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1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7章

2022-10-18 10:32 作者:21-07-29  | 我要投稿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解答。

 

 

 

 

(1)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①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a.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区别。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想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靠人民群众的实践。

 

b.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与“病理解剖”作了具体实证的阐明。

 

c.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且正在用事实证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实现的证明。

 

 

②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a.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历史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总体上说是向往和追求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这种愿望来自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自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b.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找到现实的阶级力量,这就是现代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领导核心,走上了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更加自觉的道路。

 

c.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使自己最后得到彻底解放。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不仅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标志,也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a.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其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过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中也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但资本主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仍然有一定发展空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些危机背后的资本主义本质和衰败的必然趋势,但至于现存资本主义何时走到尽头,谁也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b.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还有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省略、不可随意缩短的过渡时期。

 

c.在转变以后,还要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最后才能逐步走向共产主义。在任何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都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现存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不论发达到何种程度,当其实现根本性制度变革的时候,也只能是首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而不可能直接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d.要消除旧社会的痕迹,实现新社会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也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a.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首先将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取决于这些国家所经历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共产主义新人的培养和成长等,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b.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也会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在一切条件具备之后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特别是为了给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充分的物质基础,就需要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c.历史经验证明,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应有充分的估计,决不能超越阶段急于迈向共产主义,否则会欲速不达,带来严重的后果。历史经验也证明,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对此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d.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阶段基础上的,没有低级阶段的发展,也不会有高级阶段的到来。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在当代世界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3)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①共产主义渺茫论者不了解共产主义的含义

 

共产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另一方面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当然,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彻底实现,是需要经过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的,是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但是,作为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一种亿万人民在共产 党领导下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则是一点也不“渺茫”,而是实实在在地、每日每时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这一伟大理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诸如巴黎公社、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每向前发展一步都意味着向共产主义靠近一步。今天,我们的一切革命工作都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体现和组成部分。

 

②共产主义渺茫论者割裂了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

 

共产主义渺茫论者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共产主义运动不仅在全世界,在中国早已存在,而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一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在中国和世界一些国家建立起来并取得重大发展,从而使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使人民从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旧制度下解放出来,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道德水准和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向前推进,共产主义理想逐渐在深入人心。

 

③共产主义渺茫论者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曲折和困难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如此,它有成功,也有失误,有前进,也有暂时的困难。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人民生活得到了不断改善,人们才能看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希望。只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就能为将来的共产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勇往直前,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请谈谈在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这是我们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依据。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前提下,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3)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虽然它距离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因此,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比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

 

(4)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回答。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这对关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认识和把握。

①从时间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是最终理想,它的实现需要许多代人的接续奋斗,在这个接续奋斗的过程中,需要阶段性的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追求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理想,是当前正在着力追求的阶段性理想或近期理想。

②从层次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也是党的最高纲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党的最低纲领在当前的要求。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③从范围来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也是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体现的是全人类解放的共性,是面向全人类的更大的共同理想。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要是面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成员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无疑具有“共同”性。但与远大理想相比,又体现了“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方面的个性特色。

(2)以辩证思维把握和处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必须以辩证思维把握和处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不能用简化的态度来对待它,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去把握它。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远大理想的指引,就不会有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远大理想就没有现实的基础。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这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了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确立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1)新时代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习近平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变为现实,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实现人生才华的极为有利的历史机遇。

 

①为了不辜负伟大的新时代,当代大学生应当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是鼓舞人们前进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为此,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真理武装头脑、指引理想和坚定信仰。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②当代大学生应当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勇做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做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1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7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