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档案的讨论环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下篇)
反百合风气缘何而起,有什么错?
碧蓝档案作为一款在美术、音乐、剧情等多方面内容都有闪光点的游戏,这使得碧蓝档案的受众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较高的审美契合。这种审美需求的满足促使玩家产生对碧蓝档案的粘性,为了维护自己“ 获得审美满足 ”的机会而去采取行动。在许多圈外人看来,碧蓝档案的反百合风气显然源自于碧蓝档案的游戏内容,但这种认知并不全面。
引发数起玩家内部矛盾的恰恰不是碧蓝档案的内容,而是源自碧蓝档案特定的游戏题材。确切地说,对于一款明确侧重于ml向(亦或是百合向)题材的二次元游戏,优质的游戏内容又吸引了相当多的非本类型题材受众的玩家。每一名玩家都有对题材审美和内容审美的二重需求,在产生内部矛盾之后,玩家往往会暴露出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一部分玩家看重题材(题材受众),另一部分则更加看重内容(内容受众)。两种审美的差异性才是矛盾的主要成因。
由于没有分清两种审美倾向,y千代和猎豚人攻击情报站时,错误地给情报站这个为内容服务的组织,扣上了为百合题材服务的“河豚站”的帽子;而他们也被圈外人错误地扣上无脑维护ba内容的“档卫军”的帽子。这样的双重误会,体现出玩家对反百合和猎豚行为的误解。
对于ba的题材受众而言,他们对游戏题材的纯粹性有着更严苛的要求,这源于他们更强烈的缓解性焦虑的需求;相比之下,ba的内容受众则温和得多,他们更在乎的是能不能从中欣赏到优秀的故事。出于这种不同,题材受众往往会因为对游戏题材的要求而产生更高的攻击性,也就更容易走向极端——毕竟相比于欣赏优秀的故事,缓解性焦虑的需求要急迫很多,机会也少很多。在当今后宫向作品逐渐式微的大背景下,二游圈内又有如公主连结(后简称pcr)等游戏从ml向转型为一般向的趋势,ml向题材受众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他们惊喜地发现碧蓝档案这款游戏,将其视为一片“ 应许之地 ”。尽管ba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百合豚入侵,ml向题材受众却保留着pcr等游戏的记忆,一种必须要保护ba不受百合侵害的欲望油然而生。这成为了ba的ml向题材受众的终极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任何牺牲都是微不足道的。很显然,这种理念更容易被滥用,演变成以自己或群体的欲求为目的的迫害。
需要指出的是,反百合理念仅代表一种个人喜好,个人喜好无法作为评判一个玩家行为好坏的标准。ba的反百合风气起源于一部分极端百合爱好者的引战、恶意跳脸等行为,这些行为对其他玩家造成了伤害。在这个问题上,这部分玩家是否喜欢百合是次要的,主要矛盾是他们跳脸、煽动仇恨的行为,以及以伤害他人为乐的作风。但是,现在我们见到的反百合逻辑将这样的主次顺序颠倒过来,“ 是否喜欢百合 ” 变成了唯一的评判依据。在反百合的议程中,对玩家造成伤害的现象并没有得到解决,并且由于ml向题材受众抓住了这个反百合的机会,将 “ 反对伤害玩家群体 ” 的概念转移到 “ 反对百合 ” 上,反而去迫害那些对百合持无所谓态度的内容受众,要求他们必须参与到反百合的“崇高”中去,否则就是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因此对玩家群体造成了更大的伤害。猎豚人反百合的正当性,正是建立在这些仇恨与谎言上的。
因猎豚人群体 “ 尊重官方设定 ” 的宣传,许多圈外反百合人士慕名而来,以为ba游戏里真的有反百合内容。游戏中是不是真的存在反百合内容,这一点我不予评价,但在主线剧情伊甸条约篇的第四章中,制作组给出了他们对于这种建构式仇恨的思考:






猎豚人的 “ 尊重官方设定 ” 或许也没错,只不过他们遵循的是贝阿朵莉切的仇恨理论而已。

对ba权威主义的批判
如果将猎豚人群体的党同伐异仅仅归结于出于自利或恐惧,这对于一个拥有数万用户基数的群体而言是不够客观的。猎豚人群体里不乏一些富有思想和才华的人,至少在我看来,资讯站的运营能力就远超过情报站。仅仅因为缓解性焦虑的需要和自身审美的追求,并不会导致极端反百合风气盛行。真正导致这种残酷的是一种正义的激情,而不是对于自身追求的激情。我更加相信的是,他们在参与猎豚运动时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他们深信自己在做一件正义的事。这种正义的激情是被权威所赋予的,作为ba圈权威主义领袖的y千代显然与此脱不开关系。
至少有一件事表明y千代这样的玩家已经不再单纯,他的本质需求更加接近于利用群体的力量,以得到圈内的权力与名利。
23年6月9日,有贴吧用户发现推特上有不明人士冒充y千代从事总力战代打服务。经过一系列调查,y千代认定此事与另一位总力战专精玩家加载内容失败(后用其圈名皮卡丘代称)有关。

这显然是一次标准的反串,而 “ 亚洲之王 ” 的称呼源自于y千代对情报站的讨伐檄文中给自己的标榜:

6月9日,y千代对皮卡丘发难,在b站上连发好几条动态,表示自己受到了来自皮卡丘粉丝的攻击,向皮卡丘讨要说法。在自己的地盘贴吧里,y千代更是对皮卡丘颇有微词。




总结下来甚至没有什么价值,y千代好几次总力战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怪事,碰巧的是这时y千代总能与皮卡丘在天榜碰面。搞事情的人里有NGA的用户,恰好皮卡丘又是部分NGA用户推崇的总力战玩家。y千代以这样极其不严密的逻辑,得出以皮卡丘为首的NGA用户攻击他的结论。
事实证明,皮卡丘是清白的,而这件事也让多位圈内知名人士被迫参与其中:



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不明人士也没有找到。事情本身当然很好解决,双方私下里多沟通一下,误会自然解除,但是权威主义的特点之一在于强硬。y千代多少以权威人物自居,自然也不会顾虑自己不妥当的处理方式会对对方造成何等影响。不仅如此,作为ba的权威,y千代缺少一种普遍的责任感,一旦遇到有损自己名声的事,总是倾向于动用群体的力量,以群体的名义行事。在y千代与情报站的纠纷中,y千代利用权威的影响力排除异己;在y千代与皮卡丘的纠纷中,即便事情无关百合与反百合,我们也同样看得到这种倾向。
权威的野心昭然若揭。为了抢夺圈子里的话语权,作为一位攻略向up的y千代不惜与猎豚人勾结,成为猎豚人的领袖,将情报站打成“河豚站”,甚至面对开盒受害者的质疑还能说出自己才是受害者的荒谬言论;而在名誉受到外界的威胁时,y千代又以有罪推定的方式,给其他圈内人士带来巨大的误会。做出这些事之后,圈子里甚至连一点谴责的声音都没有,我只能以悲观的态度看待这一切。

结束语
我相信大多数玩家都明白,除开唯恐天下不乱的乐子人之外,游戏社区内部争吵不断、斗争不停,对于整个游戏的讨论环境而言是毁灭性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玩家群体根据约定俗成的道德体系来互相约束,很多小众的亚文化圈子都是以此为基础生存下去的。这样的社区往往由为爱发电的汉化者、内容创作者和朴素的爱好者们构成,过去有很多ACG论坛即是如此。这样的组织往往是自由且松散的,不需要发号施令的首领。
对于如今的碧蓝档案讨论圈而言,这种传统秩序已经不复存在。我们见证了贴吧系组织通过把矛盾诉诸于意识形态的方式,刻意将圈子内对百合的争议,上升成为非黑即白的正义问题,而后这种做法引来了圈外的猎豚人,形成了一股攻击性极强的力量;为了争夺舆论话语,他们打破了旧有的约定俗成的道德底线,拥立自己的汉化和二次创作组织,崇尚一种整齐划一的审美,对不支持自己的汉化者和创作者们施压,甚至诉诸暴力。(当然,对于资讯站的汉化工作者,以及贴吧的内容产出者,我致以发自内心的敬意)
乌托邦的理念具有一种让玩家难以抗拒的魔力,它可以让刚入圈的新人狂热地仇视自己从未见过的群体,仿佛那个群体就是一个代表了所有的恶的符号,因而自己必须投身于消灭对方的事业;又或者说,由于“只要反百合就有人会认同我”的现象,群体赋予了参与者在现实中所缺失的身份与行为的认同。在这种正义的激情的刺激下,他们无所谓其他玩家到底想不想要反百合,而是在官方剧情中捕风捉影,寻找反百合正当性的论据,擅自认定这么做都是为了玩家。按照他们的逻辑,照小春色色就要死刑的说法,有些人可能九条命都不够用。组织成员以蛮不讲理的方式论证自我行动的正当性,到处宣讲、作战、抢夺话语,以强迫他人接受自己主观正义的叙事体系,可到头来却是被自己群体首领当枪使。这种充满饭圈作风的组织群体,如今却成为了圈子的正统。他们战斗之后的一地鸡毛也好,圈外人在看到此类行为之后产生对ba的偏见也好,最后还得由他们擅自代表了的,整个玩家群体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