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世界
有时我们可能会去思考世界是什么,人的意识是什么。这里我来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的定义都是虚无的,混沌的。事物之所以为事物,是由意识根据它的属性对意识的作用所定义的,例如杯子,因为它的某种特殊属性可以对意识产生“可盛水”这一作用,而被人类所定义。因此任何事物在意识未出现之前,都是混沌的,虚无的。那么世界在意识未出现前,就是一团“混沌”(这里的“混沌”是将抽象理念具体成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使人方便理解的一种手法)。有人会问,可是意识出现前,事物不也是存在的吗。这里我们需要注意,我所说的“定义”和“存在”是两个概念。
搞清楚事物是由意识所定义后,意识是什么便显的格外重要。胡赛尔说过“意识总是对某物的意识”,也就是说意识具有对象性。为了方便感受意识的对象性及其作用,我们将一个服务员和一杯咖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咖啡无法自主的改变自己的“现状”,意思是说它自产生以来,如果没有意识的干扰,那么它只能是一杯咖啡,它无法自主地变成牛奶。而服务员则不同,他有自我的意识,他可以自主的改变自己,如果这名服务员经常被老板欺负压榨,那么他大可甩袖而去当一名医生(当然能不能当成医生另当其说)。咖啡身上没有意识所对咖啡的作用,因而没有自主的能力,服务员身上有意识所对其的作用,因而有自主的能力。
现在我们搞清楚了意识的对象性与作用,那么纯粹的意识本身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意识具有对象性,总是是对于一个物体而产生意识,那么可不可以认为意识被定义于那个物体(与事物的关系有点像,我定义了你因此我被定义了)。如果没有那个物体的存在,意识便无从作用,无从定义了。例如一个诞生于混沌的人,没有时间、空间、任何的事物,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它不存在。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意识本身是虚无的,它只有在某个物体身上才被定义为某种东西。这有点像一种容器,只有装入了某种东西才能被称之为什么,因为容器本身是虚无。
那既然事物是虚无的,意识是虚无的,生命是虚无的,一切都是虚无的,那我们是否可以就此舍去生命放弃生活了呢?答案并不是。尼采曾说“面对无意义的世界和无意义的生命,人应该立足于现实,直面无意义的荒谬,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在生命活动中创造出价值”。这样想,虚无不会再令人沮丧,反倒会给人最广阔的创造自我意义的空间。
只有一张空白的纸,上面才留有余地去书写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