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本质系列(五)叉积以及与线性变换的关系
向量究竟是什么?
向量的线性组合,基与线性相关
矩阵与线性相关
矩阵乘法与线性变换复合
三维空间中的线性变换
行列式
逆矩阵,列空间,秩与零空间
克莱姆法则
非方阵
点积与对偶性
叉积
以线性变换眼光看叉积
基变换
特征向量与特征值
抽象向量空间
快速计算二阶矩阵特征值
张量,协变与逆变和秩
目录
叉积
以线性变换眼光看叉积
叉积
前面章节介绍了向量的点积,并从线性变换角度展示了其几何意义,今天我们再来看向量的另一种重要操作:叉积,同样的,除了叉积的标准计算公式外,我还会从线性变换的角度来做深入理解。



如上图所示,让我们把证明的部分放到后面,先给出叉积的定义:向量和向量
叉积的结果就等于其张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且如果
在
右侧,结果是正的,
在
的左侧,结果就是负的,对于叉积来讲,这意味着顺序很重要。
这里再一次出现了四边形面积的概念,这就让我们想起了前面讲的矩阵行列式的几何意义,如果在求向量叉积时不知道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时就可以换个思路,通过求行列式的值来计算叉积的结果。

对于,将
作为矩阵的第一列,将
作为矩阵的第二列,然后计算矩阵的行列式作为叉积的结果,那为什么
和
组成的矩阵的行列式就是叉积的结果呢?
如下图所示,由和
组成的矩阵与将
和
分别移至
和
的线性变换是相对应的:

如下图所示,行列式就是变换前后面积变化比例的度量,变换前由和
组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经过变换后这个正方形就变成了我们想要的平行四边形,而用来度量面积变化比例的行列式直接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他是从面积为1的正方形变换得来的。


如下图所示,行列式的计算规则也正好满足叉积定向计算法则,也就是当v在w左侧时,叉积结果为负,行列式结果也为负数。

同理,也可以得到叉积的如下性质:当两个向量越接近垂直时面积越大,也就是叉积越大,越接近平行时,叉积越小。


注意,前面讲的内容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它并不是叉积真正的含义,叉积的结果并不是一个标量值,而是一个向量,如下图所示,真正的叉积是通过两个不同的三维向量生成一个新的三维向量。

但叉积和前面讲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仍然有很大关系,如下图所示,叉积的结果是一个向量,向量的长度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向量的方向垂直于平行四边形。


当然,垂直于四边形的向量有两个,一正一反,哪个才是叉积的结果向量呢?如下图所示,这时就要用到右手定则,右手食指指向v的方向,中指指向w的方向,此时,拇指指向的方向就是叉积结果向量的方向。

那么,叉积的计算方式可以定义成下面的方式: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将向量的叉积转换成行列式的计算上,如下图所示,矩阵的第一列是基向量,第二列,第三列为v和w的坐标,行列式的结果就是叉积结果。

然而,这种方式容易让人产生困惑,让向量作为矩阵的元素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个需要用到前面用到对偶性的知识,我们下一章节会具体讲解。

以线性变换眼光看叉积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就是从线性变换的角度来证明一下上面这个公式,也就是让大家理解叉积的几何意义,要想理解本章节的内容,需要大家掌握前面学习的知识:行列式和对偶性。

这里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回顾:
对偶性是指每当看到一个从多维空间到一维数轴的线性变换时,该线性变换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向量存在, 如下图所示,二维空间基向量经过线性变换后分别落在了4和1的位置,根据前面学的知识可知该线性变换就是[4,1],如果将1*2的矩阵竖着写就变成了与之对应的对偶向量,这是不是有点像转置操作?

如下图所示,当对多维空间中的向量应用该线性变换时,等价于该多维空间向量与该对偶向量做点乘。

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接下来让我们正式开始叉积的理解:
二维空间的对偶性同样适用于多维空间,首先根据向量和
定义一个从三维空间到一维数轴的某种线性变换,然后我们找到与这个线性变换相对应的三维对偶向量,假设叉积就是该对偶向量,对偶向量也就是该线性变换。

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二维版本的叉积的定义,如上图所示,将向量作为矩阵的列,然后叉积的结果就是由向量组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是该矩阵的行列式。

现在我们把二维版本的叉积定义推广到三维中,如上图所示,三个向量的叉积就是三个向量组成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也就是矩阵的行列式。

当然上面的叉积定义并不是真正的叉积定义,真正的叉积结果是一个向量,但这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如上图所示,我们把上面的u替换成未知量,v和w不变,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从三维空间到一维数轴的函数了,该函数的几何意义是:对于任意一个输入向量(x,y,z),都会有该向量和v, w构成的平面一起确定一个平行六面体,平行六面体的体积等于一个数,该函数就是输出这个体积。
虽然这个函数有点无厘头,但我们暂时按照这个思路去理解它,这对理解叉积很关键,因为该变换是线性的。且是从三维到一维的变换,所以我们就能用到前面的对偶性思想了。


既然是从三维空间到一维空间的变换,如上图所示,就存在一个1*3的矩阵来表达上面的线性变换,根据对偶性的思想,可以转换为向量的点积,我们用向量代表该变换.


我们先把等式两边计算展开,显然,v和w的特定组合就是我们要寻找的p的坐标分量。

如上图所示,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前面叉积的计算方法,这两个公式是不是有点关联?让我们继续沿着这个线索探索下去。

如上图所示,什么样的向量P能满足下面这些特质呢?P与未知向量(x,y,z)的点积的结果等于该未知向量与v,w组成的平行六面体体积,等式左边,如下图所示,我们知道点积的几何意义是未知向量到P的投影长度与向量P长度的乘积。

等式右边,如下图所示,平行六面体的体积等于底乘以高,底就是v和w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是(x,y,z)到平行四边形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P满足什么条件能让等式相等呢?只有P是v和w的叉积向量时,等式才会相等,等式左边:P的长度*(x,y,z)到P的投影长度,等式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x,y,z)到四边形垂直方向的投影,如果P时v和w的叉积结果,那P的长度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且P是垂直于v和w形成的平行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