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在遇到危险情境下,国家公权力不能及时介入时,公民能够以正当防卫的手段及时自救,保护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不受非法侵害,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正当防卫的的防卫权也不是可以任意行使的,公民需要在法律限度内来行使自己的权利,超过必要的防卫限度,可能会造成防卫过当。本文首先对正当防卫进行概述,接下来阐述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认定问题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正当防卫的概述
正当防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从对法律条文理解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构成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一是起因问题,需要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二是时间问题,正当防卫举措必须发生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三是限度问题,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四是目的问题,正当防卫必须具有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五是对象问题,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本人。其中就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问题,学界争论较多,也是笔者分析的重点。

二、正当防卫中“必要限度”的认定
由于现实在生活中防卫案件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如何正确界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是当前司法审判环境中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首先判定“明显超过”,从字面意思理解,可以很明显感知到是以明显高于对方的暴力行为实施防卫行为;其次判定“重大损害”,指防卫者行为导致的损害结果是重大而非轻微的,这里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所保护的法益明显大于所伤害的法益,这样显然不能达到保护法益的目的。最后对于“必要限度”的判定,我国学界有关“必要限度”的理解有多种学说,包括“基本相适应说”、“客观需要说”以及“折衷说”,下文来具体阐释这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基本相适应说”,该学说认为,防卫的必要限度是指防卫行为在手段、强度、后果、性质等方面需要与不法侵害行为大体相适应,可以从损害所造成结果的轻重、大小等方面来进行衡量。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侵害行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就是超过了“必要限度”。
第二种观点是“客观需要说”,该学说认为,防卫行为足以有效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为“必要限度”,只要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在不法侵害进行中进行防卫,无论对不法行为人造成的损害轻重,均不认为是防卫过当。认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正当防卫的客观需要,只有当正当防卫的强度超过了应由的强度才能算作是正当防卫,这样才能有效遏制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要从防卫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全面衡量。因为正当防卫从本质上说是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为保护自己、他人、社会公共或国家利益迫不得已实施的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之举。因此为达到这一目的,所使用的强度就不应该被不法侵害行为的强度加以限制。
第三种观点是“折衷说”,该学说是对“基本相适应说”与“客观需要说”的折中与调和。折衷说从两个方面考虑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一方面要考察防卫行为是否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防卫行为的强度与侵害行为的强度基本相适应;另一方面还要判断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造成的结果是否基本相适应,即是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如果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损害明显大于不法侵害人可能对防卫人造成的损害,即为防卫过当。
从上述三种学说来看,“基本相适应学说”提出了必要限度的一般衡量标准,强调相适应而不是苛求绝对的等同。防卫行为可以超过但不能明显超过不法侵害行为本身,这样有利于保障公民对于防卫权的合法使用。但是该点过分强调了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客观方面的相适应性,忽视了正当防卫的目的,是鼓励公民踊跃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而“客观需要说”过分强调了正当防卫的目的,过于空泛,难以作出具体判断。相比较而言,“折衷说”既着眼正当防卫的目的,又将制止不法侵害作为最基本的内容,同时,又强调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相适应,兼具了“基本相适应说”与“客观需要说”的长处,弥补了二者的不足,成为了刑法学界的通说。

三、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运用到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问题一直是较难认定的问题。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应当从防卫程度以及防卫导致的后果两方面进行考虑,还应该结合具体案件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认定正当防卫的结果限度时不能进行硬性规定,应当给予一个弹性空间以便更好地达到更好的法律适用效果;而在认定强度限度时,不可脱离防卫者的心理因素、环境条件、防卫时间等其他条件因素,必须做到具体案情具体分析。
四、结语
关于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应该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上确定一个较为具体的概念,才能在司法实践中更准确的认定正当防卫行为的合法性。总之,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对于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的研究,有利于鼓励人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及时消除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有效惩治犯罪,对保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