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小说(十四)角色反应世界,世界反应角色

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推敲出很多信息出来。
大家好,欢迎来到诗者酱的课堂,今天我们讲的是世界观。

如何正确运用这个复杂无比的体系,我们可以从微小的东西上获得启发,比如一块面包,它的背后不只是“面包”这个词汇本身的信息量,比如面包是一种食物,但它制作的过程却是一种另外很多单词的汇总,面包首先必须要小麦研磨成面粉,其次必须要经过烘培,然后经过柜台的展示,才会真正送到我们的手中。
好的,让我们拿起面包,边吃边走,你感受到了舌尖的触觉了么,软糯的味道...当然,你也有可能吃上一个发霉的面包,这便是它的另一种体现,一种小说物体拘泥于同一种形式,不算是一种好的处理办法。
关联到小说上来说,面包就不再是一种局限化的东西了,如果你想把它当做一个重要的关联物体,那么可以从面包的过去和未来下手,比如女儿最喜欢吃红豆面包,但她嫁到了很远的地方,而父亲只能在家乡做面包房,在其中倾注了很大的心血,直到死去的时候,女儿也只收到了他最后一批做的红豆面包,从而侧面提醒了读者:“要常回家看看父母。”这样的观念。
当然,这样的举例还是很拙劣的,为了同学们理解我这样的想法,不得不出此下策,望谅解。

让我们不再拘泥于同一件物品,分开来想象,你会发现所有物体都是有其关联的,作者的愿望或许就是用人物和物品之间的联系和冲突吧?对此我有些想法。
很多时候,我都会把人物当成一个展览区的地方,你就会发现人物身边的物体不再是死物,而变成了一种特殊意义的东西,再用面包举例,在贫民的手中,它就是如同珠宝一样的存在,是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写这名角色困苦不堪的理由。
但在其他人物的眼中,一块面包属实不算是什么稀有的东西,也许作者只会说:“他吃了一块面包。”这样简单的话语吧?
这就提醒了我们,不同人物,面对相同物体的复杂性,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发掘点。
如果反过来的话,不同物体面对相同人物会变成什么样呢?举一个例子就是富翁,富翁看不起平民,对于财富看得很淡,买一栋房子也不会眨一下眼睛。但如果是一个平民的话,他只会看不起富翁,对于财富看得很重要,买一栋房子都要心痛个半年,并且还要偿还房贷,这就是不同之处了。
很多作者都不会发现这个规律,而将人物复杂化,他们宁愿掰着手指算乘法,也不会静下来在草稿纸上算算。
当然,完全依赖草稿纸是不对的,这就是我们下一个将要说的,也就是世界观的纵深。
将近有一半的作者都会写小说大纲,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行为,但不写也不是什么错误的行为,但我最近经常发现有老油条喜欢大量堆砌大纲,描述了一个很复杂的世界,且依赖它写作。
这自然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因为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无底洞,如果真的要用文字描述小说世界中的方方面面,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都填不满你的想象,这是一种客观上的回答,毕竟作者也没有那个能力去描述,所以他们喜欢用大量的文字去解释。
这是一种下下之策,大量的描述对于读者的阅读兴趣是一种大大的磨灭,当然,也有少数的读者会对你的解释表示理解,并且欣然接受,但这毕竟是少数。
其他网络作者就会很少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揭露世界观会一点一点的揭露,而且网络小说很少会有这样的现象(也就是太清淡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缺失,而构建了一个小小的世界。
但,这个世界所容纳的东西也会很有限。
玄幻网络小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等级是玄幻小说中包含信息量最多的存在,有时候都超过了原本的世界,因为作者的一切行动几乎都围绕着等级存在,比如“男主苦练武功”“面对强敌”“遇到危险”,都是以等级为主的理由。
难道这样不好么?当然是一种双刃剑,一方面等级制度可以在长时间内获得很好的收益,但等级一旦崩坏,这本书就没有什么值得发掘的地方,这便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写作方式。
这时候我们必须增添别的,在网络作家口中的“噱头”方式,去吸引读者。
这里就不再具体地解释,而所得出的答案——但“噱头”真的只是噱头么?

回到之前不同人物面对相同物体的地方,如果我们将人和物都得出不同的选择,会怎么样呢?
这就是无限,很多大师都只会抓住随机的那一瞬,拼凑出一个看似随机,却很合理的世界。
比如这个富翁虽然有很多钱,但他就是喜欢睡地上,有很古怪的癖好,这就是相同人物的不同选择,也是不同物体去影响他的过程。
人物的的复杂化有时候会吸引读者驻足阅读,也是一个很好的优势,因为反派也有其魅力的点,好人也不是圣母,也有自己的缺陷和成长,表达这些就足够了。
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情,所影响了角色的行动、语言、心理,这便是世界观为什么存在的原因,也是角色反应世界,世界反应角色的一种写作角度。
这次希望同学们都会有所提高,牢记我这次课程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