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媒妄称中国“对着干”,德议员发现异常:必须重新平衡对华关系

2023-03-27 10:31 作者:戎评说  | 我要投稿

德国媒体妄称中国和德国企业对着干,但德国议员发现了问题,指出德国应该重新平衡和中国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推进和中国的对抗。

德国长期以来是欧洲和中国单边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欧洲和中国经济合作的代表性国家,然而,德国方面对中国的偏见也是非常深刻的,德国媒体就经常对中国进行充满偏见的虚假报道。而围绕着汽车产业的技术问题,中国再次“躺枪”,成为德媒批评的对象。日前,德媒以中国车市的问题为核心,宣称中国正在汽车产业和德国以及欧洲“对着干”。按照德媒发布的文章的说法,近期中国汽车市场,“降价”的主基调非常明显,而德国厂商不得不通过削减利润来勉强维持市场占有率。同时,德媒警告称,德国和欧洲汽车产业对于电动汽车的准备不足,没有把精力都放在电动车方面,而中国则完全押注于发展新的电动车。因此,留给德国车企在中国的时间不会太多了。


应该说,此类的报道在西方内部出现的次数正变得越来越多,有关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发展对欧洲造成威胁的言论层出不穷。然而,这些说法其实都经不住仔细的推敲,这一次德国媒体对中国车企产业的分析就是如此。首先,当前汽车市场出现“价格战”,这确实是事实,但原因主要在于需求不足,以及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大规模发力,导致传统汽车企业承受压力。换句话说,承受压力的不仅是欧洲企业,中国企业也是一样的,不存在任何中国差别对待欧洲企业的情况。其次,对于未来发展新能源车的问题,相关的技术进步对全人类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中国企业追求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能源车,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德国媒体以此作为中国“对着干”的证据,实在是缺乏理由和逻辑。


事实上,以德国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都存在类似的情况,那就是它们和中国的经济合作虽然非常紧密,但对于中国的国情却缺乏认识。有人在和德国客户的接触中就有过一段经历,那就是当看到旅游景区的挑夫时,中国人都清楚这是很正常的体力劳动,但德国客户却立刻说这是中国的“剥削”和“压迫”,立刻和所谓的“强迫劳动”结合起来。归根结底,即使是德国这样的和中国密切合作的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也过深了,他们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缓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相关的对中国的误解也就一点都不令人感到奇怪。而一位德国议员在对中国进行访问之后,亲眼目睹中国发展的他,对德国政界发出了一番值得注意的呼吁。


近日,德国联邦议院绿党议会党团外交政策发言人特里廷在对中国进行访问,并实地考察了中国青岛电动汽车产业之后,对德国政界做出了要求重新平衡中德关系的呼吁。特里廷表示,“中国可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伙伴,否则把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无法实现。”同时,特里廷表示,德国的对华政策是现实的,他们将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系统性竞争者,而不是脱钩的对象。双方需要平衡关系,不忘彼此可以互相学习的事实。不过,特里廷还补充道,中德双方不同的立场,例如对俄罗斯的看法,以及人权等问题的看法也都应该得到表达。


不难看出,这位德国议员还是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和欧洲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也明白所谓的“对华脱钩”是绝对不能采取的错误路线。他能够呼吁德国方面重视和中国的合作,不能将中国视为“脱钩”对象,表明他对中国是有一定认识的,他显然也清楚当前存在的“脱钩”呼吁是不正常的,德国应该抵制这种不正常的呼吁。然而,即使是这位较为开明的德国议员,也继续地宣称要在人权等问题上和中国进行表达,可见欧洲对于中国的偏见也持续存在。接下来,如何赢得特里廷这类外国政客们的信赖,可能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点,中方将需要继续通过高度的开放与对外合作,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化解外部对中国偏见,更好地和各国伙伴进行合作。


德媒妄称中国“对着干”,德议员发现异常:必须重新平衡对华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