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是人体内本该流动的物质停聚的一种状态。它可以作为独立诊断、反映病变的结果,更多
结是人体内本该流动的物质停聚的一种状态。它可以作为独立诊断、反映病变的结果,更多的是如病理产物一样作为病因,进一步加深病变的复杂程度。 结在中医学中主要有两类:一是指无形的郁、痞、聚、瘕等,如郁结、痞结等;二是指有形的肿块,如积、癥、岩、瘰疬、痰核、癖、瘿、瘤、痈、疽等。 结,《说文解字》释曰“缔也”,又训:“缔,结不解也。”在中医学中,结除了用来描述脉象外,更多的是一个病理概念,或指病机,或指病证。兹结合文献对此加以梳理。 涵义 有学者统计,“结”字在《内经》中共出现126次,其义大致有三:一指束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腘如结,腨如别。”杨上善注曰:“结,谓束缚也。”二指气机郁滞。如《素问·举痛论》曰“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吴崑注曰:“结,不散也。”三指血液瘀滞。如《灵枢·周痹》云:“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王冰注曰:“结,谓血结于络中也。”再如《灵枢·九宫八风》言:“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又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 由此可知,结是人体内本该流动的物质停聚的一种状态。它可以作为独立诊断、反映病变的结果,更多的是如病理产物一样作为病因,进一步加深病变的复杂程度。换言之,结为邪之聚,邪的类别不同所形成的结的形态也不尽一致,而凡言结者,每由两种及以上的邪气聚积交织而成。 概括起来,结在中医学中主要有两类:一是指无形的郁、痞、聚、瘕等,如郁结、痞结等;二是指有形的肿块,如积、癥、岩、瘰疬、痰核、癖、瘿、瘤、痈、疽等。 结之所成,原因不一;结之为病,种类繁多。朱丹溪有“六郁”说,指出在气郁的基础上,可演变而成湿、热、痰、血、食诸郁,谓:“气郁则生湿,湿郁则生热,热郁则成痰,痰郁则血不行,血郁则食不化,六者相因为病也。”《成方切用》引滑伯仁语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所以传化失常而病见矣。”《叶选医衡》指出:“夫郁者,闭结凝滞瘀蓄抑遏之总名。”由是而言,结之成因于气者,与郁基本相同,因于湿、食、痰、瘀等者,则与积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