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景观苔藓造景专栏 资料查询注意事项
雨林缸生态缸等部分也适用,可以参考
——————开篇提示——————
很多新入坑的人通常都会选择去查阅一些书籍、视频资料作为入坑准备。目前市面上有一些苔藓微景观造景方面的书籍,很多书大半本内容都是放了一些造景案例的照片,简略介绍了一下布置这些景观的步骤,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
苔藓是一种养殖难度较高的植物,不同类型的苔藓的生长环境有什么需求,它们和造景中其他植物环境相容性如何,该如何选择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相似的植物,这些植物一起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为它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这些重要的内容却极少提及。
也有人希望我推荐一些造景的模板案例,其实网络上有许多造景案例可供参考,而我的建议通常都是多出门观察植物们在自然界中的生长状态和分布环境情况,尽可能模仿他们的原生环境。对于我而言,造景确实美观,但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把植物养好。植物状态好了, 就是好看的,它们自然生长,凌乱也有凌乱的美。所以对我而言更重要的不是优先考虑怎么布景好看,而是更加注重什么环境更适合植物生长。
不管是这部分书籍,还是社交媒体上一些po图,很多看似漂亮的照片都是摆拍出来的。有相关养护经验的人士甚至可以通过图中植物状态,立刻观察到有些图片中的植物都是经过几天快递奔波,刚拆箱就直接摆进瓶子里布景,拍了几张好看的照片发出来,美其名曰苔藓微景观造景。但这个微景观后续生存状态如何,甚至是否能在发图者多手上生存,我们不得而知。
而大家按照这些内容学习之后也只能是布置出一个微景观,这个景观能在你桌头留存多久,可能就要看植物生命力的顽强程度了,或者也可能是你使用购买复活法的速度。
通常造景顺序应该是先养植物,植物养好了,摸清其习性后,再根据不同植物的环境需求,组合放进缸里。
植物买回来之后一般都是需要缓苗适应一下新环境的。雨林缸这种一直需要控温控湿的环境,可能环境之间差距比较小,就不需要缓苗,直接把新植物扔进去。但新入手,没接触过想过品种的小弱苗,也还是最好还是单独缓一缓,存活率会高一些。
不管是什么植物都需要我们了解其生长习性,并付出相应的精力去照顾,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只是为了拥有一个造景,那我们大可以买点植物的标本和模型组合造景,省时省心。
——————正文开始——————
最先想要提醒大家的可能就是判断视频或者照片是否为摆拍。
如何鉴别是否为摆拍,很难一两句解释清楚。不管是视频还是单纯的展示照片,大家在查看参考时不要只看景观是否新奇、是否符合你的喜好。多找一些有记录生长过程的视频或是po图文章,这样很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是完全摆拍。
注意,是生长过程而不是搭建过程!要看一个缸从建立,到后续内部植物生长变化!
流量和品质并不是直接划等号的道理相信大家一定都明白。
还有一些相关内容的出版书籍中一些基础知识错误。特别是大家可能会搜索到一些早年的电子书,里面的问题更加明显。并且由这些错误推断出一些作者可能并没有什么微景观养护经验,特别是可能并没有什么养护各类苔藓的经验。
纠错来源我就不一一列出来啦,总结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判断你在看的内容到底是不是干货。
一、常用苔藓
常用品种推荐至少首先应该是新手入门简单能够养护的品种,然后是其他经过摸索学习后能够掌握养护方法的品种。只有这些品种才有被常用的可能性。而不是光品种好看就行,或者是随便罗列几个市面上常见可以购买到的品种就可以了。举几个例子。
1.金发藓
金发藓虽然漫山遍野都是,但是自己野采回家却很难养活,极其难,可以称之为地狱模式难度…
2.万年藓
虽然名字是叫万年,长得也有点像小松树,但自己养的时候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常换常新的一个品种。很好看,可以买来尝试,多多尝试。
这两个是真的很难很难养的品种,属于是常换造景品种。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尝试。
二、常用造景植物
造景植物通常都写得很笼统,只写到科,但有的植物不同品种间差距很大,或者不同的养护条件下差距很大。不同的布景大小,可以选择的品种 也是不同的。下面举例一些我看到的内容
1.猪笼草
猪笼草很多品种光瓶子就10cm以上了,而且还分有上位瓶和下位瓶,只笼统说个猪笼草实在有点不太合适…
2.瓶子草
市面上的瓶子草以黄瓶子草、网纹瓶子草这类大型原生种的杂交种居多,通常能长到40cm,一般小苗也在10cm左右。仅有一些含有紫瓶子草矮性基因,成株高为10cm左右的杂交种才有可能放进小小的造景缸内。
推荐大家使用土瓶,勺叶茅膏菜、捕虫堇。关于瓶子草、猪笼草、太阳瓶和土瓶我之后会再单独写写专栏介绍。
三、苔藓的养护
温度
苔藓生长所适宜的温度其实并没有很苛刻的 要求,只要维持在 10~30°C之间即可。当夏冬两 季室内使用空调时,一定要避免直接被冷风、暖 风吹到。密闭空间内的苔藓,夏天可以适当多开 盖透气。
1.苔藓适合生长的温度在15-28度。10度就长得很慢了,夏季高温前通常就选择断水让苔藓休眠。
2.苔藓可以闷养,但是苔藓的生长状态可能会不好。
杀虫
由于苔藓与其他植物一样是生长在土壤里的, 因此土下以及表层难免会有生虫的情况出现。即使前期已经做了杀虫处理,受植物生长环境影响, 还是需要定期观察苔藓表面是否有虫,一旦发现, 务必及时将虫剔除掉。
杀虫内容讲到了前提要除虫,也没有提及前期如何除虫。
写了定期观察是否有虫,发现了就要及时剔除。具体可能会出现什么虫,是从室外爬进来的还是苔藓本身就携带虫卵,不同的虫应该如何剔除?都没有提及。
一般刚买回来的苔藓把生长在泥土里部分直接剪掉,地上的部分用水流多冲洗几次。种植期间半个月左右需要喷一次百菌灵。
详细可以看我收藏夹里的内容,有一个视频是专卖介绍如何处理新入手的苔藓,以及后续如何防菌。
四、常用土壤及配土方案
原作者给了两个配土方案,泥炭土+珍珠岩+缓释肥 6:2:2 ,泥炭土+鹿沼土+缓释肥 6:3:1。
按照这个比例配土,苔藓会因缓释肥比例过多烧苗,而无法继续在景观瓶中存活。
苔藓直接使用无营养土就行了 ,省事方法就是纯赤玉土铺个3cm,下面可以再加2cm垫材。
或者用赤玉土、富士沙、稻壳炭(活性炭也行)按照3:1:1混合。
全都是1-3mm小颗粒就可以了
收藏夹里的也有这部分内容的视频,详细内容可以自己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