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表设计制作
背景知识:测量电阻使用的就是最基础的欧姆定律,R=U/I。常用的手持万用表里欧姆档使用电流源给电阻提供电流I,然后内部测量电压U来计算R。
为什么不用电压源给电阻提供电压,然后测量电流呢?这是因为测量电阻时要分档的缘故。假设使用电压源,则每个量程档位有不同的电压Un。当用户拨错档位,这时I=Un/R会出现电流过大现象。由于电压源的内阻,Un电压就会降低,影响测试精度。并且损耗电池电量。更严重会损坏电路。
使用电流源时,也会根据不同档位给电流In,当用户拨错档,这时U=In*R会产生过小或者过大的电压。过小电压则用户会通过观察结果来换正确的档。过大电压的最大值受限于电路供电电压,并不会损坏电路,结果会显示超过量程。所以欧姆表都会使用电流源来测量电阻。
关键字:欧姆表,电流源,howland电流源,比较器,过压关断
设计方案:
先回顾一下高中电学中的欧姆表,这也是数字表出现之前最常用的。


使用电阻网络,电池,电流表头来实现。受限于电阻网络的特性,表头的指针移动随电阻变化不是均匀的。可以看到刻度盘Ω一行的刻度,不均匀。这种方法需要用多个标准电阻在刻度盘上校准刻度。
再来看看大学的方法。运用模电里的运放跟随器,运放电流源,正向放大器。来设计欧姆表,轻松实现测量精度和显示的均匀。

本文使用电压表头来替代ADC加单片机。适合没有单片机基础的读者。
电压表头和ADC的相通之处。
第一, 量程范围。本文使用的电压表头测量0-5V的电压。ADC根据REF电压不同,有0-3.3V,0-5V,0-1.8V多种。待测电压不能超量程。
第二, 分辨率。ADC的数据宽度代表它的分辨率。计算公式为 LSB= Fscale/ 2^N。对于5V满量程的8bits ADC,则 LSB= 5V / 2^8=19.5mV
本文电压表0-5V有50个刻度,按人眼还能分辨1/2刻度来算,共计100个。LSB= 5V /100=50mV. 相当于2^6 <100<2^7,介于6bits和7bits ADC之间。
整体原理图(使用了3片 TL082芯片)

整体电路实物

设计步骤:
分档个数的确定
分档数量跟总量程,档内最大量程,档内最高精度,档内最低精度有关。万用表ADC数据的最大值称为万用表读数。以读数为2000的表为例来讲解分档。

最大量程20M,读数2000,档内最高精度 1/2000,档内最低精度 1/200 。计算表格如下

例如:在200K档测量20K电阻时,精度是1/200,测量10K电阻时精度是 100Ω / 10KΩ = 1/100. 要换到20K档才能达到精度要求。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第N档和第N-1档的关系
(N-1)max = Nmax * 最高精度 / 最低精度
本文中使用的电压表头相当于100读数。设计最大量程5KΩ,档内最高精度1/100,档内最低精度1/10.计算表格如下

注:最大量程5K,简化了实验电路设计。不必分太多档。
每档电流值和后级增益确定
分档数量确定下来后,本节分析每档需要的电流值以及最后一级的固定增益。电压表头是0-5V,每档的电流源提供电流In,则关系式:
档内最大量程 * In * 固定增益 = 5V

注:增益减小,则电流增大,过大的电流会产生热量并且受限于器件。
分档电路设计


稳压管产生一个参考电压,然后用电阻分压。三选一的开关选择每个档位的电压,经运放跟随器产生低输出阻抗的控制电压。用于控制电流源电流。注意要使用偏置电流小的运放,TL082 FET输入型。
电流源设计


几个近似前提:A点和B点流入运放的电流可以忽略。D点经运放隔离后,R4的电流不被R6分流,全部流入待测电阻R。电路分析如下
UA= UC * R1/(R1+R2)
UB= (UD-Vref)* R5/(R5+R6)+Vref
运放虚短路可以近似 UA = UB 则
UC * R1/(R1+R2)= (UD-Vref)* R5/(R5+R6)+Vref
当R1 R2 R5 R6都是相同阻值时,简化为
UC * 0.5 = (UD-Vref)* 0.5+Vref
UC = (UD-Vref)+2*Vref
UC = UD+Vref
UC-UD = Vref
R4中的电流 I
I = (UC-UD)/R4 = Vref / R4
电流源受Vref来控制。选择R4=100Ω,则 1V产生10mA电流。也就是Vref控制的恒流源。
需要注意的是,UC受电源和三极管T1的饱和电压限制。待测电阻R过大,则UC被限制在电源电压以下,此时电流源进入非线性区域,电流不再恒定受控于Vref。

将前面的分档表格做一下检查,UC电压没有受限,电路正常。
高精度电阻的使用。当R1 R2 R5 R6都是相同阻值时,才能简化为I=Vref / R4。所以要对R1 R2 R5 R6使用高精度电阻。没有高精度电阻时,可以对多个1%电阻筛选,选出阻值接近的。使用硬木课堂万用表来筛选,电阻可插在面包板上,避免手触摸影响电阻值。


检流电阻R4的选择。R4在分子上,R4选择小电阻则会把R1 R2 R5 R6电阻不完全相等造成的误差放大。所以在电路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大一点的R4,可以降低R1 R2 R5 R6的电阻误差带来的影响。
过压关断设计
当用户将测试电阻R拔下来,更换下一个待测电阻时。这时相当于出现了R∞,UC就会接近电源电压,Vout也会出现较高电压。Vout是经过后级正向放大器后给电压表头,电压表头的指针会突然甩到最大偏移(对应ADC就是超出ADC量程,被钳位)。要设计用户拔下待测电阻R时,指针指零。这样就需要一个过压关断电路,Vout过压时关闭电压表头。
运放作为比较器使用,R10和R11分压得到6V,input过压时,比较器输出为负,T2三极管截止,电压表头的负极跟GND断开。电压表头被关闭。没有过压时,比较器输出正,T2饱和。电压表头的工作电流1mA,T2的饱和电压可以低到10几个mV,不影响。

联调电路
1. 调节分档里的三个控制电压。2000mV,200mV和20mV。
开启电源给电路供电

测试稳压管电压,接近6.2V正常

调节P1 P2 P3三个电位器,在运放跟随的输出测试电压。调节到2V 200mV 20mV。这三个电压在跟电流源时还要细调,这里先设置一个初始值。

2. 电流源调零

先将稳压管上端用跳线接地。这样控制电压为零。再将SW3开关闭合,小电流档对零偏更为敏感。然后使用S1提供直流来进行调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S1有50欧内阻,所以需要用运放跟随一下,这样50Ω内阻不会并入R1,不影响电流源精度。最后用硬木课堂的万用表电流口接入待测电阻位置。COM接 GND,mA接电路D点。选择S1输出直流,调节S1的直流,观察电流表,电流接近零时调零完毕。(用电位器来分压调零很难拧到所需电压)

3. 细调电流源20mA,2mA和200uA
闭合SW3,也就是5KΩ档开关。在待测电阻位置接入5K电阻并串联电流表。调节P3,使电流到达200uA。

闭合SW2,也就是500Ω档开关。在待测电阻位置接入500Ω电阻并串联电流表。调节P2,使电流到达2mA。
闭合SW1,也就是50Ω档开关。在待测电阻位置接入50Ω电阻并串联电流表。调节P1,使电流到达20mA。

4. 调节固定增益
闭合SW1,也就是50Ω档,待测电阻位置插50欧。(注意电流表不要接入,电流表有内阻)将正向放大器接入D点。电压表头接放大器输出。先不接过压关断电路。调节P4电位器,使指针指到5。也就是50Ω对应表头满量程。固定增益调节完毕。5KΩ和500Ω档使用同样的固定增益,不用再调节。

经过固定增益调节后,电压表头的满量程就和电阻满量程对应起来。(相对于ADC,就是ADC的满量程对应了电阻满量程)。

5. 测试过压关断
将过压关断电路接入。控制电压表头的负极。用硬木课堂示波器4通道同时测试。利用单次捕获,观察过压关断的瞬间。

使用单次捕获。AIN1设置上升沿触发。拔掉R3待测电阻时会产生上升沿。

6. 整体测试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