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二章、孔子

2023-08-01 17:04 作者:丨锦衣丶夜行  | 我要投稿

第一节、天明鬼神论

  1. 天主宰四时和万物

  2. 命运决定道能不能实行,信命

  3. 敬畏天命承认天命存在,是自然人道生活的主宰。

  4. 天的道德意义:天是道德之天

  5. 对鬼神的态度:承认鬼神存在,尊重敬畏但是远离他们,把精力放在人事上,更强调人的自身,承认又不重视

第二节、仁

一、仁者爱人

  1. 爱人是仁的主要含义,关心人,爱护人

  2. 孔子及其儒家所讲的爱人是一种差别爱,墨家是兼爱,是一种广泛的爱。孔子的爱人则由近及远,先从爱父母开始,由亲至疏。

二、仁与礼

礼:礼仪制度和讲礼貌

  1. 仁与礼之间是统一的,达到了礼的要求,就实现了仁,一旦有一天人都能克制自己达到周礼的要求的行为规范,天下就是一个具有仁德的天下。

  2. 礼和乐以为基础,离开了仁,礼乐就没有了意义。

  3. 仁与礼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关系,做到了礼,也就实现了仁,另一方面在仁与礼的比较中,仁是礼的基础和,离开了仁,礼乐也失去了意义。

三、仁与智

  1. 仁是崇高的道德品质,智是对这种道德品行的理性把握。智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智有利于实现仁德,没有智就不会实现仁。

  2. 因为有了理性自觉即“智”,人就能有效把握、区分善恶是非的标准,从而自觉的践行仁德,这个过程对于多数人来说,是通过“学而时习”的途径获取,是一个认识与修养结合的连续程序。

四、恭宽信敏惠

        恭敬,宽容,讲信用,敏锐,恩惠、惠爱,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容易得到大众的支持,讲信用就会得到人的任用,敏锐很容易建功立业,对比人讲惠爱,人们就很容易听你的驱使。

五、为仁之方

        实现仁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自己应该努力的去追求,那么你就能实现仁,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做到忠和恕。

        从积极的方面说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别人也能做到,也就是忠。

       从消极的方面说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让别人也去做就是恕。

第三节、中庸

  1. 孔子把中庸界定为极高的道德。

  2. 过犹不及:避免偏执,不走极端。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轻浮。质朴和文采两方面结合得好,才称得上君子。 

    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而不过分,虽然悲哀,但不过度悲哀,恰到好处。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和也严厉,威武但是不激烈,非常恭敬也很自然安详。

  3. 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和稀泥,没有原则的人,像墙头草。

    不能把乡愿和中庸划上等号。中庸既是道德准则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行为的一种方法。思考问题不能走极端要求把握度,行为也是如此。这样才符合中庸的道德要求。

第四节、教育理念和方法论

  1. 有教无类 :指等级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类:种类,类别。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奋好学,向学问少地位比自己低的 仁学习而不觉得羞耻。敏:敏锐,又指勤奋。

  3. 学而时习之:学习以后经常温习,且运用到实践中去。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失败。

第五节、孔子与儒学

  1. 原始儒学指先秦儒学

  2. 新儒学指宋明理学

  3. 现代新儒学指中国二十世纪产生的,一种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以附应宋明理学为特征,吸收西学,以谋求儒学现代化

第六节、孔子与现代社会

        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的理念是儒家的。八荣八耻近一半是传统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全世界皆有影响。


第二章、孔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