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治理一定要使用排污系统吗
在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然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那么,污水治理一定要使用排污系统吗?不一定的。污水治理是根据农村地势地貌、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来综合确定的。比如,在人口稀少、居住距离远的地方采用分散式治污,靠化粪池或沼气池的方式就地处理或回收利用。而在人口稠密、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就可以采用铺设管网的方式收集污水,并将污水传输至附近的地埋式污水站、人工湿地、市政管网等来处理。因此,农村污水治理使用排污系统来收集是有条件的。

为了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效率,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在符合集中式治污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管网的方式来提高收集效率,最大程度上杜绝污水乱排,减少环境污染。如不能铺设管网,可以采用分散治污模式。使用重力流管网的时候,可以大流量、长距离传输。农村的排污系统主要是由居民庭院排污管对接、外部收集管网、末端污水处理站三个部分组成。如果只负责排污,那和乱排有什么区别呢?既然是排污,就一定要考虑末端的污水处理、雨污分流改造、后期高效运维的问题。只有三者都满足了,才能实现日常生活污水的有效排放,达标处理,才能达到不污染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成果。

污水治理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的设计和施工。比如,外部收集管网和居民排污没有衔接起来,外部收集管网铺设不到位无法利用起来,污水处理站运营和维护没有落实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污水治理事倍功半,效果起不来。污水排放是有高峰和低谷的,对居民日常排水的量是要有估计的。一般污水是不能直接排到外部管网,需要经过化粪池或隔油截污消化井的过滤,才能进入管道内高效传输。重力流管道在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对房屋地基或农田耕作产生影响。对管网和处理设施及时维护和保养,确保管道畅通,设施良好的运行。

解决污水管网收集率低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当地的地势地貌。重力流管道粗,埋深1-4米,开槽面大,污水在管网内是重力作用下流动。因此,对地势是有要求的,一般是在地势开阔平缓的地带很适合。但是,在地势复杂的区域怎么办呢?比如河网密布、道路狭窄、山地丘陵、地下管线复杂的老旧小区、不适合大量施工的古镇景区。为了能够满足居民日常排污的需求,就要想办法解决污水传输的问题。污水在重力流的作用下过不去,就采用负压系统。不适宜施工的地方,采用管径细、埋深浅、布管灵活的排水系统。过河过路难、污水传输能耗高的,采用单相流虹吸方式,能够大幅节约能耗。

综合以上的优点,单向流负压(负压虹吸)排水系统主要是由截污消化井、负压收集井、负压管和负压站组成。截污消化井解决了居民排污管和外部收集管网衔接问题,收集井解决了负压虹吸排水前端水源问题;负压管在传输过程中高效稳定,无需检查井和提升泵,解决了污水跑冒滴漏的问题;负压站根据前端负压井水位的高低,自动开启和停止抽吸,解决了虹吸的条件。同时,负压站搭载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能实时观察污水的收集和设备运行情况。还可以制作成景观湿地,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