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使课堂:儿童感觉统合概论

2023-02-27 16:06 作者:医患有道  | 我要投稿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SI)是指大脑接受外界环境的感觉信息,传入大脑进行整合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是发展高阶功能的基础,例如姿势控制、手眼协调、注意力维持和情绪控制等,而这些能力是儿童得以在日常生活、社交和学习中顺利发展的前提。
 


反之,若这些感觉信息不能顺畅地输入、处理和整合,则会出现功能障碍,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SID)。

若不能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感统失调的儿童到学龄期往往出现学习困难、社会交往和心理行为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感统失调的发生和许多因素有关。

有学者发现学龄期智力分数高的儿童表现出更优秀的感知觉功能,学业表现也更优异,说明智力水平和感知觉可能存在关联。

此外,研究显示1岁内运动机会少或没有经过爬行的儿童在学龄前发生感统失调的比例显著增高,表明早期运动发展可能对于感统失调发生有影响。

学龄前期是感觉统合及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智力水平“正常”并不能代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也“正常”。

这些儿童感统失调的早期表现在学龄前期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或者认为“长大就好了”,等学龄期出现难以安坐和学习困难时往往错过最佳干预年龄。

对于感统失调儿童我国已经有标准化的评定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此量表评价内容由前庭功能失调、触觉过度防御、身体感平衡失调和学习能力不足及大年龄特殊问题五大项组成。

一般学习能力和大年龄特殊问题为6岁以上儿童进行。每一项都有标准进行比较,比如标准分≥40为正常,30≤标准分<40 为轻度失调,标准分<30为重度失调。

若1个项目存在失调,即评价为存在感统失调。现如今国内报道的感统失调儿童检出率年年增高,且男童发生比例高于女生,一方面可能与男童运动需求较女童大,而城市化的生活环境影响儿童运动量的满足,不利于感知觉的发展。

另一方面有可能与男童更受到家长的宠爱,保护过度,限制了能力的发展。总之,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对于有风险的儿童尽早发现,尽早干预。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天使课堂:儿童感觉统合概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