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哈迪斯的来访
雨势丝毫不见减小,铝合金百叶窗缝隙里蜿蜒的水流折射着灰蒙蒙的天光,房间里并不开灯,故而这晦暗的日光成了唯一的光源。百叶窗前是一张实木办公桌,桌后则是一张结实的钢架椅,椅子上莱蒙托夫魁梧的身躯把不大的光幕塞得满满当当。
莱蒙托夫·思科尼耶维奇·伊万诺夫,ICN海军陆战队现役军人,“奥德修斯”首席陆上防务顾问兼警卫团团长,此时此刻此人正聚精会神地研读一册关于俄罗斯文学的学术论文。之所以不开灯不是在考验自己的眼神——说起来可能让人难以想象——而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严肃的气氛,确切地说是契合所读内容的气氛。填写报告等公务他会正身伏案,日常锻炼他会跑去空旷开阔的机库(感谢温带海洋性气候,选择室外运动是要冒感冒风险的),恰零食他会和肥宅一样歪在行军床上……唯独在读书这件事上,他必表现出一个军校高材生的儒将风度:正身端坐衣冠整齐,举书过眉,采光首选自然光,左手持书右手翻页……
雨声淅淅沥沥,忽而雷霆乍惊,一瞬的电光将莱蒙托夫的身影百倍眀锐地投在门墙上。莱蒙托夫·哈维奇·伊万诺夫放下书本皱了皱眉,刚才确确实实有敲门声跨过雷声雨声传来。
他一边走向门口一边思考,这敲门声很是规律,且只来过一阵不响第二次,这些特征是全警卫团士兵都不曾具有的,因此他没有招呼“请进”,而是亲自去开门。
把手扭动咔拉一响,铁门应声而开,出现在长方形雨帘之前的是一个意料之外的身影。
哈迪斯穿着那身黑风衣,正活生生站在莱蒙托夫面前。他右手拄地的黑伞雨水淋漓,身上则从头到脚都干燥整洁,脸上带着招牌式从容不迫的微笑。
莱蒙托夫·思科尼耶维奇·伊万诺夫有些诧异,因为不久前他才从全基地通报中得知塔斯曼海上的巡逻部队和塞壬交上火了。按照他的估计,作为舰队统帅的哈尔上校现在应该呆在指挥室,对着海图指指点点或是冲电台咆哮之类的。
两秒钟王八瞪绿豆的呆滞对视后,哈迪斯率先打破沉默:“中午好啊,中尉阁下。”
莱蒙托夫赶紧把哈迪斯让进屋,并表示造访突然有失远迎,哈迪斯表示是自己冒失不必介怀。
碉堡般的军官宿舍可称斗室,显得狭小又昏暗。作为警卫团的长官,莱蒙托夫住食皆同于普通士兵。最大的客厅兼作办公室和寝室,除此之外唯一卫生间尔。厚重的墙壁限制了采光,通风则必须开排气扇,不过很不错的一点就是房间安有空气干燥器,能在连月大雨中保证宿舍不会沦为养菌棚。
哈迪斯进门,略微打量四周。能看出这个貌似粗糙的汉子有着精细的一面,房间收拾得很干净,大书架和储物柜整整齐齐,唯一让人想不通的就是这鬼天气为啥不开灯……
“吃了吗?”哈迪斯把伞插进门口伞筒,亲切地问。
莱蒙托夫又呆滞了一瞬:“呃,吃了……嗯对,食堂的罗宋汤味道很不错。”
哈迪斯依旧温和地笑着,合手在膝坐在凳子上:“好啊,那就好。”
莱蒙托夫怎么也想不通,看面相比自己大不出多少的哈迪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是这么一副老气横秋的做派。哈迪斯甚至还有晨练的习惯,通常是跑进基地外围也就是安保团驻地,在莱蒙托夫和各国一众大兵惊骇的目光中表演老年太极拳。
“额……别看了,继续跑你们的圈……嘿,陈,说的就是你,在老家还没看够吗?”
这差不多是哈迪斯和安保团之间唯一的日常交集了,对哈迪斯来说,只是习惯使然并且讨厌基地A区幽能富集的空气。晨光之下的空气应该让人神清气爽,不是吗?而不是让人长出一肺的劣化微晶体。
“我这儿只有这个,请用吧。”莱蒙托夫不甚熟练地冲出一杯浓咖啡,小心倒进铁罐里递给哈迪斯。哈迪斯坦然接过,很欣慰地发现没有加糖。
哈迪斯用小铁匙慢慢搅动着咖啡,不时发出的叮当声在雨滴敲打万物的声响中显得清冽超然。这个一身黑装的男人拥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让他身边的空气甚至远方的雷鸣都显得宁静温顺,哈迪斯并不是个喜欢说话的人,但在他的沉默中就连重度社恐都不会感到尴尬,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
莱蒙托夫把杯子递到嘴边,心说头儿不会是断货了才来这蹭咖啡吧。
“伊万。”哈迪斯突然缓缓开口了,“如果我没记错,你是在伏龙芝毕业的陆军大才吧。”
“大才可算不上啊。”莱蒙托夫赶紧推脱,“我确实在那里读过点书,不过毕业成绩也算不上顶尖。唉,学的东西也用不上,这几年都快给忘光了。”
“没关系。”哈迪斯宽厚地笑笑,“其实我早先也是陆军军校的学生。”
“老天,还有这事!”
“对,那时候我还是在……桑赫斯特,拿着家里的钱在女王陛下麾下混日子,准备一毕业就跑回我的瑞士……但有天我发烧去医院体检,你猜怎么,那个开药的大夫突然颤颤巍巍地出了门让我等一会,看他那反应我还以为自己感染了瘟疫!结果半天过去没等到药,却等到两位虎背熊腰的先生,”
哈迪斯停顿了一下,抿了口饮料。
“他们出示了军官证把我带去机场直飞伦敦,你知道剑桥的幽能生物体耐受性实验室吧?在那里他们跟收拾菜鱼一样把我从里到外翻了个个。然后第二天告诉我:亲爱的阁下,你之前在陆军学的东西可以都忘掉了。之后的事你应该是知道的,我拿着一份证明被护送去了朴茨茅斯,那里的前辈教我怎么和舰灵打交道。”
“啊哈,您早年的经历可真有意思!”
“确实很有趣,而且结果也不算坏。”哈迪斯带着玩味的笑容说道,“你瞧,伊万,你一直在特种部队服役,但现在陆军的事情对我来说如同另一个世界。所以,如果我有事情想找你来了解,我想阁下是不会吝才的吧。”
哈迪斯渐渐换上了严肃的口吻,莱蒙托夫立刻坐直了腰板:“您请讲。”
“据我所知……”哈迪斯用食指敲打着手中的杯壁,“塞壬也拥有着小规模的陆上部队,但它们在几次登陆战后却表现出有限的攻击性。”
“您说的没错。”莱蒙托夫立刻答道,“塞壬最早的一次陆上行动是在1950年,那次冲突诡异得很,开来的明显都是精锐。它们打垮了两个岛链的机动部队,拆掉了十八座人造岛,最后在胡志明市和金边之间的雨林地带登陆。当时整个东南亚人心惶惶,中国的南方边境差点都被批准开放接收难民,全世界的沿海城市都受到了波及。”
“但在登陆后,塞壬没有选择继续深入扩大纵深,而是在沿海原地扎营。”哈迪斯接道。
莱蒙托夫点点头,侃侃而谈:“当时最主流的猜测是塞壬准备稳扎稳打,一步步蚕食人类的领陆。沿海各国的反应和对策您都是知道的,那可真是陆军最后的辉煌了。而在那次行动中组建的J·G·B·A四国联合舰队则在之后的联合国会议上被票决保留,成为了联合海军的前身……哦,我说的是不是太多了。”莱蒙托夫尴尬地挠挠头,他似乎对军史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
“确实,尽管在岸线上的反登陆战以惨败告终,但在拿下战略要地后的塞壬登陆军团却没有选择继续扩大战果,它们在缅甸的沿海滩涂上建造了许多奇怪的设施。而更诡异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第二次陆上反击战中,塞壬的机械士兵却表现出了极低的组织和战斗能力,而当时的联合军,就那么莫名其妙地……把塞壬的设施和阵地拿下了。”
“嗯,之后的塞壬登陆作战也有过几次,这也是各国仍然在陆军身上投资的原因。”哈迪斯慢慢颔首,“只不过冲突规模都远不比东南亚的那次。”
莱蒙托夫立刻补充道:“是的,其中就一次发生在新西兰,那次真是危险万分,登陆点离惠灵顿市区不超过五十公里。但甚至还没等市民紧急避难完成,塞壬居然就自动消失了!”
话毕,两人长久不语,都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之中。畅谈不觉物我皆忘,雨势却已渐渐加大,雨声乒乓连片,远处渐渐频繁的雷鸣在黑暗和沉默中更显沉闷。
手握铁杯考虑再三,莱蒙托夫还是忍不住打破沉默,问道:“长官,我知道海上正在发生什么,这时候来找我,您是发现了有什么不对?”
“不,”哈迪斯回道,“海上已经安排妥当了,就这样。”
说完他站起身来,笑道:“和你谈话很愉快,伊万,而且很能给人启发,这只是一次以私人身份的拜访,但在这里我还得向你道谢。”
莱蒙托夫·思科尼耶维奇·伊万诺夫赶紧起身握着哈迪斯伸来的手上下晃晃。哈迪斯道别吩咐不必远送,拿起伞来走出门口。而伊万诺夫,目送着那个撑伞的黑影渐渐消失在灰暗的雨幕中。
……莫测一如其之前来。
(略略略略略略,喜欢的话发个评论呗,指出不足才能改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