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憨厚外表下得精明,装呆充愣实为宋江深度马屁精

《水浒传》中李逵多次当众顶撞、怒骂,质询宋江,说宋江是个小人,甚至还砍了梁山替天行道的旗帜,可宋江却一次次地原谅他,顶多也只是口头上说要砍了他,结果却什么事都没有,李逵是如何做到和宋江既是亲密的上下级关系,又是牢不可破的好基友呢?而这又能给我们什么提示呢?
李逵的成长的心理阴影成了最致命的弱点。李逵出身贫苦,从小没有什么家庭温暖。李逵回家时哥哥不但历数了李逵从小不断闯祸给家里的引来的麻烦,甚至还要带人来抓李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逵从小没有真正的家庭温暖。李逵没有什么文化和修养,并不招人喜欢,他在家乡杀人开始了逃亡生活,在江湖飘零时遇到了戴宗,戴宗给了他一份工作,成了一名狱卒,由一名在逃犯摇身一变成了公职人员,这天翻地覆的人生变化让李逵感激涕零,但是戴宗真的是这么好心吗?
显然不是。戴宗收李逵,只不过是收了一个便宜的打手和小弟。
戴宗人称戴院长,在江州牢城营里一向以心狠手辣,视钱如命著称。宋江刚到时戴宗便要敲诈他的银子,多亏吴用的书信宋江才免过一劫。而作为戴宗的小弟李逵只能跟着喝汤并做打手。
而宋江一出场就不一样了。先是给了李逵十两银子,又替他平了赌场寻衅滋事的风波,接着赔了李逵打伤的卖唱女子的医药费二十两银子,又给了李逵五十两银子的零花钱,算来一见面宋江就在李逵身上花了四、五万元。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便是推磨鬼,这系列的举动如突如其来的春风一下就融化了李逵内心的坚冰。
仗义疏财的行为,处理事情的大气和果断,在江湖上如雷贯耳名声,以及张顺等人见到后就纳头便拜言听计从的形象,都深深的震撼了李逵,有钱、讲道义、做事情有格局,这不就是李逵心目中苦苦追寻的真正大佬吗?李逵瞬间被洗脑性吸粉,从此认定我今后就是你的人了。
李逵对宋江的忠诚甚至达到了超越伦理纲常的地步,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他也只是哭了一阵,接着就披红戴花喝了大醉,连母亲的安葬都抛在了脑后。可当最后宋江为了自己所谓的忠义名声,骗李逵喝下毒酒一起死了时候,临终时李逵居然说道:我就算死了,也是宋江哥哥的小鬼。
究其原因,除了一见面宋江给了李逵巨款以外,宋江还给了李逵内心渴望已久归属感,让李逵有了种类似“家”的亲情和温暖,并且跟随宋江,让李逵有了种被需要的自豪感,让他身上不被众人接受的简单、凶蛮成了闪光点。换句话说,跟着宋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都能让李逵得到全方位的满足。
这也就是目前职场用人的终极大杀器:用金钱物质开路,满足精神需求,达到各层面全方位的满足,并在个人魅力和能力方面对其全方位的征服,达到彻底控制一个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难怪金圣叹在点评宋江对李逵策略时感慨道:以十两银子买一铁牛,宋江一生得意之笔。
可李逵也多次地当众顶撞宋江,甚至还砍了梁山替天行道的旗帜,可宋江却一次次地原谅他,难道李逵在江洲法场上曾救过宋江一命,所以对李逵网开一面?或者是因为宋江本身理亏?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宋江深刻地知道,李逵是绝对的自己人,所作所为仅仅是因为头脑简单,忠诚度却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来讲,他的种种行为从另一个角度,反而进一步提升和维护了宋江的威望和地位。
第一次是在晁盖带着梁山诸将加上李逵,在江州实施了劫法场并救出宋江后,宋江当时就说愿不愿意去梁山全凭自愿,就在这个时候,李逵说话了,他怒目圆睁说:有不去的俺砍下他的鸟头。看看,李逵其实也很会来事的。
第二次就更有意思了,当时宋江为了干掉史文恭之后当梁山话事人,就请了卢俊义上梁山,为了做足表面工作,宋江提出要让位卢俊义。这时李逵又跳出来说话:早要让位,晚要让位,不如散伙算了。看看,其实李逵早就看穿了这一切,他这句话并不是让宋江难堪,而是恶狠狠地给卢俊义上眼药,让他认清形势,谁才是梁山真正的大佬。
第三个场景是朝廷派人来招安,结果李逵竟当众扯诏骂钦差:你的皇帝也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写诏的官员尽杀了。
从这三个场景不难看出,李逵在率真直爽的行为下隐藏着自己的小聪明,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本性去维护宋江。
对于这些,宋江其实是心知肚明,让如此忠实的李逵为自己打外围镇场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起到敲山震虎作用。这样一个绝对忠诚的下属,宋江怎么忍心放弃呢?
时至今日,职场上这种能为领导生勇为领导死的下属,依然是很吃香的一种群体,他们或真或假的举动,虽然让其他人深深不爽,但却深得领导者欢心,认为他忠诚可靠并且能够控制,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甚至代其受过,而且还能用看似过激的言行和举动维护领导的权威,树立其宽容大度平易近人的形象。
只是从梁山和李逵后来的悲剧,对于一个单位和职场,李逵这种人的存在是好还是不好呢?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