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古文字读本-11、12-殷墟甲骨刻辞

06:01
黍是中国历史早期的重要著作,这片甲骨为了求得黍的丰收进行了五次占卜。《中华远古史》说:
“黍”在商代是主要农作物,占卜的辞例有上百条之多,可见黍在商代是最普通的粮食。黍即今天我们所说的黍子,去皮叫大黄米。《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从禾,雨省声。孔子曰,‘黍可为酒,故从禾入水也’。”商代酿酒大概用黍而不用稻。
周代对黍的重视可用《诗经》证明,其内容为:
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郑笺说:筐筥,所以盛黍也。丰年之时,虽贱者犹食黍。
这么看郑玄不把黍当做很一般的食物,孔颖达进一步解释:
《少牢》、《特牲》大夫士之祭礼食有黍,明黍是贵也。《玉藻》 云:“子卯,稷食菜羹。”为忌日贬而用稷,是为贱也。贱者当食稷耳,故云“丰年之时,虽贱者犹食黍”。
或许西周时黍的产量下降,黍更加贵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