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哲】天人交感理论:解释「感情」的一种抽象形态
前面已经知道了语言的熵结构。同样是真理,道家使趋势平稳(感情),而阴符经、横渠四句热血澎湃。 为什么抑郁症需要看老庄,其内在结构如何化为感情?(先感受--感情) 感情应该是一种熵变驱动力,可以理解为自主自为的熵变导数(是结果也是开始)。人的主观意识(感受)与实际熵减互相作用,实际熵减达不到感情的需求,容易失落。 人:时空中的树状长虫,感情是熵变时间维度的导数。 吸取文章负熵时,也吸取了导数的结构;导数结构与我们的主观意识相互作用,改变(修正)我们的感情。 感情:带有导数值的愿望、主观意识; 格物致知:降熵过程; 适度感情可以驱动,过量产生失落。 所以道家提倡大道无情、自然。 熵减,理论上可以化为一个数值, 感情,是熵的对时间一阶以上的导数,又有主观又有客观,互相作用,导数的函数自己包含自己,反馈效应。人获得感情:一阶导数不连续,获得一个新导数(一阶以上)。 感情治疗:获得的感情与主观期待互相作用,达到相符。 性空、无情,摈弃主观期待,预防感情失落。失落带来导数的导数趋于正值。 事实上通过格物致知,熵减依旧在自然进行,自然带来喜悦等正面感情,即“缘起性空”、“真空生妙有”的真正含义。 儒家、马克思:强感情,自身熵减还是限速的,所以要解放世界(降低周围的熵) 灵魂(意识、感受)坐在曲线的前端,负责期待、享受熵减成果、学习外界的熵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