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首战告败
北伐正式开始了。
虞允文命邵宏渊领兵两万,自鄂州北上,出击金国。宋军连战连捷,连克重镇,不久便进抵灵宝城下,小小的灵宝城,一时之间风起云涌。
对于这次用兵的人选,辛弃疾和虞允文有过一场争论,辛弃疾认为邵宏渊为人气量狭小,心胸狭隘,不可托付重任。虞允文则认为事实胜于雄辩,邵宏渊能耐究竟如何,一切都靠战线说话。邵宏渊领命出征,紧接着赵昚又任命辛弃疾领兵五万出楚州,出击金国。而虞允文因为采石矶之战名扬天下,被赵昚任命统领宋朝水师,防备金军可能的袭扰。
辛弃疾知道,靠着现在疲弱的宋军想要打赢金军,这几乎是痴人说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自己必须要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他想起了《晋书》里谢玄组建北府兵的故事,想着要为大宋也建立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只是到哪去寻找兵源呢?
辛弃疾知道,东晋谢玄组建的北府兵靠的是因为战乱流离失所的江淮流民,但现在北方的金国统治已经日渐稳定,已经不再是太上皇在位时期那个战火连天的地方了,所以靠流民建军已经不现实了。宋朝原本的兵源基地有几处,但主要的兵源还是来自于关中和河北,但是辛弃疾此刻远在楚州,前去关中募兵显然不现实,更何况自绍兴和议后,关中地区宋军仅仅据有南部的兴元府,兵源锐减。而另一处兵源地河北早已沦于敌手,兵源的问题让辛弃疾寝食难安,而正在这时,北伐前线出事了。
虞允文给予邵宏渊充足的信任,谁知道这个邵宏渊根本不能成大事,和他一同出击的副手李宝,原本是岳家军旧将。李宝所部连战连捷,直扑灵宝县,邵宏渊接连受挫,看着连战连捷的副手李宝,他妒忌的毛病就发作了。
金朝大定三年,南宋隆兴元年。
金朝南京路,灵宝县城。残阳如血,一杆“宋”字旗帜飘扬在灵宝城头,城墙下尸横遍野,但大多是金人的尸首,李宝取得了灵宝之战的胜利,但驻守灵宝的女真军队很少,守城部队里大多数是汉人组建的签军,所谓的签军其实就是炮灰,李宝清楚地知道,灵宝之战真正的考验还没来呢,这个考验就是正在赶来的金军援军。
面对南宋凌厉的攻势,金世宗完颜雍并不着急,他从派出的探子那里知道,宋军此路北伐军的主副手邵宏渊和李宝二人貌合神离,两人彼此互不信任,各自为战,很容易被各个击破。于是,完颜雍任命右丞相仆散忠义全权负责抵御宋军进犯,仆散忠义点起汉军签军两万,女真军一万,直扑灵宝而去。
仆散忠义所部三万人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抵达了灵宝城下,到了这时,将帅不和的恶果终于开始显露出来,城外驻守的邵宏渊和他的部下故意无视近在咫尺的金军,让他们顺利进抵灵宝城下,并且完成了围城。李宝一面派人突出包围向虞允文报知此事,一边指挥宋军坚守灵宝县城。
仆散忠义所部三万人马兵临城下后,并未着急攻城,而是先命汉军签军的主将张信出阵向城里喊话劝降,但仆散忠义也清楚,劝降不会有用的,因为对方曾经是岳飞的部下,对于这个忠义而又用兵如神的对手,他可是佩服的很。果不其然,李宝射杀了仆散忠义派来劝降的签军主将张信,看着被射杀的张信,仆散忠义眼中毫无波动,这就是签军的下场,即便你是主将又如何,不过是个高级点的炮灰而已。随即,仆散忠义命令部下攻城,灵宝县城里的李宝仅有不到万人的兵力,敌我差距悬殊,一场恶战旋即爆发。
灵宝城头,喊杀声四起,宋军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是收复故土的信念使他们坚持奋战,这使得金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大的伤亡,开战不久,金军的签军部队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签军部队的副将张定急急忙忙冲进仆散忠义的军帐,这时仆散忠义正在军帐中饮酒作乐,见到惊慌怯懦的签军主帅张定,漫不经心地问道:“灵宝城攻下来了么?”张定却是直接跪倒在地,抱着仆散忠义的腿,哭诉道:“南朝贼子们的顽抗太激烈了,我从开战到现在已经折损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已经快顶不住了,我的部下很多都要倒戈,有的都准备逃跑了啊!”听着张定的哭诉,仆散忠义却是直接变了脸色,怒斥道:“没用的废物,为大金战死是你们的荣幸,不然的话你们不过是我大金勇士当做口粮的两脚羊!你们这帮东西都是在洗衣院和窑子里面训练的么?”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几脚踢开抱着他的张定,准备亲自出马。
血战半日,灵宝城此时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地上宋军和金军签军的尸骸纵横交错在一起,对于签军的损失,仆散忠义并不放在心上,毕竟这帮二鬼子签军的兵力,只需要不断抓丁和强征入伍就可以补充完,这些汉人都是怯懦的两脚羊,不然从靖康到现在,但凡是有血性的男儿,都知道拿起刀枪,打回故土跟咱们女真勇士决一雌雄。
“邵宏渊将军还是不肯派兵来支援么?”李宝询问从邵宏渊处回来的信使。
“是的,将军,我没有完成使命.......”信使的声音有些低落
“哈哈哈哈”李宝对着天空大笑,只是这笑声中带着些许凄凉。
“想我李宝当年跟着岳帅从汤阴老家杀出来,为的就是赶跑金人,还万民一个太平天下,不想今日便要在此先行一步了,只恨以后不能再临阵杀贼!”
李宝惨然一笑,转瞬间便对着所剩不多的将士们高喊:“弟兄们,杀敌报国!不能辱没了我们背巍军曾经的荣光!岳帅在天之灵还在看着我们,保佑我们呢!杀光金人贼子们,为岳帅复仇!黄泉路上,咱们还是好兄弟!”
接下来的交战中,这群背巍军曾经的老兵们,爆发出了决死的勇气,每个人都在用一切方式杀女真人,战争进行到这时,已经不是战争了,更像是一场怀着信念的殴杀,最终,黄昏时分,在孤立无援中,血战半日的这群背巍军老兵悉数覆没,除了那位被当作信使派去鄂州大营向虞允文求援的士兵外,这群背巍军老兵们几乎全部为大宋奋战到最后一刻。
却说孟安带着老上司李宝的求援信,在正午时乔装改扮成了行脚商贩,跟着商队一起,星夜兼程,风餐露宿,终于抵达了鄂州。到了鄂州,鄂州大营的宋军士兵看孟安回来了,看到他身披十创,头盔也不知丢到了何处,知道情况不妙,就立刻将孟安带到宋军营帐内。进到中军大帐后,孟安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虞允文慌忙起身将孟安扶起来,说老将军这可使不得,长辈跪后辈可是要折损阳寿的啊。好不容易将孟安劝了起来,孟安就将一直揣在怀中的求援信掏出来,递交给了虞允文。
虞允文不知道自己是怀着什么心情,拆开这轻如鸿毛却又重若泰山的求援信,拆开信之后,草草看了一遍,勃然大怒。即刻就要去营地点起军马,拨付孟安返回救援李宝将军。正在此时,大营中突然闯进来一位满身血污的小兵,周边人来不及斥退他,只见这小兵向营帐里的各位报告了一个五雷轰顶的消息,那就是灵宝城得而复失,李宝将军战死了,邵宏渊和他的部众全身而退,听到这个消息,孟安只觉得天旋地转,仰天倒下,帐外多有李宝将军的旧部,得知李宝将军战死,都大哭不止。
李宝战死的消息传到建康,此时赵昚和文武群臣已经把都城从临安迁到了建康,以示北定中原的决心。在建康行宫内,赵昚只是一人独自在行宫的庭院里来回地走着,近侍们不敢向前,看着赵昚在庭院内转了半个时辰,之后赵昚轻声说去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以后,赵昚命侍从取来笔墨和宣纸,随即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写就对联一副,并且命人对李宝将军的后人厚加抚恤,拿着这幅对联,侍从离开了御书房,途中,侍从按捺不住好奇心,不知道官家的对联写了什么,但还是强忍住,到李宝将军家告知了这个消息。李宝将军的儿子李采强忍悲痛,打开了官家御赐的这幅对联,只见对联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大宋威!”抱着这幅对联,李采放声痛哭,对联被泪水打湿,字里行间,两种泪迹重叠在一起。
灵宝之战的失败,使得刚被打压下去的投降派们又开始鼓噪起来,汤思退更是叫嚣“战必败,和未必大乱!”这窝投降派们都去了德寿宫,要太上皇赵构出来主持政务,不能让主战派们带着整个大宋滑向毁灭之路。
后世史家对于李宝灵宝之战的失败,论断不一,但多认为此战败于虞允文的用人失当,本不该用气量狭小妒贤嫉能的邵宏渊,此战之后,虞允文上书向朝廷请罪,考虑正在用人之际,赵昚并未作出处罚,而是命他继续加紧训练士卒,李宝将军的新仇和靖康之耻的旧恨,咱们迟早要让金人连本带利偿还回来!
却说辛弃疾得知灵宝之战战败的消息以后,久久无言,过了许久才对韩怀玉说:“娘子,若彬父早听了我的话,李宝将军如何会折在灵宝县城啊。”韩怀玉不好说什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抬手将辛弃疾紧皱的剑眉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