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的结果?

新一轮“双一流”,有重大变化!
2月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对2022年“双一流”建设、第五轮学科评估、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发布、高校设置与独立学院转设等多方面工作做出明确部署。
小车摘录了文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重点内容(如需查看全部内容,请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
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逐步淡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身份色彩,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建设高校赋予一定建设自主权,探索分类特色发展模式。
发布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和学科评估结果,对评估结果较差的单位予以督导。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发布实施新一版学科专业目录及管理办法。
布局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打造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
加强部部共建合作,启动省部共建2.0。
统筹开展高校设置工作与独立学院转设。加强高校异地办学等机构规范管理。
加大强基计划实施力度,支持实施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
开展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
众多工作要点中,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关于“双一流”建设,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确提出:淡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身份色彩。
对比上一轮双一流名单,广东新增最多,双一流大学从原来的5所增加到8所,可以说是“最大黑马”。
要注意的是,河北唯一的双一流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天津,但是由于学校是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且天津曾经一度作为河北省会而存在,所以归为河北省高校。



《关于学校自己努力成为“双一流”这件事》
本轮“双一流”评选中,共计有7所高校及其学科为首次入选。
分别为: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湘潭大学(数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双一流”:淡化身份,聚焦学科发展
2021年,不少高校在召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工作推进会中就透露出关于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向的信息: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将淡化身份,更加强调和聚焦学科发展。对于学校发展来说,学科建设将会越来越重要。
另据《中国科学报》消息,在此前采访中,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下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有关部门将会有意淡化“一流学科”的概念,“不再特别强调谁是一流大学、谁是一流学科,而是更看重一流学科对大学整体发展的带动作用。”
淡化身份、聚焦学科发展,在140所首轮“双一流”高校官网学校简介一栏,对“双一流”建设描绘的宏伟蓝图中也可窥见一二。
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综合性大学居多,扎根中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也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奋斗目标。
财经类、政法类、语言类、农林类、师范类、医药类等高校明确提出,以特色优势学科为建设出发点,以一流学科带动大学整体发展,建成特色鲜明、行业引领的世界一流单科性大学。
35所高校有新增学科
小编整理了两轮双一流名单对比之后发现,包括新上榜的高校在内,一共有35所高校在此次双一流中新增了建设学科。

4个新“双一流”建设学科崭露头角

除华工外,之前首轮评选为“双一流”的中大/暨大/广中医/华师,双一流学科名单和数量均不变。华南理工大学本次依旧有4个学科被评为“双一流”,但原先的农学变更为食品科学与工程。
清北自主确定建设学科
针对此次榜单,很多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同学一眼就看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与其它学校不同,是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于是戏谑道:无敌是多么地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