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三 米和油武器工坊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崩坏3情报室
转载请注明作者:崩坏3情报室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崩坏3情报室

各位舰长,之前的科普系列有没有让你感到有趣呢?关于崩崩崩的武器故事其实还有好多,从这期开始小编要慢慢展开这些武器的身份、趣闻和某些神话的引用。带你一探米和油武器工坊的秘密。
三位美少女主角之一的布洛尼亚(学名板鸭)在《崩坏3rd》中是操纵重装小兔19c并搭载重型武器的角色。因为布洛尼亚来自于俄罗斯的原因,大多数的低阶重型武器都有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影子(而且表面“设定”上布洛尼亚是俄罗斯某重工企业的千金)。这些军工企业(比如米高扬啊苏霍伊)在游戏中的频频出现也使得舰长们对他们并不陌生。



在武器身上写字确实一直是米和油在崩3中的一贯作风,比如Su-22,虽然叫做Su-22其实炮身写了个Su-20的。Su-22的同类Su-30则是写了个英文的CAUTION(警告),怕不是毛子警告对手用的。
再回到Su-22的名字上,Su的前缀在苏联或者说俄罗斯的武备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人气非常高的Su-47金雕或是说 Su152自行火炮,不过这两个的前缀是并不相同的,其中Su152的Su为“自行底盘”,而Su47的Su则是苏霍伊飞机实验设计局,以其创始人,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的名字命名。

苏霍伊先生的一生可谓厚积薄发,虽然在卫国战争时苏霍伊设计局的主要作品只有像是Su-2这种产量较低的攻击机之外就只有Su-6这种甚至没有量产的飞机,可以说是根本没法和同时代的雅科夫列夫、拉沃切金、米高扬格列维奇这些大厂相较,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不难发现,苏霍伊设计局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空军力量的核心,无论是Su-47帅气的前掠翼又或者是当今俄罗斯空军主力的Su-35.和下一代的T-50都是出自苏霍伊设计局之手。而同时期的对手已经无法与苏霍伊较量了。




这是两款游戏中早期出现的火箭弹,或者说射程较短的制导导弹。在两款武器的炮管上可以看见相对应的编号,以及一个硕大的垂直尾翼,不过小编是不知道这个垂直尾翼是拿来干什么的,难道不应该是火箭弹飞出去吗,难不成这个是炮管飞出去的设定?不过毕竟是个魔法游戏(笑)啊。不能深究。
不过说起魔法,米和油的魔法时间线更容易被吐槽。mig13的研究竟然要早于mig11,并且是一个在41年就实战应用的制导武器。要知道当年的弗里茨X(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制导武器之一)也是在43年7月才正式部署,首次战绩还是在9月9日对罗马号的战斗中。
MiG的指向则非常的明显,就是在说米格,也就是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以阿尔乔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古列维奇建立于1939年12月8日。取两人的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拼接而成,这也就是为什么MiG中的M和G要分别大写。
米格设计局在二战时期无疑也是苏联空军的中流砥柱之一,例如早期的MiG3战斗机和开创苏空喷气机先河的MiG9。真正耀眼的还是要说喷气机时代MiG15的巨大成功和MiG15bis等一代经典机型。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早期曾引进过米格15并仿制米格17造出了大名鼎鼎的歼5。




炮身上写了FURY (狂怒),看上去还有液压制退系统。不过毛子那边无论是坦克炮还是野战炮还是迫击炮,都没有105mm的炮装备,最接近而常见的口径则是100mm和122mm,还有个别107mm的迫击炮例如107mm M1938迫击炮。但是105mm… …大概就只有RPG了吧(安拉胡阿克巴!!!)。

与此同时,狂怒者重炮的的介绍和Su-22的一点点区别就是狂怒者重炮有第一句“苏联制作的重型火炮”和炮口径而已。其余甚至是完全一样的。这点可以看出,某编辑写介绍的时候够勤奋。



一个常见于保加利亚又或者是俄罗斯的名字,意思是MARKO或者MARK之子。
米和油在马尔科夫这里总算是提到了米高扬中央设计局,不过细节在于,它提到的并不是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因为在1976年格列维奇同志去世之后,格列维奇的名字就从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中被移除了。不过飞机的前缀依旧是MiG。(估计只一个字母M容易引起误解?)
不过真正魔法武器是马尔科夫C,我们可以看到马尔科夫C是一款导弹武器,但是堂堂导弹武器居然还塞了个膛线?实在是魔法,不过这种导弹塞膛线的事情之后米和油又干了不少次。(我百手巨人表示要打死你)。


关注公众号 崩坏3情报室 精彩内容抢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