文章贴给我看
广百宋斋
2023-07-21 16:30
有人特别将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的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甲子日”考证的文章贴给我看,颇有示威的意思。
我又不是没有研究过江晓原的文章,事实上,为了做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甲子日”确切年月日的考证,我做了详细深入的文献综述研究。
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刘次沅的考证结论,夏商周断代工程采用了,我也研究过刘的考证。
美英著名汉学家如倪德卫、夏含夷、班大卫等人的论述,我也研究过。
前人关于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甲子日”的考证,结论四十多种,没有一项是对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
(1)2500多年来,中外学界没有任何人知道黄道十二宫(“十二次”)和二十八宿究竟如何划分,各宿各度起点在哪儿,终点在何处,甚至从来没有人知道二十八宿是黄道坐标而非赤道坐标;
(2)2000多年来,中外学界一直认为纪日干支体系从殷商时期到今天,都是不迭不乱延续的——刘次沅就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假设”——很不幸,这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假设,直接导致夏商周断代工程粉碎性破产。
多项史料文献列举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当天的系列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太阳在哪个天区,月亮在哪一宿,木星在哪里,南斗斗柄处有一颗星,当时接近月末,“五星若连珠”,还有一项非常特别的特征“岁鼎”,古今中外在我之前没有人知道其确切含义。
中外学界知道牧野之战当天是“甲子日”,于是他们就整一份西周时期的历表,把甲子日检索出来,然后用专业天文软件如 Skymap 去检测,看这些“甲子日”有没有出现文献史料记载的天文历法特征。
结果当然是无一例外地没有。
于是中外专家纷纷指控周朝大臣伶州鸠的说法是后人造假!
然后,他们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指定“甲子日”!刘次沅是这样,江晓原也这样,倪德卫班大卫夏含夷都这样,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
可是,任何人如果准确掌握先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懂得黄道天区的划分,利用高精度的专业天文软件,三分钟就能解决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精确年月日的千古悬疑!
有人是不是不服气?不服气,就请公开展示一下,或者请中外专家们做出星空坐标图来,公开说明“鹑火”天区在哪,“析木”天区在哪儿,房宿天区从哪儿到哪儿,行吗?
没有一个人行!
没有一个人懂!
夏商周断代工程就这么稀里糊涂轰轰烈烈大干起来,鬼话连篇,坑蒙拐骗。
任何人如果准确掌握先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懂得黄道天区的划分,利用高精度的专业天文软件,三分钟就能解决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精确年月日的千古悬疑!
看看南天的黄道天区划分——
“鹑火”是从柳宿八度到张宿十六度。
房宿天区是很小的一片扇形天区,从靠近恒星西咸三的黄经线,到穿越恒星键闭的黄经线。
“析木”是从尾宿九度到斗宿十一度。
对比我的星空坐标展示图,这不是岁在鹑火,这不是月在天驷,这不是日在析木之津,这不是辰在斗柄?
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天文历法特征,“岁鼎”,就是木星位于黄道“鼎卦”天区。
华夏先民早在公元前16317年4月15日华夏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之前很久很久,就发明了黄道六十四卦天区,用于标记日月五星的视运动位置,用于标记节气和纪日,每一卦占据黄经5.625°。
鼎卦天区,永远对应着“小暑”。
只要知道“岁鼎”就是指木星位于“鼎卦”天区,真的,三分钟就能解决千古悬疑。
小暑,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黄经105°。木星既然位于鼎卦天区,当然黄经值就在101°15′ — 106°52′30″之间。
木星还要同时位于“鹑火”天区,靠近轩辕十七星。
木星大约每12年会回到12年前所在的天区,知道吗?
这就简单了,用免费的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Stellarium,三分钟解决战斗!
公元前1059年12月9日,这就是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确切年月日,就是西周时期的“甲子日”——西周晚期至今的纪日干支体系,比西周早期乃至殷商时期的纪日干支体系加多了15日!
公元前1059年12月9日,这就是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确切年月日,完美符合史料文献记载的牧野之战当天系列重大天文历法特征!
江晓原能反驳?
刘次沅能反驳?
班大卫能反驳?
夏含夷能反驳?
北大清华,中科院社科院,哈佛耶鲁剑桥牛津能反驳?
你们加起来也不行!
你们还要装作不知道,假装从来没有听说过,沉默沉默再沉默,把坑蒙拐骗的把戏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