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他嬉笑怒骂,却是清史上有名的廉臣,历经三代皇帝不倒!
十几年前有部爆火的电视剧《李卫当官》,虽然影视剧创作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李卫确有其人。

清朝时期,有一位名臣李卫,他的清廉才能和不畏权贵的品质,深受历代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他曾历任云南巡抚、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务,对于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提高了当地的治理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李卫,字又玠,号恰亭,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

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当李卫还是微末小吏时,就表现出一种不畏权贵的刚直。他任户部郎中时,管理银库事务。有某位亲王的属下对于收缴的白银都要每千两额外加收十两作为库平银。李卫屡次谏阻都不听,于是在走廊上置一柜,写上这是某某亲王的“赢余”,指明是非法收入,使这位亲王十分难堪,只好停止多收。雍正也正是欣赏李卫的这一点,即位后对他大加重用。

李卫长期主管或兼管一方的盐政工作。他加强了缉私队伍力量,重点打击了具有强大组织的大盐枭,还针对稽查私盐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他对缉查私盐的重视和管理措施的改革,为后来的盐政管理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李卫的官是捐来的,并不是科举出身,所以他文化水平不高,但其人十分聪明。下属起草公文奏章,都要读给他听,有不合意的地方,他就口述修改,而且往往能切中问题要害,李卫的过人机智由此可见一斑。
李卫十分尊重文人,雍正年间,因浙江发生多起文字狱,雍正一怒之下停止浙江文人参加科举考试以作惩处。 为尽早恢复乡会试,时任浙江总督兼巡抚的李卫便经常深入下层,了解文士呼声,向朝廷上奏,调解矛盾,替浙江文人说了许多好话,终于在第二年恢复了浙江文人的乡试和会试,因此文人对李卫的印象极好。

李卫任湖南巡抚期间,袁枚因为其父亲被贬而随家人流落湖南,与李卫成为了好友。袁枚曾为李卫写了一首《湖南梅花》诗,以表达对李卫的友谊之情。李卫也曾赠送袁枚一本《史记》,鼓励他好好学习。这也只是他与文人交好的其中一个典故而已。

他的不畏权贵、重视文人等优良品质,使他深受人民和文人的爱戴。同时,他的机智和才华,也为他在官场上赢得了声誉和成就。
评价李卫的历史贡献,不仅在于他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提高了当地的治理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在于他的品质和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他的清廉正直、不畏权贵、重视文人和人民群众等优良品质,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李卫是一位杰出的清代名臣,他的生平和人生经历、性格特征以及历史贡献,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他的清廉才能和不畏权贵的品质,使他成为了历代皇帝的得力干将,为人民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