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练习题
化学考研辅导材料
普通化学练习册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判断题
1. 放热反应是自发的。(F )
2. 反应的ΔrHm就是反应的热效应。(F )
3.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反应方程式所表达的反应产生的热量是一相同的值。(F )
2H2(g) + O2(g) = 2H2O(l) 与H2(g) +
O2(g) = H2O(l)
4. 反应的ΔrSm为正值,该反应是自发的。(F )
5. 如果反应的ΔrHm和ΔrSm皆为正值,升温时ΔrGm减少。T )
6. 凡是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T )
7. 分子数增加的反应ΔrSm一定为正值。(F )
8. 化学反应的定压热与途径无关,故其为状态函数。(F)
9. 化学反应的定压热不是状态函数,但与途径无关。(T )
10.指定温度下,元素稳定单质的ΔfHØm =0 、ΔfGØm=0、 SØm=0 。(F )
11.应用盖斯定律,不仅可以计算化学反应的ΔrHm, 还可计算ΔrUm、 ΔrGm 、ΔrSm等。(T )
12.对于ΔrSØm>0的反应,标准状态下,高温时均可能正向反应。(T)
13.ΔrGØm<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F )
14.能燃烧的物质含有热量,反之则不含有热量。(F )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均为状态函数的是(A )
A.U、H、S、P、V、T
B. U、H、S、W、Q、G
C.ΔU、ΔH、ΔS、W、Q、ΔG
D.QP、QV、W、P、V、T
2. 下列物质中,ΔfGØm = 0 的是(B )
A. Br2( g) B. Br2(l) C. Br2(aq) D. Br –(aq)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
A. 石墨的焓不为零
B. 等温条件下, ΔrGmØ = ΔrHØm – TΔrSmØ
C. 反应的焓变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 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要ΔS>0,该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4、具有最小摩尔熵的物质是(C )
A. Br2(l) B. NaCl(s) C. Na(s) D. Cl2(g)
5. 若某反应的ΔrGmØ = 10KJ.mol-1,由此可推断该反应(C )
A、ΔrHmØ>0 ΔrSmØ<0 B. 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 在标准状态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D. 在非标准状态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6. 在373K,101325Pa时,水蒸发为水蒸汽的过程中,体系的热力学含数的变量为零的(B )
A.ΔrHØm B. ΔrGØm C. ΔrSmØ D. ΔrUm
7. 已知HCl的ΔfHØm = 431KJ.mol-1,则可判断下列反应:
H2(g) + Cl2(g) = 2HCl(g) 的ΔrHØm为:(B )
A. –431KJ.mol-1 B. 862KJ.mol-1
C. –862KJ.mol-1 D. 无法判断
8. 表示 CO2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反应是(D )
A. CO(g) + 1/2O2(g) = CO2(g) ΔrHØm = -283.0KJ.mol-1
B. C(金刚石 ) + O2(g) = CO2(g) ΔrHØm = -395.38KJ.mol-1
C. 2C(石墨) + 2O2(g) = 2CO2(g) ΔrHØm = -787.0KJ.mol-1
D. C(石墨) + O2(g) = CO2(g) ΔrHØm = -393.5KJ.mol-1
9. 按规定,下列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的是(C )
A. C(金刚石) B. O3(g) C. Br2(l) D. I2(g)
10.下列反应中哪个是表示ΔfHØm (AgI,s)的反应式(D )
A. Ag+(aq) + I-(aq) = AgI(s)
B. 2 Ag(s) + I2(s) = 2AgI(s)
C. 2 Ag(s) + I2(g) = 2AgI(s)
D. Ag(s) + 1/2I2(s) = AgI(s)
11. 已知 C(石墨)+ O2(g) = CO2(g) ΔfHØm = -393.5KJ.mol-1 C(金刚石)+ O2(g) = CO2(g) ΔfHØm = -395.8KJ.mol-1
则: C(石墨)
C(金刚石)的ΔrHØm等于(B )
A. –789.3KJ.mol-1 B. 2.3KJ.mol-1
C. –2.3KJ.mol-1 D. 789.3KJ.mol-1
12. 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中那一个反应的ΔrSØm值最大(B )
CaSO4(s) + 2H2O(l) = CaSO4.2H2O(s)
MgCO3(s) = MgO(s) + CO2(g)
C. 2SO2(g) + O2(g) = 2SO3(g)
D. H2(g) + Cl2(g) = 2HCl(g)
13.反应MgCl2(s) = Mg(s) + Cl2(g), ΔrHmΘ>0,标准状态下,此反应:(B )
A. 低温自发 B. 高温自发
C. 任何温度均自发 D. 任何温度均不可能自发
14. 氨的分解反应:2NH3(g) = N2(g) + 3H2(g), 高温下为自发反应, 在较低温度下其逆反应为自发,这意味着该正反应的ΔrHØm和ΔrSØm 为(A )
ΔrHØm > 0 ΔrSØm > 0
ΔrHØm > 0 ΔrSØm < 0
ΔrHØm < 0 ΔrSØm < 0
ΔrHØm < 0 ΔrSØm > 0
15. 在298.15K和标准态时,下列反应均为非自发反应,其中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反应的是(D ) (不必计算)
Ag2O(s) = 2Ag(s) + O2(g)
N2O4(g) = 2NO2(g)
Fe2O3(s) + C(s) = 2Fe(s) + CO2(g)
6C(s) + 6H2O(g) = C6H12O6(s)
16. 如果在热力学温度下,某一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ΔG,焓变为ΔH,则该反应的熵变为(B )
A、
B、
C、 T(ΔG-ΔH) D、T(ΔH-ΔG)
17. 如果一给定反应的ΔrGØm已知,除了下列哪一项外,其余各项均可确定(B )
A、在标准状态下,自发反应的方向。
B、同一温度下的平衡状态。
C、在标准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最大有用功。
D、欲控制此反应,使用催化剂无效。
18. CaO(s) + H2O(l) = Ca(OH)2(s)在250C及101KPa时是自发反应,高温时逆反应为自发,这表明反应:(A )
A. ΔrHmΘ<0 ΔrSmΘ<0 B. ΔrHmΘ>0 ΔrSmΘ >0
C. ΔrHmΘ<0 ΔrSmΘ>0 D. ΔrHmΘ>0 ΔrSmΘ<0
19. 标准状态下, H2(g)与O2(g)反应生成2.0mol H2O(l)时放热Q KJ, 则H2O(l)的ΔfHØm值为(B )
A. Q B. Q/2 C. Q/18 D. Q/36
20. 已知反应 (1) MnO(s) + 1/2O2(g) = MnO2(s) 的ΔrH1mØ
(2) MnO2(s) + Mn(s) = 2 MnO(s) 的ΔrH2mØ
则 ΔfHØm( MnO2、S) = (B )
A.ΔrH1mØ-ΔrH2mØ B. 2ΔrH1mØ+ΔrH2mØ
C. 2ΔrH1mØ-ΔrH2mØ D. ΔrH1mØ+2ΔrH2mØ
21、根据数据ΔfGØm(NO,g) = 86.5KJ.mol-1 , ΔfGØm(NO2,g) = 51.3KJ.mol-1, 反应 (1) N2(g) + O2(g) = 2NO(g) ; (2) 2NO(g) + O2(g) = 2NO2(g) , 在标准状态下进行的情况说明正确的是(C )
A.(1)能自发(2)不能 B. (1)和(2)都能自发
C. (2)能自发 (1)不能 D. (1)和(2)都不能自发
22、指出
等于零的单质(D )
A、C(金刚石) B、Fe(s)
C、O3(g) D、Br2(l)
23、根据盖斯定律判断下列等式哪一项是正确的?B
A
△H3 C
△H1 △H5 △H4
B △H2 D
A、△H1+ △H2+△H3 =△H4
B、△H1+ △H2 = △H3 +△H4
C、(△H1+ △H2 )-(△H3 +△H4)= △H5
D、△H1+△H2+△H3+△H4 =△H5
24、在298K,101Kpa时,反应
C(s) +
(g) = CO(g) △
2C(s) +
(g) =2 CO(g) △
下列哪一个等式是正确的?C
A、△
= △
B、△
= 2△
C、2△
= △
D、△
与△
无关
25、已知反应N2(g) + 3 H2(g) = 2NH3(g) 的标准摩尔焓变为-92.22KJ·mol-1,下列哪一数据为NH3(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A
A、-46.11 KJ·mol-1 B、-92.22KJ·mol-1
C、46.11 KJ·mol-1 D、92.22KJ·mol-1
26、下列符号中哪些不属于状态函数(C )
(1) T (2) P (3) U (4)
H (5) Q
A、(1) (4) (5) B、(1)(2) (4)(5)
C、(4)(5) D、都不属于
27、不经过计算推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哪一个反应的恒压反应热与恒容反应热差值最大?(C )
A、C(s) + 1/2 O2(g) = CO(g)
B、C(s) + O2(g) = CO2(g)
C、2C(s) +3H2(g) =C2H6(g)
D、C(石墨)=C(金刚石)
28、下列哪一反应(或过程)的熵值是减小的( A )
A、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B、反应C(s) + 1/2 O2(g) = CO(g)
C、CuSO4·5H2O晶体溶于水
D、固态I2的升华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因ΔH=QP,故Q是状态函数
B. 在等压条件下,ΔH=QP
C. 等压并且只做体积膨胀功的过程ΔH=QP
D. QP总是大于QV
30、在298K和100Kpa条件下,N2和H2化合生成1g NH3时放热27KJ,那么NH3的
是 (A )
A. – 46KJ•mol-1 B. – 46KJ
C. + 46KJ•mol-1 D. – 2.7KJ•g-1
3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已知CH4(g),CO2(g)及H2O(l)的
分别为 –75,–394以及–286,那么1m3(273K,101Kpa) CH4完全燃烧时,应放热:( C )
A. 2.7×104KJ B. 891KJ·mol-1
C. 3.98×104KJ D. 无法计算
32、已知N2(g)+3H2(g)=2NH3(g),
= –92.2KJ·mol-1,其中mol-1是指(D )
A. 每mol NH3 B. 每mol H2
C. 每mol H2 D. 每mol 上述反应
33、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分别是394和396KJ·mol-1, 那么金刚石的标准生成焓为(B )
A. –790 KJ·mol-1 B. 2KJ·mol-1
C. +790 KJ·mol-1 D. –2 KJ·mol-1
3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g) + O2(g) = CO2(g)
= –394KJ·mol-1
(2)H2 (g) + 1/2O2(g) = H2O(l)
= –286KJ·mol-1
(3)C2H6(g) + 7/2O2(g) = 2CO2(g) +3H2O(l)
= –286KJ·mol-1
由此可得C2H6 (g)的
等于 ( A )
A. –1560KJ·mol-1 B. –86KJ·mol-1
C. +86 KJ·mol-1 D. 无法计算
35、同温同压条件下,按熵值递增次序排列正确的(C )
A. H2O(l) H2O(g) H2O(s)
B. Cl2(l) Br2 (l) I2(s)
C. Na(s) NaCl(s) CaCl2(s)
D. O3(g) O2(g) O(g)
36、苯的熔点为5.0ºC, 熔化热为10.7 KJ·mol-1,那么苯的熔化过程ΔS等于(D )
A. 2.1 KJ·mol-1·K-1 B. 10.7KJ·mol-1
C. 38.5 KJ·mol-1·K-1 D. 38.5 J·mol-1·K-1
37、已知B2H6(g)和H2O(l)的
分别为+31.4 KJ·mol-1和–286 KJ·mol-1,又已知B2H6(g)的燃烧值为–2153 KJ·mol-1,则可求得B2O3(g)的
为(B )
A. -1836 KJ·mol-1 B.-1264 KJ·mol-1
C . +2153 KJ·mol-1 D.+1264 KJ·mol-1
三、 填空题
1. 体系对环境做了200J的功,体系须从环境_吸___ 热_200_____ J,才能使体系热力学能增加50J。
2.已知反应 4NH3(g) + 5O2(g) = 4NO(g) + 6H2O(l)
ΔrHØm = -1170KJ.mol-1
4NH3(g) + 3O2(g) = 2N2(g) + 6H2O(l)
ΔrHØm = -1530KJ.mol-1
则NO(g)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Øm为_______
3. 在373K和101.325Kpa时,液态H2O变成水蒸汽的过程中
ΔrGØm____=_______;ΔrHØm____>_____;ΔrSØm_>_____(填>0 =0 <0)
4. 反应2N2(g) + O2(g) = 2N2O(g)在298K时的ΔrHØm = 164.0KJ.mol-1,则此反应的ΔrUØm为164_________KJ.mol-1
5.在298K和101.325Kpa时,已知下列反应
C(s) + H2O(g) = CO(g) + H2(g)
ΔfHØm/KJ.mol-1 -241.8 -110.5
ΔfGØm /KJ.mol-1 -228.6 -137.2
则ΔrSØm为__________J.mol-1.K-1
6. 如果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而反应的熵变小于零,则该反应在__低温________是可以自发的,_高温_________下就不是自发的。
7. 反应N2(g) + 3H2(g) = 2NH3(g) 的ΔrHØm,298 = -92.2KJ.mol-1, 若升高温度,则ΔrHØm,T___变化不大____________;ΔrSØm,T_变化不大_____________;ΔrGØm,T__增大_______(要求定性回答)
8. 化学反应A(g) + B(g) = 2C(g), A、B、C均为理想气体,在250C标准状态下,该过程分别依两个不同途径完成:(1)不做功,放热40KJ;(2)做最大功,放热2KJ。则在(1)、(2)两情况下,ΔHØ分别为__-40________,-40________;ΔGØ分别为___-38_____,-38_______;
ΔSØ分别为-6.7_______,__-6.7______。
四、 计算题
1、利用下列反应的ΔrGØm,计算Fe3O4(s)在298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GØm.
(1) 2Fe(s) + 3/2O2(g) = Fe2O3(s) ΔrGØm = -742KJ.mol-1
(2) 4 Fe2O3(s) + Fe(s) = 3 Fe3O4(s) ΔrGØm = -78 KJ.mol-1
2、设下列反应
(1) A + B = C + D ΔrHØm = -40 KJ.mol-1
(2) C +D = E ΔrHØm = 60 KJ.mol-1
试问下列反应的ΔrHØm各为多少?
C + D = A + B
2C +2D = 2A + 2B
A + B = E
3、是否可通过热分析方法消除汽车尾气的污染物CO,已知热分解反应:
CO(g) = C(石墨) + O2(g)
ΔfHØm /(KJ.mol-1) -110.53 0 0
SØm/(J.mol-1.K-1) 197.56 5.74 205.03
4、已知单斜硫的SØ = 32.6 J.mol-1.K-1,ΔHcØ = -297.19KJ.mol-1,正交硫的 SØ = 31.8 J.mol-1.K-1,ΔHcØ = -296.90KJ.mol-1; 在101Kpa及95.50C时正交硫转化为单斜硫,计算说明在该压力下,温度分别为250C和95.50C,硫的哪种晶型稳定。
5、碘钨灯灯管中放有碘,其可由灯丝蒸发后沉积在关壁上的钨生成碘化钨:W(s) + I2(g) = WI2(g) , WI2(g)接触高温下的灯丝,分解得到的钨又沉积在灯丝上,故碘钨灯灯丝寿命长,可做的功率较大。计算标准状态下,灯丝温度最低为多少可使WI2(g)分解?
已知298K时: W(s) I2(g) WI2(g)
ΔfHØm /(KJ.mol-1) 0 62.24 -8.37
SØm/(J.mol-1.K-1) 33.5 260 250.4
第二章 化学平衡原理
一、判断题
1、化学反应商Q和标准平衡常数的单位均为1。(T )
2、反应达平衡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为定值。(F )
3、反应 CO2 + H2
CO + H2O在673K和873K时KØ分别为0.080和0.41,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F )
4、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T )
5、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T )
6、对ΔrHØm< 0的反应,温度越高,KØ越小,故ΔrGØm越大。(F )
7、一定温度下,1,2两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间的关系为 ΔrGm1Ø = 2ΔrGm2Ø则两反应标准平衡常数间的关系为K2Ø =(K1Ø)2。F
8、对于任何可逆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T )
对于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 )
9、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改变的反应,改变压力对平衡无影响.(T )
二、 选择题
1、某反应 A(g) + B(g) = G(g) + H(g) 的KØ = 10-12,这意味着:D )
反应物A和B的初始浓度太低.
正反应不可能进行,生成物不存在.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两个方向进行的机会相等.
正反应能进行但进行的程度不大.
2、一定温度下,某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B )
A. 恒为常数 B. 由方程式决定
C. 随平衡浓度改变 D. 随平衡压力改变
3、反应 C(s) + H2O(g) = CO(g) + H2(g) ΔrHm>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少,所以平衡右移.
增大压力不利于H2O(g)的转化.
升高温度使其KØ 减少.
加入催化剂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4、给定可逆反应,当温度由T1升至T2时,平衡常数KØ2 > KØ1,则该反应的( A )
ΔrHm>0 B. ΔrHm<0 C. ΔrHm=0 D.无法判断
5、设可逆反应 A(g) + 2B(g) = C(g) + D(g), ΔrHmØ>0. A和B获得最高转化率的条件是(B )
A. 高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6、反应 NO2(g) = NO(g) + 1/2O2(g) 的KØ = a 则反应:
2NO2(g) = 2NO(g ) + O2(g ) 的KØ\应为(C )
A. a B. 1/a C. a2 D.
7、建立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 )
A、体系进行的是可逆反应。
B、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进行的可逆反应。
C、在恒温条件下,封闭体系进行的可逆反应。
D、不需什么条件。
8、对于化学平衡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可逆反应达平衡时,增加产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B、可逆反应达平衡时,增加体系总压力,平衡正向移动
C、在一定温度下,某可逆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D、在一定温度下,某可逆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9、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D )
A. 反应物浓度 B. 催化剂
C. 生成物浓度 D. 温度
10、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是(B )
A. 二者是相等的 B. 二者是倒数关系
C. 二者之和等于1 D. 二者之商等于1
11、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g) + S(s) = H2S(g) K1Ø
S(s) + O2(g) = SO2(g) K2Ø
则反应 H2(g) + SO2(g) = O2(g) + H2S(g) 的 标准平衡常数A
A. K1Ø/ K2Ø B. K2Ø/ K1Ø
C. K1Ø· K2Ø D. K1Ø- K2Ø
12、已知下列前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Ø1、KØ2 和KØ3
(1) N2(g) + O2(g) = 2NO(g)
(2) H2(g) + 1/2 O2(g) = H2O(g)
(3) 2NH3(g) + 5/2 O2(g) = 2 NO(g) + 3 H2O(g)
(4) N2(g) + 3 H2(g) = 2NH3(g)
则第四个反应的KØ4为(D )
A. KØ1+ 3KØ2 -KØ3 B. KØ1KØ2 KØ3
C. KØ1KØ2 /KØ3 D. KØ1KØ32 /KØ3
13、可逆反应A + B = C + D 中开始只有A和B,在一定温度下经过长时间反应,最终结果是(C )
A. C、D浓度大于A、B B. A、B浓度大于C、D
C.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
D. A、B、C、D分子不再反应
14、在5000C时,在1升密闭容器中,以1mol N2,3mol H2和2mol NH3.开始进行反应(此时反应的KØ = 0.08)那么平衡时:B
A、N2、H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是1:3:2
B、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是1:3
C、N2的物质的量为1
D、总的物质的量是6
15、PCl5的分解反应:PCl5(g) = PCl3(g) + Cl2(g),2000C达到平衡时有48.5%分解,3000C达到平衡时有97%分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压力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16、反应 PCl5(g) = PCl3(g) + Cl2(g),平衡时总压力为PØ (Pa),离解率为50%。则此时的KØ为(C )
A. 1 B. 1/2 C. 1/3 D. 1/4
17、气体反应 A(g) + B(g) = C(g), 在封闭容器中建立了化学平衡,如果温度不变,但体积缩小了2/3,则平衡常数KØ为原来的(D )
A. 3倍 B. 9倍 C. 2倍 D. 不变
18、改变下列哪种情况,对任何已达到平衡的反应可使其产物增加(A )
A. 增加反应物浓度 B. 升温
C. 加压 D. 减低温度
19、反应2A(g) + B(g) = 2C(g) 的ΔrHØm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根据KØ的表达式 , 随着反应的进行,C浓度不断增加,A、B浓度不断减少,故KØ不断增大.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少,平衡右移.
增加压力,使c(A)及c(B)均增加,平衡不移动。
加入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平衡常数。
20、250C时反应 N2(g) + 3 H2(g) = 2NH3(g) 的 ΔrHØm = -92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加入一定量的氖气会出现(C )
平衡右移,氨产量增加.
平衡左移,氨产量减少.
平衡状态不变.
正反应速率加快.
21、合成硝酸时,吸收塔内的反应为:
3NO2(g) + H2O(l) = 2HNO3(aq) + NO(g) ΔrHØm = -2001 KJ.mol-1,为了增加HNO3的平衡产率,必须( A )
A. 加压并降温 B. 加压并升温
C. 减压并升温 D. 减压并降温
22、根据 ln(KØ2 /KØ1) =
,在什么条件下,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
A. ΔrHmØ>0 B. ΔrHmØ<0
C. ΔrSmØ<0 D. 低温区
23、小苏打(NaHCO3)按下式分解生成纯碱(Na2CO3)
2NaHCO3(s) = Na2CO3(s) + CO2(g) + H2O(g)
已知在273K 时,
=0.23,在323K时,
=3.9×10-4,那么上述反应(A)
A. <0 B. (323K)<0
C. >0 D. 为负值
24. 乳酸的化学式用HLac表示。已知
HLac + H2O = H3O+ + Lac- =1.4×10-4
H2O + H2O = H3O+ + OH-
=1.0×10-14
那么反应 Lac-1 + H2O = HLac + OH-1的K0值为(C )
A.
+
B.
-
C.
/
D.
·
25、已知: (1) CaC2O4= Ca2+ + C2O42- K0=2.3×10-9
(2) Hac = H+ + Ac- K0=1.8×10-5
(3) HC2O4-= H+ + C2O42- K0=6.4×10-5
则可计算反应CaC2O4 + Hac = Ca2+ + HC2O4- + Ac-的K0,然后可判断胆结石成分之一的草酸钙在醋酸中(C )
A.可溶 B.微溶
C.难溶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三、 填空题
1、673K时, 反应 N2(g) + 3 H2(g) = 2NH3(g) 的KØ = 0.62 则反应NH3(g) = 1/2 N2(g) + 3/2 H2(g) 的KØ =_________。
2、反应Fe(s) + 2H+(aq) = Fe2+(aq) + H2(g)的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Ø = 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反应在指定温度的ΔrGØm和KØ,
(1) N2(g) + 1/2O2(g) = N2O(g) ΔrGØm1, KØ1
(2) N2O4(g) = 2NO2(g) ΔrGØm2, KØ2
(3) 1/2N2(g) + O2(g) = NO2(g) ΔrGØm3, KØ3
则反应 2 N2O(g) + 3 O2(g) = 2N2O4(g)的ΔrGØm = ______,KØ =____________
4、已知ΔfHØm(NO,g) = 90.25 KJ.mol-1, 在2273K时, 反应N2(g) + O2(g) = 2NO(g) 的KØ = 0.100,在2273K时,若P(N2) = P(O2) = 10Kpa, P(NO)=20Kpa, 反应商Q = _______, 反应向______方向进行; 在2000K时, 若P(NO) = P(N2) =10 Kpa , P(O2) = 100Kpa, 反应商Q = ______, 反应向__________方向进行.
5、PCl5(g) = PCl3(g) + Cl2(g),在一定T和P下,若一定量的PCl5气体的体积为1升, 此时PCl5气体已有50%分解为PCl3和 Cl2。 若减少压力使体积变为2升,则PCl5的分解率将_____,若保持压力不变,加入氦气,使体积变为2,,则PCl5的分解率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少’’、``不变’’)
6、可逆反应. 2Cl2 (g) + 2H2O(g) = 4HCl(g) + O2(g) ΔrHØm > 0 ,反应达到平衡后,进行以下操作,试讨论其影响:
(1)、 增大容器体积 , n(H2O,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加入O2 , n(H2O,g)____________; n(HCl,g)______________-
(3)、减小容器体积 , n(Cl2,g)____________; P(Cl2,g)_____________; KØ=_____________.
(4)、 加入稀有气体 , 保持体积不变, n(HCl,g)________________;
保持压力不变,n(HCl,g)__________;
(5) 、加入催化剂 ,n(HCl,g)________________。
四. 计算题
1、(1) 写出反应 O2 (g) ==O2(aq) 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已知200C , p(O2)=101Kp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38 × 10—3 mol·l-1 计算以上反应在20oC时KØ, 并计算200C时与101Kpa大气平衡的水中C(O2) (大气中P(O2)=21.0 Kpa)
(2). 已知血红蛋白(Hb)氧化反应 Hb(aq) + O2(g)=HbO2(aq) 在200C时KØ = 85.5,计算下列反应的KØ(293K).Hb(aq) + O2(g) = HbO2(aq)
2、383K时,反应Ag2CO3(s) = Ag2O(s) + CO2(g) 的ΔrGØm = 14.8 KJ.mol-1,求此反应的KØ(383K);在383K烘干Ag2CO3(s)时为防止其受热分解,空气中P(CO2)最低应为多少Kpa?
3、反应 C(s) + CO2(g) = 2CO(g) 在12270C的KØ= 2.10 ×103 ,在10000c KØ = 1.6 ×102;求:
(1)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2) 反应的ΔrHmØ是多少?
(3) 12270C时ΔrGmØ是多少?
(4)计算反应的ΔrSmØ.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一、判断正误
1、反应H2(g) + I2(g) = 2HI(g)的速率方程为ν= k c(H2).c(I2),则该反应为基元反应。(F )
2、当反应物的浓度加倍时,反应速度也加倍,那么这个反应必定是一级反应。(T )
3、零级反应的速度常数k的单位为S-1。(F )
4、 速度方程式中,各种物质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系数时,该反应必为基元反应。(F )
5、同一化学反应,当条件变更时,活化能减少,反应速度也随之减少F
6、对于一个正向为吸热的反应来说,如果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度必然增加,逆向反应速度减少。(F )
7、活化分子所具有的能量称为活化能。(T )
8、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相等、符号相反。(F )
9、提高温度,对活化能较大的反应,反应速率的增加比活化能小的要大。(T )
10、有反应Ⅰ、Ⅱ,298K时反应速率νI > νII, 而318K时
νI <νII,则 EaI > EaII (F )
二、 选择题
1、某分解反应,当反应物浓度为0.2mol.l-1时,反应速度为0.3 mol.l-1.S-1,如果这个反应为二级反应,当反应物浓度为0.6 mol.l-1时,这个反应的反应速度(mol.l-1.S-1)将是(D )
A.0.30 B. 0.60 C. 0.90 D. 2.70
2、反应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的主要理由是:(D )
A、高温下分子碰撞次数增多.
B、高温下分子的能量增加,使每次碰撞能量增大.
C、活化分子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D、活化分子百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反应A + B → C 为一基元反应,该反应的速度常数的单位应当是(D )
A. mol.l-1.S-1 B. S-1 C. L.S-1 D. mol-1.L.S-1
4、已知下列反应 2A + B → C 是基元反应,则νA 和νB的关系是(B )
A. νA =νB B. 1/2νA=νB
C. 2νA=νB D. ν2A =νB
5、给定条件下,反应2NO + 2H2 = N2 + 2H2O 分两步进行,
I. 2NO + H2 = N2 + H2O2 (慢)
II. H2O2 + H2 = 2H2O (快)
若容器体积减至原来的一半,则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 )倍? A. 2 B. 4 C. 8 D. 16
6、对于反应 aA + Bb = 产物,若保持C(A)不变,使C(B)增大1倍,反应速率增至原来的4倍。若保持C(B)一定,使C(A)增大1倍,反应速率增加1倍,则该反应级数( )
A.3 B. 2 C. 4 D. 1
7、对于零级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活化能很低 B.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C.反应物的浓度与时间无关
D. 反应速率常数为0
8、下列关于催化剂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几个反应中,可选择地加快其中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
B、可抑制某些反应的进行.
C、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但不影响热效应.
D、可以改变某一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
9、反应2SO2(g) + O2(g) → 2SO3(g)的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ν= -
,也可以表示为( )
A.
B. -
C. -
D. -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非基元反应是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
B、凡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系数,此反应为基元反应.
C、 反应级数等于化学反应式中各反应物计量系数和.
D、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11、有一化学反应 A + B → D , 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初始(A)∕mol.l-1 初始(B)∕mol.l-1 生成D的初始速率(mol.l-1.S_1)
0.03 0.03 0.3 × 10-4
0.06 0.06 1.2 × 10-4
0.06 0.09 2.7 × 10-4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
A. ν = kc(A)c(B) B. ν= kc2(B)
C. ν = kc(A)c2(B) D. ν = kc2(A)
12、某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mol.l-1.S_1,该化学反应的级数是( )
A. 2 B. 1 C. 0 D. 3
13、反应 A(g) + B(g) → C(g) 的速率方程式为ν = kc2(A) c(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积增大1倍,则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倍
A. 1/6倍 B. 1/8倍 C. 8倍 D. 1/4倍
14、已知反应2NO(g) + 2H2(g) = N2(g) + 2H2O(g)的反应机理为:
(1) NO + NO == N2O2 (快)
(2)N2O2 + H2 == N2O + H2O (慢)
(3)N2O + H2 == N2 + H2O (快)
则总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A. ν = kc2(NO)c2(H2) B. ν = kc(NO)c(H2)
C. ν = kc2(NO)c(H2) D. ν = kc2(NO)
15、某一反应的活化能是26KJ. mol-1 ,其逆反应的活化能是( )
A. -26KJ. mol-1 B. >26KJ. mol-1
C. <26KJ. mol-1 D. 无法确定
16、250C时,反应 N2(g) + 3 H2(g) = 2NH3(g) ΔrHØm = -922 KJ. mol-1,若升高温度,则( )
A、 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反应速率减少, 逆反应速率也减少.
C、正反应速率增大, 逆反应速率减少.
D、正反应速率增大, 逆反应速率也增大.
17、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哪种情况下速率越大?( )
A. 活化能越大. B. ΔrHØm 越负
C. 活化能越小. D. ΔrGØm 越负
18、正反应的活化能(Ea正)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Ea逆),则正反应的标准 摩尔焓变( )
A. ΔrHØm > 0 B. ΔrHØm = (Ea正- Ea逆)/2
C. ΔrHØm < 0 D. 无法确定
19、不会影响反应速率常数k的因素( )
A. 反应温度 B. 改变反应物浓度
C. 反应活化能 D. 催化剂
20、如图所示,反应A + B → C + D 所涉及的焓相对大小为: 活化配合物 > A + B > C + D ,因此:( )
A. 该反应是不可逆的.
B. 该反应不可能有催化剂.
C. 该反应是放热的.
D. 逆反应的活化能低于正反应活化能.
21、已知某反应A + B
C + D的
为+5.0L·mol-1·S-1,该反应的
与下列哪一项相符?
A、-5.0L·mol-1·S-1 B、<5.0L·mol-1·S-1
C、>5.0L·mol-1·S-1 D、不能确定
22、已知反应2 A(g) + B(g)
2 C(g) 的ΔrHØm<0。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
A、由于K
=
,随着反应的进行,p(C)逐渐增大,p(A),p(B)逐渐减小,平衡常数逐渐增大。
B、升高温度,
增大,
减小,将导致平衡向左移动。
C、加入催化剂,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加速达到平衡。
D、增加压力,使p(A)、p(B)增大,
增大,平衡向左移动。
23、对某一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将发生下列哪项变化( )
A、反应速率降低 B、速率常数变小
C、平衡常数变小 D、活化能减小
24、实验发现反应: 2NO(g) + Cl2= 2NOCl 是NO的二级反应和Cl2的一级反应,下列哪种反应机理有可能( )
A、 NO + NO + Cl2 =2 NOCl
B、 Cl2 = 2 Cl (慢)
NO + Cl = NOCl (快)
C、 Cl2 = 2 Cl (快)
NO + Cl = NOCl (慢)
D、2 NO= N2O2 (快)
Cl2 + N2O2 = 2NOCl (慢)
25、酶催化反应,大都是0级反应,关于0级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理简单,是基元反应
B、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成线性关系
C、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成反比
D、 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成反比
26、反应A + B 3D,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m KJ·mol-1和n KJ·mol-1 ,则反应的
为( )
A. m-n B. n-m C.m-3n D. 3n-m
27、300K时鲜牛奶4小时变质,但在277K 时保存48小时,则牛奶的活化能为( )
A.无法计算 B. +5.75 KJ·mol-1
C.-74.5 KJ·mol-1 D. +74.5 KJ·mol-1
28、503K时的反应的活化能为184.1 KJ·mol-1,若加入催化剂后变为10416 KJ·mol-1,此时正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为( )
A. 1×104 B.1×106
C.1×108 D. 1×102
29 已知一级反应2N2O5 4NO2(g) + O2(g) 的k=0.35 min-1(304K),在该温度下N2O5的起始浓度从0.16 mol·L-1变为0.02 mol·L-1时需( )
A.150s B. 356s
C.594s D. 2.5s
30 化学反应速率应表述为( )
A.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改变量
B. 单位时间内生成物浓度的改变量
C. 反应物浓度改变量的正值
D.物浓度改变量的正值
31. 反应2NO + O2 = 2NO2的速率表示( )
A. +dC(NO2) /dt B. -dC(NO2) /dt
C. -2dC(NO2) /dt D. 都不对
32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Ea较大的反应,k必定大
B. 一定温度下,k不随温度变化
C. k不随温度变化
D. k值与催化剂的加入无关
33、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V正通常随时间而减小
B. K是某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特征常数
C. 温度不变,浓度越大,v越大
D、起始浓度不同,v不同,平衡浓度却相同
34、 CO + NO CO2 + 1/2 N2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ºC, 则会( )
A. 使速率常数增加10倍
B. 使平衡常数增加1倍
C. 使平衡常数减少
D. 使反应速率减少
35. 下列关于反应级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确定
B. 通过实验测定
C. 与反应分子数相同
D. 根据反应机理测定的
36、已知H2O2分解是一级反应,若浓度由1.0mol·dm-3降至0.6 mol·dm-3需20min,则浓度由0.60mol·dm-3降至0.36mol·dm-3所需的时间是( )
A. 超过20分钟
B. 等于20分钟
C. 少于20分钟
D. 无法判断
37、 对于>0的反应,使用正催化剂可以
A. 增大反应速率
B. 减少反应速率
C. 增大转化率
D. 对转化率无影响
38、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的反应一般是( )
A. 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三、 填空题
1、对于0级反应,反应物浓度C与时间t曲线形状为:________
2、反应 N2(g) + 3 H2(g) = 2NH3(g) ,若 –dC(N2)/dt = 2.0 mol.l-1.S-1,则 –dC(H2)/dt = _____mol.l-1.S-1, –dC(NH3)/dt = ____________mol.l-1.S-1
3、 复杂反应 3ClO- == ClO3- + 2Cl- 的分步反应如下:
(1) 2ClO- == ClO2- + Cl- (慢反应)
(2) ClO2- + ClO- == ClO3- + Cl- (快反应)
写出上述复杂反应的速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一反应的速度决定步骤 2A(g) + B(g) == 3C(g), 将1mol A(g)和2 mol B(g)混合, 反应立即发生,当A.B都用掉一半时, 反应速度是反应初始速度的___________-倍;当A.B都用掉2/3时,反应速度是初始速度的______________倍。
5、 一反应的活化能为85 KJ· mol-1, 则该反应在400.15K时的反应速率是300.15K时的_______________倍.
6、 如果在某温度范围内, 温度升高100C, 反应速率增大1倍,那么在550C时的反应速率是250C时反应速率的_________倍; 1000C时的反应速率是250C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倍.
7、 两个反应I和II, 反应I的活化能为EaI 比反应II的活化能EaII大, 温度升高, 反应I的反应速度比II的反应速度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反应 2AB(g) = A2(g) + B2(g), 正反应的活化能Ea(+) = 44.3 KJ· mol-1, AB的ΔfHØm = 1.35 KJ· mol-1, 逆反应的活化能应为:_______________.
9、反应Aa + Bb → dD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ν = kcx(A)cy(B)若k的单位为L2. mol-2.S-1 ,则x+y=_________.
四、 计算题
660K时,反应2NO(g) + O2(g) == 2NO2(g),NO和O2的初始浓度C(NO)和C(O2)以及反应初始时 - dC(NO)/dt 的实验数据如下:
C(NO)/mol. l-1 C(O2)/mol. l-1 - dC(NO)/dt /mol. l-1.S-1
0.10 0.10 3.0x10-2
0.10 0.20 6.0x10-2
0.30 0.20 0.54
(1) 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2) 求反应级数及660K时的速率常数。
(3) 当T=660K时c(NO)= c(O2)=0.15 mol. l-1,反应速率为多大?
2、 反应200C及300C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3 x 10-5 mol-1.L.S-1及3.5 x10-5 mol-1.L.S-1 ,根据Vant Hoff 规则,计算500C时的反应速率常数。
3、 H2(g) + I2(g) →2HI(g)的反应中,556K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1=4.45x10-5 mol-1.L.S-1, 700K时k2=6.43x10-2 mol-1.L.S-1。
试求:(1)该反应为几级反应?
(2)反应的活化能Ea
4、实验确定反应2NO(g)+2H2(g)=N2(g)+2H2O(g)的机理为: 2NO(g)+H2(g)=N2(g)+H2O2(g) 慢
H2O2(g)+ H2(g)= 2H2O(g) 快
(1) 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
(2) 确定该反应的级数;
(3) 当c(NO)=3.00×10-3mol·L-1, c(H2)=6.00×10-3mol·L-1
反应速率为4.30×10-3mol·L-1·S-1,计算该反应的速率
第五章 酸碱反应
选择题
1. 0.10mol.l-1 弱酸溶液的PH是__________
A.小于1 B.大于1 C.等于1 D.不能确定
2. 0.01 mol.l-1HAC溶液中,浓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
A. HAC B. H+ C. AC- D. OH-
3. 下列溶液中(浓度均为0.10mol.l-1),离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
A. HAC B. HAC(内含NaAC)
C. HCN D. HCOOH
4. 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_________
A. 0.10mol.l-1 HCl B. 0.10mol.l-1H2S
C. 0.10mol.l-1 NH3.H2O D. 0.10mol.l-1NH4AC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用NaOH中和PH相同,体积相等的HAC和HCl溶液,
所需NaOH的量相等.
用HCl溶液中和PH相同,体积相等的Ba(OH)2和
NaOH溶液,所需HCl的量相等.
用NaOH中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HAC和
HCl溶液,所需NaOH的量相等.
用HCl中和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相同的KOH和NH3
水溶液所需HCl的量相等.
6. 1 mol.l-1 NaOH溶液里比1 mol.l-1 的NH3水中________
A. 所含的OH-多 B. 所含的H+少
C. H+浓度大 D. H+浓度小
7. 将0.10mol.l-1的HAC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2倍时,其H+浓度和
PH的变化趋势各为__________
A. 增加和减小 B.减小和增加
C. 为原来的一半和增大 D. 为原来的一倍和减小
8. PH为1.0和PH为3.0的两种强酸的水溶液等体积混合之后,溶液的
PH值为___
A. 1.0 B. 1.5 C 2.0 D. 1.3
9. 已知 0.010mol.l-1 某一元弱酸的PH=4.55, 则可推得该酸Ka为_______
A. 5.8 x 10-2 B. 9.8 x 10-3
C. 7.8 x 10-8 D. 8.6 x 10-7
10. H2S水溶液中,最多的粒子是(H2O分子除外)___________
A. H+ B. S2- C. HS- D. H2S
11. 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OH和HAC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
中有关离子的 物质的量浓度间确定存在的关系是________
A、C(Na+) >C(AC-) > C(OH-) > C(H+)
B、C(Na+) >C(AC-) > C(H+) > C(OH-)
C、C(Na+) + C(H+)>C(AC-) + C(OH-)
D、C(Na+) >C(OH-)>C(AC-) + C(H+)
1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对于弱酸溶液,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氢离子浓度越大;
B、 在多元弱酸的稀溶液中,其酸根的浓度近似等于其最后一级的
离解平衡常数.
C、 对于弱碱溶液,当加水稀释时,PH值减小.
D、 对于弱电解质溶液,同离子效应使其电离度减小,盐效应使其电离度增加
13. 在含有0.10mol.l-1 HCl 的 0.10mol.l-1 HAC溶液中,表示正确
的是_______
A. C(H+)=C(AC-) B. C(H+)<C(AC-)
C.. C(H+)>>C(AC-)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4. 0.10mol.l-1 某二元弱酸H2A的Ka1为4.0 x 10-7 , Ka2 为8.0×
10-10,则该溶液的A-离子浓度约为________ (mol.l-1)
A. 1.0 x 10-4 B 2.0 x 10-4 C. 8.0 x 10-10 D. 4.0 x 10-10
15. 将1升4 mol.l-1氨水与1升2 mol.l-1盐酸溶液混合,混合后OH-
离子浓度为——————(mol.l-1)
A. 1 B. 2 C. 8.0 x 10-4 D. 1.79 x 10-5
16. 弱酸的强度主要与它在水溶液中的哪一种数据有关________
A. 浓度 B. 离解度 C. 离解常数 D. 溶解度
17.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在0.10mol.l-1HAC溶液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浓HAC,由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右移动,
结果HAC离解度增大.
B、加入少NaOH溶液,平衡向右移动.
C、用水稀释,离解度增大.
D、加入少量HCl溶液,HAC的离解度减少.
1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强电解质的离解度大小表示了该电解质在溶液中离解
度程度的大小.
B、电解质在溶液中都是全部离解的,故离解度为100%
C、浓度为1 x 10-9 mol.l-1 的盐酸溶液中,PH为7
D、中和等体积PH相同的HCl及HAC溶液,所需的
NaOH的量相同.
19. 往1升0.10mol.l-1的NH3水溶液中加入一些NH4Cl晶体,会使___
A、NH3水的离解常数Kb增大.
B、NH3水的离解常数Kb减小
C、溶液的PH增大.
D、溶液的PH 减小.
20. 往1升0.10mol.l-1的HAc水溶液中加入一些水,此时
A. HAc的离解度减小 B. HAc的离解度增大.
C. 溶液的PH减小 D. 溶液的H+离子浓度不变.
21. 一般作为缓冲溶液的是_________
A. 弱酸弱碱盐的溶液
B. 弱酸(或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
C. PH总不会改变的溶液
D. 强酸(或强碱)及其盐组成的溶液.
22. 缓冲溶液的PH值最主要是由下列哪一个因素决定的—————
A. 共轭对的平衡常数 B. 共轭对双方的浓度比
C. 溶液的温度 D. 共轭对双方的总浓度
23. 下列溶液中缓冲能力最大的是_______
A、0.10mol.l-1 NH3水0.1升
B、0.10mol.l-1 NH4Cl水0.1升
C、0.10mol.l-1 NH3水0.5升与0.10mol.l-1 NH4Cl水0.05升
的混合液
D、0.20mol.l-1 NH3水0.5升与0.20mol.l-1 NH4Cl水0.05升
的混合液
24. 0.025mol.l-1 HAC溶液与等体积NaAC溶液相混,要使PH维持
4.05,混合后酸和盐的浓度比应为——————
A. 6 : 1 B. 50 : 1 C. 30 : 1 D. 5 : 1
25. 用HSO3-[K(HSO3-) = 3 .0 x 10-8]和SO32-配制的缓冲溶液的PH范围__
A. 10~12 B. 6.5~8.5 C. 2.4~4.0 D. 2~4
26. 相同浓度的下列盐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NaA、 NaB、 NaC、 NaD (A. B. C. D都为弱酸根),则各对应酸在同浓度, 同温度下, 离解度最大的酸是_______
A. HA B. HB C. HC D. HD
27.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粉红色,微热后,溶液的颜色____
A. 加深 B. 不变 C. 变浅 D. 消失
28. 实验室配制SnCl2溶液时,必须在少量盐酸中配制,而后稀释至所需
浓度,才能得到澄清溶液,这是由于_______
A. 形成缓冲溶液 B. 同离子效应
C. 盐效应促使SnCl2溶解 D. 抑制 SnCl2水解
29.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酸碱反应的方向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弱酸和弱碱.
B、化合物中没有盐的概念.
C、酸愈强,其共轭碱也愈强.
D、水溶液中离解反应,水解反应及中和反应三者都是质子
转移反应.
30. 下列物质中,既可以作为酸又可以作为碱的是________
A. PO43- B. NH4+ C. H3O+ D. HCO3-
31、下列哪一项不是共轭酸碱对( )
A、NH4+, NH3 B、HF, H2F+
C、NH3,NH2- D、H+3O,OH-
32、 对于下列反应来说,正确的叙述是______
[Al(H2O)6]3+ + H2O → [Al(H2O)5(OH)]2+ + H3O+
A、[Al(H2O)6]3+ 是碱,而H2O是它的共轭酸.
B、[Al(H2O)6]3+ 是碱,而[Al(H2O)5(OH)]2+是它的共轭酸.
C、[Al(H2O)6]3+ 是酸,而H2O是它的共轭碱
D、 [Al(H2O)6]3+ 是酸,而[Al(H2O)5(OH)]2+是它的共轭碱.
33、H2O 、H2AC+、NH4+的共轭碱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
A. OH- > NH2- >AC- B. NH2- > OH- > AC-
C. OH- > NH3 >HAC D. HAC>NH3 >OH-
34、 反应Zn2+ + H2O = ZnOH+ + H+ 的K值为2.5 x 10-10,则0.10mol.l-1
的该溶液的PH值是______
A. 3.25 B. 5.30 C. 4.34 D. 6.78
35、若酸碱反应HA + B- = HB +A- 的K =1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HB是比HA强的酸 B. HA是比HB强的酸
C. HA和HB酸性相同 D. 酸的强弱无法比较
36. 均为0.10mol.l-1的三种盐溶液:(1)NH4Cl. (2)NaCN (3)NH4CN 这三
种盐溶液P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1) > (2) > (3) B. (2) > (1) > (3)
C. (2) > (3) > (1) D.(1) > (3) > (2)
37. 向0.10mol.l-1H3P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8.0,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磷酸型体是_____________(H3PO4的PKa1=2.0,PKa2=7.2,PKa3=12.6)
A、H3PO4 B、H2PO4- C、HPO42- D、PO43-
38. 在110ml浓度为0.10mol.l-1的HAC中,加入10ml浓度为0.10
mol.l-1的NaOH溶液,则混合溶液的PH值为_______
(已知HAC的PKa=4.75)
A. 4.75 B. 3.75 C. 2.75 D.5.75
39、 在250C时0.1 mol.l-1某一元弱酸溶液的电离度为0.2%,则此溶液的OH-浓度为_______ mol.l-1
A. 2 × 10-4 B. 1 × 10-10 C. 5 × 10-5 D. 5 ×10-11
.40、 根据下列质子传递反应:
(1) HS- + H2O = S2- + H3O+ K1=1 x 10-12
(2) CN- + H3O+ = H2O + HCN K2=1 x 10-4
(3) HAC + H2O = H3O+ + AC- K3=1 x 10-5
(4) HNO2 + CN- = HCN +NO2- K4=1 x 10-6
最强的质子碱是_________
A. NO2- B. AC- C. CN- D. S2-
41.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下列物质中全部是酸的是______
A、H2S、 C2O42- 、 HCO3-
B、HPO42- 、 NH4+、 [Fe(H2O)6]3+
C、Na(S)、 BF3、 H2O
D、NH4+、CO32-、H2O
42、 已知在298015K时,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CN = H+ +CN- Ka=4.93 x 10-10
NH3 + H2O = NH4+ +OH- Kb=1.79 x 10-5
H2O = H+ + OH- Kw=1.00x 10-14
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是________
NH3 + HCN = NH4+ + CN-
A. 8.82 x 10-29 B. 2.75 x 10-19 C. 8.82 x 10-1
43. 下列化合物中,其水溶液的PH值最高的是________
A. NaCl B. Na2CO3 C. NH4Cl D. NaHCO3
44、 在H2S的饱和水溶液中,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S2-]≈2[H+] B. [HS-]≈[H+]
C. [H2S]≈[H+]+[HS-] D. [H2S]≈[S2-]
45. 向HAC溶液中加一些NaAC,会使——————
A. HAC的Ka减少 B. HAC 的电离度减少
C. HAC的H+离子浓度增加 D. 溶液的PH值减少
46. 0.10mol.l-1HAC溶液在1升0.10mol.l-1NaAC水溶液中,HAC的电
离度为———————
A. 10Ka% B. 1000Ka% C. 100Ka% D. 100√Ka/0.1%
47. 弱酸性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可表示为_______
A. 14_POH B. KW/POH C. 10-POH D. 10-(14-POH)
48. 0.20mol.l-1甲酸溶液中3.2%的甲酸已电离,它的电离常数是———
A.2.1 x 10-4 B. 1.25 x 10-6 C. 4.8 x 10-5 D.2.1 x 10-8
49. 如果乙酸的离解常数是1.75 x 10-5 mol.l-1,则以什么比例混合乙酸和乙酸钠得到PH=6.2的缓冲溶液______
A. 6.3/17.5 B. 6.3/1.75 C. 6.3/35 D. 63/1.75
50、在0.30 mol.l-1的HCl溶液中通H2S至饱和,S2-浓度为下列哪一项?
(饱和H2S溶液中,H2S的浓度为0.10mol·L-1)
A、0.10 mol.l-1 B、0.30 mol.l-1
C、Ka10·Ka20 D、1.1×10-19 mol.l-1
填空题
1、NH4+、Cl-、AC-、H2O等物质中,既是质子酸的又是质子碱的物质是________,其共轭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共轭碱是________________。
2、由NaH2PO4和Na2HPO4组成缓冲溶液中的缓冲对物质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的有效范围PH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酸碱质子理论,[Al(H2O)5(OH)]2+的共轭碱是_______________,其共轭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0.10mol.l-1 NaHCO3溶液的PH = ________________,
0.10mol.l-1 Na2CO3溶液的PH = 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3的PKa1 = 6.4, PKa2 = 10.2).
5、配制缓冲溶液时,选择缓冲对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0.10mol.l-1 HAC其[H+]=1.3 x 10-3 mol.l-1 ,则HAC的电离度为_________,电离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H2S饱和溶液中[S2-]近似等于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H3PO4的PKa1 =2.1, PKa2 = 7.2 ,PKa3= 12.6,用磷酸盐配制
缓冲溶液时,若选用Na2HPO4 作为酸,可配成PH在_______________范围的缓冲溶液;若选用Na2HPO4 作为碱,可配制成PH在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的缓冲溶液。
9、在50ml 0.12mol.l-1 的H3PO4溶液中加入60ml 0.20mol.l-1NaOH
溶液,则混合溶液的P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60ml 0.10mol.l-1的Na3PO4溶液中加入50ml0.20mol.l-1 HCl溶液,则混合溶液的PH = __________________。
10.离解度α、离解常数K与浓度C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随浓度
C而变,而________不随浓度C而变。稀释定律的数学表示式为__________。
11.要使0.1升4.0 mol.l-1的NH3水的离解度增大1倍,需加入水____
______升。
12.0.10 mol.l-1 的H2S溶液中,H+浓度是9.5 x 10-5 mol.l-1 ,PH =_______,HS-离子浓度_____________mol.l-1,S2-离子浓度为________mol.l-1。
13.分别中和同体积的PH相同的NaOH和NH3水溶液,所需HCl溶液的量为_____________;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HCl和HAC溶液,所需的NaOH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14.PH为3.0的下列溶液,用等体积的水冲释后,HAC溶液PH为_________;HCl溶液PH为_____________;HAC—NaAC溶液PH为____________。
15.于0.1升0.10 mol.l-1 的HAC溶液中加入0.01mol固体NaAc(假设体积不变)则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将会__________;PH将会____________,AC-离子浓度将会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混合溶液称为__________溶液,其H+离子浓度为______ mol.l-1,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酸、碱或水后,溶液PH为____。
16.CO32-的分级水解常数Kn1于Kn2和H2CO3溶液的分级离解常数Ka1、Ka2之间的关系是Kn1 = ______________,Kn2 =_____。
17.根据质子理论,NH4+、PO43+、HCO3-、S2-、H3PO4和AC-离子中是质子酸 的有________,其共轭碱分是_______;是质子碱的有____________,其共轭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既是酸又是碱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计算0.20 mol.l-1 Na2CO3水溶液的PH值。若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20mol.l-1HCl,计算混合液的PH值
(H2CO3的Ka1=4.3 x 10-7, Ka2=5.6x 10-11).
2、配制PH = 8.25的缓冲溶液,问在200ml 0.20 mol.l-1 NH3H2O 中加入0.50 mol.l-1 HCl多少毫升?
(已知NH3.H2O的PKb = 4.75).
3、将10ml, 0.30 mol.l-1 的HCOONa与20ml, 0.15 mol.l-1的HF混合.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溶液中的[HCOO-]、[F-]和[H+]各为多少?
(KHCOOH = 1.7 x 10-4, KHF = 6.8 x 10-4).
4. 已知298K时某一元弱酸的0.10 mol.l-1水溶液的PH值为3.0,
求: (1) Ka (2) α (3)稀释一倍后的Ka、α、PH值
(4)与0.10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溶液的PH值 (5)与0.20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溶液的PH值。
第六章 沉淀—溶解反应
一、 选择题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溶度积大者,其溶解度就大.
溶液中组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大于它的溶度积时,就会
产生沉淀.
用水稀释含有AgCl 固体的溶液时, AgCl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增大.
2. Sr3(PO4)2的溶度积KØSP表达式是________
A. KØSP = [Sr2+][PO43-] B. KØSP = [3Sr2+][2PO43-]
C.KØSP = [Sr2+]3[PO43-]2 D. KØSP = [Sr32+][(PO4)23-]
3. 在下列难溶银盐的饱和溶液中, Ag+离子浓度最大的是(括号内为溶度积)________
A. AgCl (1.8 x 10-10) B. Ag2C2O4 (3.4 x 10-11)
C. AgCrO4 (1.1 x 10-12) D. AgBr (5.2 x 10-13)
4. 下列饱和溶液中,SO42-离子浓度最小的是(括号内为溶度积)________
A. BaSO4 (1.1 x 10-10) B. CaSO4(9.1 x 10-6)
C. PbSO4 (1.6 x 10-8) D. Ag2SO4 (1.4 x 10-5)
5. Hg2Cl2 的. KØSP 为1.3 x 10-18 ,0.1升饱和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mol.L-1
A. 6.88 x 10-7 B. 1.68 x 10-4
C. 6.88 x 10-8 D. 1.14 x 10-9
6. BaSO4的溶度积为1.0 x 10-10 ,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3.3,若将1.0 × 10-3 mol的BaSO4放入10升水中,则未溶解的样品有______
A. 0.21g B. 2.1g C. 2.1 x 10-2g D. 2.1 x 10-3g
7. CaF2的饱和溶液浓度为2.0 x 10-4 mol.L-1,它的溶度积为_______
A. 2.6 x 10-9 B. 3.2x 10-11 C. 4.0 x 10-8 D. 8.0 x 10-10
8. 1升Ag2C2O4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0.06257克,若不考虑溶解后离子的水解等因素, Ag2C2O4的. KØSP 是__________
A、4.24 x 10-8 B. 2.36 x 10-10 C. 3.50 x 10-11 D. 8.74 x 10-12
9. AgBr的溶度积KØSP = 5.2 x 10-13, AgBr在0.1 mol.L-1 KBr溶液中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mol.L-1
A.2.6 x 10-6 B. 5.2 x 10-12 C. 4.0 x 10-13 D. 4.0 x 10-14
10. CaF2在0.1 mol.L-1 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水中的溶解度相比,属于下列哪一种________
A. 增大 B. 减小 C. 相同 D. 无法判断
1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含有多种离子的溶液中,能形成溶度积小的沉淀者一定先沉淀.
凡溶度积大的沉淀一定会转化成溶度积小的沉淀.
某离子沉淀完全是指完全变成了沉淀.
当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小于其溶度积时,该难溶电解质就会溶解.
12. 已知PbCl2,、PbI2 和PbS的溶度积各为1.6 ×10-5、 7.1 × 10-9 和8.0 ×10-28。欲依次看到白色PbCl2,、黄色PbI2 和黑色PbS沉淀,往Pb2+溶液中滴加试剂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
A、Cl-、I-、S2- B、S2-、Cl-、I-
C、I-、Cl-、S2- D、S2-、I-、Cl-
13. 当Mg(OH)2固体在水中建立平衡时
Mg(OH)2 = Mg2+ + 2 OH-
为使Mg(OH)2固体量减少,需要加入少量的________
A. Na2S B. MgSO4 C. NH4NO3 D. NaOH
14. 某溶液中含有KCl、KBr和K2CrO4,浓度均为0.010 mol.L-1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AgNO3溶液时,最先和最后沉淀的是——————
A. AgBr 和Ag2Cr2O4 B. Ag2CrO4 和AgCl
C. AgCl 和AgBr D. AgCl 和Ag2CrO4
15. 在含有Cl-、Br-、I-、CrO42-离子的浓度均为0.012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AgNO3溶液使离子产生沉淀,沉淀析出的先后次序为_________(已知AgCl、 AgBr、AgI、Ag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1.8 × 10-10、5.0 × 10-13、8.3 ×10-17、1.2 × 10-12)
AgCl、AgBr、AgI、Ag2CrO4
B. Ag2CrO4 、AgI、 AgBr、AgCl
C. Ag2CrO4 、 AgBr、AgI、 AgCl
D. AgI,、AgBr、AgCl,、Ag2CrO4
16. 同温度下将下列物质溶于水成饱和溶液,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
A. AgCl (KØSP = 1.8 x 10-10) B. Ag2CrO4(KØSP = 1.1 x 10-12)
C.Mg(OH)2(KØSP = 1.8 x 10-11) D.FePO4(KØSP = 1.3 x 10-22)
17. 在0.05 mol.L-1CuCl2溶液中滴入H2S至饱和 [H2S] = 0.1 mol.L-1, 溶液中残留的[Cu2+]等于________ mol.L-1
A. 3.6 x 10-16 B. 6.3 x 10-18
C. 2.5 x 10-17 D. 6.3 x 10-19
(已知 KØSP,CuS = 6.3 x 10-36 K总H2S = 1.0 x 10-19 )
18. 有一难溶电解质A2B,其溶解度为S,则KØSP是________
A. S3 B. 4S2 C. 2S3 D. 4S3
19.已知AgCl和Ag2CrO4的. KØSP分别为1.8 ×10-10,1.1 × 10-12。若某混合液中,[Cl-] = [CrO42-] = 10-5 mol.L-1,当加入Ag+达10-4mol.L-1时,则会发生_______
A. AgC l先沉淀 B. 只有AgCl沉淀
C. 只有Ag2CrO4沉淀 D. 二者都沉淀
20. CaF2的饱和溶液中[CaF2] = 2.0 × 10-4 mol.L-1,其中KØSP一定是
________
A. 6.0 ×10-2 B. 4.0 ×10-8 C. 3.2 × 10-11 D. 8.0 × 10-12
二、填空题
1. 如果CaC2O4的KØSP为2.6 × 10-9,要使每升含有0.02mol钙离子浓度的溶液生成沉淀,所需的草酸根离子浓度是_______________mol.L-1
2. PbI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 × 10-3 mol.L-1,其KØSP = _____________,
PbI2溶于0.01 mol.L-1KI溶液,其溶解度为____________ mol.L-1.
3. 在含有Cl-、Br-、I-、CrO42-离子的浓度均为0.012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AgNO3溶液使离子产生沉淀,沉淀析出的先后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AgCl、AgBr、AgI、Ag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1.8 × 10-10、 5.0 × 10-13、 8.3 × 10-17、1.2 × 10-12.)
4. 下列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表示式分别为
KØSP (BaS) =_______________, . KØSP (PbCl2) =_________________ . KØSP (Ag2CrO4) =________________.
5. AgCl的溶度积等于1.2 × 10-10,从Cl-离子浓度为6.0 × 10-3mol.L-1的溶液中开始生成AgCl沉淀的Ag+离子浓度(mol.L-1)是______________.
6. 往银盐溶液中添加HCl使AgCl沉淀,直到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0.20 mol.L-1为止, 理论上此时银离子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KØSP (AgCl) =1.56 × 10-10).
7. 向0.05 mol.L-1的CuCl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则该溶液的PH = __________.(H2S的Ka1 = 9.1 × 10-8, Ka2 = 1.1 × 10-12, . KØSP (CuS) = 6.3 × 10-36).
8. 影响分步沉淀顺序的三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计算题
1. 今有MnS沉淀0.1mol,问要用1升多少浓度的HAC才能使它溶解? (已知: KSP(MnS) =2.5 × 10-10 KHAC = 1.8 × 10-5 Ka1(H2S) = 1.32 × 10-7, Ka2(H2S) = 7.10 × 10-15 )
2. 将0.02 mol.L-1Ba2+溶液与0.2 mol.L-1 HF溶液等体积混合,然后调节混合液的PH = 1.0 (设调PH值时溶液体积不变)
(1)、通过计算说明能否生成BaF2沉淀。
(2)、求出能生成BaF2沉淀,而又不至生成Ba(OH)2 的PH范围.
( KSP(BaF2) = 1.0 × 10-6, KSP(Ba(OH)2) = 5.0 × 10-3,
Ka(HF) = 3.5 × 10-4).
3. 在0.50mol.L-1MgCl2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mol.L-1氯水,问是否能生成Mg(OH)2沉淀? 若在此0.1mol.L-1氨水溶液中再加入NH4Cl(s),使NH4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0mol.L-1,问Mg(OH)2能否沉淀出来? 如有,需在每升0.1mol.L-1氨水中加入多少固体NH4Cl才能使 Mg(OH)2不沉淀 ?(加入固体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已知: KSP(Mg(OH)2 = 1.2 × 10-11, Kb(NH3.H2O)= 1.79 × 10-5, MNH4Cl = 53.5)
4. 当CaF2固体溶于PH = 3.5的缓冲溶液(不含F-)达到平衡后,测得[Ca2+] = 1.0 x 10-3 mol.L-1(假设溶液中不存在CaF+离子),求CaF2的KSP。 (已知: Ka(HF) = 1.8 x 10-5)
5. 计算在100ml 1.0 mol.L-1氨水中能溶解AgBr的克数。
第七章 原子结构
判断题: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故每个电子既是粒子又是波。(F )
电子的波性是大量电子运动表现出的统计性规律的结果。( T )
波函数ψ,即是电子波的振幅。(F )
4、波函数ψ,即原子轨道,是描述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T )
5、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大小。(T )
6、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讲,原子轨道能量由n , l ,m 共同确定。(F )
7、电子云与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均有正负之分。(F )
8、|ψ|2 表示电子的几率。( F)
9、同一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由上到下逐渐减小。( T )
10、 P原子轨道近似“8”字形,所以P电子按“8”字形运动。(F )
二、选择题:
1、 认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所依据的实验之一( D )
证明电子具有波动性的著名实验( B )
卢瑟福用于证明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荷原子核的实验( A )
证明电子具有微粒性的实验( C )
A、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 、电子衍射
C、 阴极射线能推动叶片转动或作功
D、原子光谱
2、描述电子层能量高低的次序和电子云离核远近的是( D )
描述原子轨道形状,并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级的次要因素是(B )
描述电子云或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的是(C )
描述核外电子自旋状态的是( A )
A、自旋量子数 B、角量子数
C、磁量子数 D、 主量子数
3、玻尔理论成功的解析氢原子光谱问题,如果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第四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比它在第一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2.04 ×10-18J,则这个核外电子由第四轨道跃迁到第一轨道时,所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为( D )
A、6.14×10-15S-1 B、1.23×1016 S-1
C、3.68×1016 S-1 D、3.08×1015S-1
4. 下列哪个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无关(C )
A.Li B. Ne C. H D. F
5. 氖原子的1S电子分别激发到4S和4P轨道所需能量(C )
A.前者大于后者 B. 一样多
C. 前者小于后者 D. 无法判断
6、下列电子的六套量子数 (3、2、2、+1/2); (3、0、1、+1/2);
(2、-1、0、+1/2); (1、0、0、0); (3、2、2、2);
(2、0、-2、+1/2) 中, 不可能存在的有( C )
A. 2套 B. 3套 C. 5套 D. 6套
7. 对于多电子原子,下列所描述的各电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D )
A、 (2、1、1、-1/2) B、 (2、1、0、-1/2)
C、 (3、1、1、-1/2) D、 (3、2、2、-1/2)
8. 量子数n=3 , l=1时,可允许容纳的最多电子数(A )
A、 6 B、 2 C、 8 D、 16
9. 一个2p电子可以被描述为下列六组量子数之一
(1) 2、1、0、+1/2 (2)2、1、0、-1/2
(3) 2、1、1、+1/2 (4)2、1、1、-1/2
(5) 2、1、-1、+1/2 (6)2、1、-1、-1/2
试指出氧原子电子层结构中,2P4四个电子组合中正确的是(C )
A、(1)(2)(3)(4) B、(1)(2)(5)(6)
C、(2)(4)(5)(6) D、(3)(4)(5)(6)
10. 估计一电子受屏蔽的总效应,一般要考虑下列哪种情况电子的排斥作用(D )
A、 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 B、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
C、 所有存在的电子对某电子
D、同层和内层电子对某电子
11. 关于原子轨道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
A、原子轨道是电子运动的轨迹
B、某一原子轨道是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即波函数
C、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
D、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密度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Ψ|2 表示电子的几率
B. |Ψ|2 的空间图象就是原子轨道
C. |Ψ|2 在空间分布的形象化图象称为电子云
D. |Ψ|2 值大于Ψ值
13. 若把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写成ns2np7时,违背了(A )
A、 保利不相容原理 B、 能量最低原理
C、 洪特规则 D、 洪特规则特例
14. 24号元素电子层结构及元素名称为(B )
A、 [Ar]3d44s2 铬(Cr)
B、 [Ar]3d54s1 铬(Cr)
C、 [Ar]3d44s2 钒(V)
D、 [Ar]3d54s2 钒(V)
15. 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B )
A、 Li B、 Na C、F D、 Cl
16. 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D )
A、Be B、 B C、C D、N
17. 今有一元素,其原子中有5个半充满的d轨道电子,该元素是(A )
A、Cr B、 Co C、 Fe D、 Zn
18. 某元素基态原子,在n=5的轨道上有2个电子,在该原子n=4的轨道中会有( C)电子
A、 8个 B、18个 C、8—18个 D、 8—23个
19. 价电子构型为3d84s2的元素,属于(C )
A 、 ds区,第三周期,IIB族
B、 d区,第三周期,VI族
C、 d区,第四周期,VIII族
D、 ds区,第四周期,IB族
20、E元素通常能形成E2O氧化物,那么E元素可能位于周期表中的
哪些族?( B )
A、Ⅰ或Ⅵ B、Ⅰ或 Ⅶ
C、Ⅱ或Ⅵ D、Ⅱ或 Ⅶ
21 、下列哪一项是元素原子电离能递增的正确顺序( D )
A、 1S2, 1S22S22P2, 1S22S22P6, 1S22S22P63S1
B、 1S22S22P63S1, 1S22S22P6, 1S22S22P2, 1S2
C、 1S2, 1S22S22P6, 1S22S22P2, 1S22S22P63S1,
D、 1S22S22P63S1, 1S22S22P2, 1S22S22P6, 1S2
22、电负性最大的元素、第一电子亲和能最大的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分别是( C )
A、F F F B、Cl Cl F
C、F Cl F D、F F Cl
23. 允许f轨道存在的最低的n值是 ( B )
A、 2 B、4 C、5 D、 6
24. 从中性的Li,Be,B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需要大约相同能量然而去掉第二个电子时大得多的是( A )
A. Li B、Be C、B D、一样
25.当角量子数为5时,可能的简并轨道是( C )
A. 6 B. 9 C、11 D. 13
26. 关于屏蔽常数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屏蔽电子的数目越多,σ值越大
B. 被屏蔽电子离核越远,σ值越大
C. 某电子的屏蔽常数σ反映该电子屏蔽原子核作用的大小
D. 当n和z相同时,某电子的σ值越大,该电子的能量越低
27. 关于电离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电离能I1越小的元素,它的金属性越强
B. 第三周期ⅢA族元素的I1大于ⅡA元素的I1
C. Li的I2和I1之差小于Be的I2和I1之差
D. N的I1比C和O的I1都要小
28. 预言周期表中第九周期的元素数为(C )
A、72 B、68 C、 50 D、32
三、 填空题
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可以用量子数——————————————加以描述,而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能级则与————————————有关。
2、在电子构型1s22s22p44s1, 1s22s2, 1s22s22p1, 1s22s22p63s13d1, 1s22s12p12d13s1, 1s22p2, 1s22s22p13d1中,属于原子基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原子激发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属于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电子等微观粒子有别于宏观物体的二个特性:物理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分别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实证明。
4、 电子衍射实验中,小孔直径越小,即粒子的空间坐标越____________衍射角________,即粒子的________越—————,故经典力学中用_____________-来描述宏观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不能用于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5、 量子力学中用______________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并值的平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原子中3d轨道半充满的元素是______;原子中4p轨道半充满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
7、 某元素原子主量子数n为4的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该元素原子外层电子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_,它位于第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族,最高氧化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四能级组中所包含的原子轨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是依____________划分的,族是依_______________划分的。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已知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其中甲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与丁元素能形成原子比为1:1化合物。乙为第四周期d区元素,其最高正氧化数为+7,丙与乙同周期,并具有相同的正氧化数,丁为所以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A、 填写下表
元素 价电子层构型 周期 族 金属或非金属
甲
乙
丙
丁
B、 测四种元素电负性高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如果发现117号新元素,其价电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其化合性质与___________相似。
第八章 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判断题
C=C的键能大于C—C的键能, 小于2倍的C—C的键能。( )
2、 两原子以共价单键结合时,化学键为σ键;以共价多重键结合时,化学键均为π键。( )
3、 杂化轨道参与而形成的化学键一般都是σ键。( )
4、 对于多原子分子来说,只要分子结构对称,该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
5、一种元素的原子最多所能形成共价单键的数目,等于基态的该种元素原子中所含未成对电子数。( )
6、 色散力仅存在非极性分子之间。( )
7、 BCl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 Cl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 )
8、 所谓SP3杂化,是指1个S电子与3个P电子混杂。( )
9、 离子晶体晶格能大小仅与离子电荷、离子半径有关。( )
10、成键原子的价电子层中若无未成对电子,就不能形成共价键。( )
二、选择题
1、 下列分子间既存在诱导力,又存在取向力的是( )
A、 CCl4和苯 B、 CHCl3和H2O
C、 CH4和H2 D、CH2Cl2和CO2
2、共价键最可能存在于( )
A、金属原子之间。
B、非金属原子之间。
C、非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之间。
D、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元素原子之间。
3、下列离子具有18+2电子构型的是( )
A、 Na+ B、 Ca2+ C、Fe2+ D、Pb2+
4、 在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孤电子对的是( )
A、 H2O B、 NH3 C、NH4+ D、 H2S
5、 下列全部是以共用电子对成键的物质是( )
A、 NH4Cl B、BF3 C、NaOH D、NaCl
6、 下列化合物中价键极性最小的是( )
A、 MgCl2 B、 AlCl3 C、SiCl4 D、 PCl5
7、 两个相应的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进行重叠的是( )
A、 σ键 B、 π键 C、 氢键 D、离子键
8、 形成HCl 分子时原子轨道重叠是( )
A、 S—S重叠 B、 Py — Py重叠
C、 S—Px重叠 D、 Px— Py重叠
9、 CCl4沸腾是( )
A、 主要打破共价键 B、 主要破坏金属键
C、 主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 主要克服正、负离子间静电引力
10、 SiCl4、C2H4分子中( )
A、 分子中都有π 键 B、 属于极性分子
C. 分子中都有杂化轨道成键
D. 都属于非极性分子
11、 下列化学键中极性最强的是( )
A、H—F B、 S—H C、 H—O D、N—H
12、 下列分子中既具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 )
A、 NH4OH B、HCN C、 H2O2 D、CCl4
13、 SiHCl3分子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预测其杂化方式( )
A、SP B、 SP3 C、SP2 D、 dSP2
14、 中心原子仅以SP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A、 BeCl2和 HgCl2 B、 CO2 和CS2
C、 H2S 和H2O D、 BF3 和CCl4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为正面四体。
B. AB3型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
C. AB2型共价化合物中,其中心原子均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D. SP3杂化可分为等性SP3杂化与不等性SP3杂化。
16、 BeCl2 分子几何构型是直线型,Be与Cl所成的键是( )
A、(SP2—P)σ键 B、(SP—S)σ键
C、(SP—P)σ键 D、(SP—S)π键
17、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3的分子构型是( )
A、 正四面体 B、 V型
C、 三角锥形 D、 平面三角形
18、 SiF4、 NH4+和BF4-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其构型是( )
A、 三角锥形 B、正四面体 C、正方形 D、 四边形
19、下列物质中 ,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沸腾的是( )
A、 H2O(l) B、 Br2(l)
C、 CHCl3(l) D、 NH3(l)
20、偶极矩为零的化合物是( )
A、CS2 B、NH3 C、H2S D、SO2
21、 分子间力最强的是( )
A、 F2 B、 Cl2 C、 Br2 D、 I2
22、 下列各种晶体,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的是( )
A、CO2 B、SiO2 C、NaCl D、HCl
23、 MgO的晶格能是( )
A. Mg(s) + 1/2O2(g) = MgO(s) -ΔrHØm(1)
B. 2Mg(s) + O2(g) = 2MgO(s) -ΔrHØm(2)
C. Mg(g) + 1/2O2(g) = MgO(s) -ΔrHØm(3)
D. Mg2+(g) + O2-(g) = MgO(s) -ΔrHØm(4)
24. 若U为晶格能,I 为电离能,D 为键离解能;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
A、 Cl- Cl + e ΔHØ = I
B、 Na+ + e Na ΔHØ =U
C、 Cl2(g) 2 Cl(g) ΔHØ =D
D、 Na(s) Na(g) ΔHØ =D
25. 下列离子的电子结构中,未成对电子数为零的是( )
A、 Ca2+ B、 Mn3+ C、 Pb2+ D、 Fe2+
26. 影响共价键强度的因素是( )
σ键的特点是( )
π键的特点是( )
离子键的特征是( )
A、无方向性,以及饱和性。
B、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
C、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头碰头”重叠,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
D、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重叠部分通过一个键轴平面,具有镜面反对称性。
27、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A、 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越强,分子极性越强,
B、 具有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 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的共价键,
D、 分子中的键为非极性键,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28、下列哪个分子的偶极矩不等于零( )
A、BeCl2 B、BCl3 C、CO2 D、NH3
29、下列物质中具有最大半径的是( )
A.Na+ B. Ne C.F- D. O2-
填空题
S轨道和P轨道杂化时,可以有下列几种类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与其它原子形成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gCl2分子中Hg原子采用_________杂化,分子空间构型_________________其分子的偶极矩____________________。
H3O+离子的中心原子O采用____________杂化,其中有________个σ键和___________个配位键,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离子的几何构型___________________。
CH4、C2H4、C2H2中C原子分别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化与其它原子成键。C2H2分子空间构型____________,两个C原子之间形成__________个σ键,_________个π键。
共价键是否有极性,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而分子是否有极性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有__________________力,在极性分子之间则存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
卤化氢HF、HCl、 HBr、HI分子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间取向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色散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PH3分子中P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空间构型_______________ ,H2Se 分子中Se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________________,分子空间构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双原子分子的键能就是它的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甲元素是第3周期P区元素,其最低氧化值为-1,乙元素是第4周期d区元素,其最高氧化值为+4。试填写下表:
元素
价电子
构型
族
金属或
非金属
电负性相
对高低
甲
乙
11、填写下表:
分子式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分子空间构型
键有无极性
分子有无极性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偶极矩(大于小于)
CH4
CH3Cl
CO2
12. 填写下表:
化合物
σ键数目
键有无极性
分子有无极性
分子空间构型
成σ键轨道
BF3
SP2—P
BeH2
直线型
H2O
SiCl4
13. 氢键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
1. KMnO4与H2O2反应,可写出下列两个反应__C_________
2KMnO4 +H2O2 +3H2SO4 = 2MnSO4 + K2SO4 +3O2+4H2O
2KMnO4+5H2O2+3H2SO4 = 2MnSO4 + K2SO4 +5O2+4H2O
A. (1)式对 B. (2)式对 C. 两式都不对 D. 两式都对
2. 有三个电池
Tl | Tl+ || Tl3+,Tl | Pt
Tl | Tl3+ || Tl3+, Tl+ | Pt
Tl | Tl+ || Tl3+ |Tl
已知φΘTl+/Tl = -0.34V φΘTl3+/Tl = 0.74V
设这三个电池中各物质浓度都是0.1mol.L-1,则它们的_D_______
电池反应式不同,ε不同
电池反应式不同,ε相同
电池反应式相同,ε相同
电池反应式相同,ε不同
3. 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后溶液中各物质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浓度不同,将两个半电池用盐桥和导线联接,这个电池的电动势____B_______
A. εΘ= 0, ε = 0 B. εΘ= 0, ε ≠ 0
C. εΘ≠ 0, ε = 0 D. εΘ≠ 0, ε ≠ 0
4. 某溶液中含有Cl-、Br-、I-三种离子。要求只把I-氧化出来而Cl-、Br-们留在溶液中,应选择哪种氧化剂C——————
(已知φΘCl2/Cl- = 1.36V, φΘBr2/Br- = 1.07V,,φΘI2/I- = 0.54V)
A. φΘMnO4-/Mn2+ = 1.491V B. φΘCr2O7-/Cr3+= 1.33V
C. φΘFe3+/Fe2+= 0.770V D. φΘCu2+/Cu+= 0.3402V
5. 已知Fe3+ + e = Fe2+ 的φΘ = 0.770V,在101325Pa和298.15K时,所测得电对Fe3+ /Fe2+ 的φ = 0.750V,则该电极溶液中离子浓度必定是_____C_____
A. [Fe3+] > 1 mol.L-1 B. [Fe3+] < 1 mol.L-1
C. [Fe3+]/[ Fe2+] < 1 D. [Fe3+]/[ Fe2+] > 1
6. 用两铅片分别插入两Pb2+溶液中,做成电极I和II,分别得到电极电位: φI = -0.13V, φII = -0.15V,说明两溶液中[Pb2+]为_A________
A. I > II B. II > I C. I = II D.无法判断
7. 配平好下列反应: P4(白磷) + OH- → H2PO2- + PH4+, OH-的系数是___C______
A. 3 B. 4 C. 2 D. 1
8. 已知在酸性介质中, φΘMnO2/Mn2+ = 1.23V,在[Mn2+] =1.0mol.L-1, PH = 6时, φΘMnO2/Mn2+ 等于____C_____V
A. 1.23 B. 0.71 C. 0.52 D. 1.94
9. 将Zn + Cu2+ = Zn2+ + Cu反应设计为原电池,若在铜半电池溶液中加入氨水后,则电池电动势ε值将___C_________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10.下列哪一个反应设计出来的电池不需要用到惰性电极__D_______
Hg2Cl2(s) + H2(g) → H+ + Hg(l) + Cl-
Fe3+ + Ce3+ → Ce4+ + Fe2+
H2 + Cl2 → HCl2
Ca2+ + Ag + Cl- → Cu + AgCl(s)
11. 已知φΘMnO2/Mn2+ = 1.23V, φΘCl2/2Cl- = 1.36V, 从标准电极电势看,MnO2不能氧化Cl-,但用MnO2加浓盐酸,可以生成Cl2(g)这是因为—D—————
两个φΘ相差不太大. B.酸度增加, φMnO2/Mn2+ 增加
C、[Cl-]增加,φCl2/2Cl- 减小. D. 上面三个因素都有.
12. 下列电对的电极电位φ值不受介质PH值影响的为_C________
A. MnO2/Mn2+ B. H2O2/H2O
C. Br2/Br- D. S/H2S
13. 以电对Fe3+ /Fe2+ 为正极,Cu2+/Cu为负极组成原电池,电动势为ε1将氨水加入Cu2+/Cu电极后,测得电动势为ε2,可推断A_______
A. ε2 >ε1 B. ε2 <ε1 C. ε2 =ε1
C、 A、B、C都不成立。
14. 下列反应中,哪一个引号下的物质是还原剂C___________
“硫化亚铁”与稀盐酸
铜与"热浓硫酸"
在酸化的KMnO4水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
氢硫酸中通入“二氧化硫”
15.根据下列反应
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2KMnO4 + 10FeSO4 + 8H2SO4
2MnSO4+5Fe2(SO4)3 + K2SO4 + 8H2O
判断电极电势最大的电对是D——————
A.Fe3+/Fe2+ B. Cu2+/Cu
C. Mn2+/MnO4- D. MnO4-/Mn2+
1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电极电势的大小可以衡量物质得失电子容易的程度.
某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就是该电极双电层的电势差.
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到正极,再由正极经溶液到负极,从而构成了电回路.
在一个实际供电的原电池中,总是电极电势大的电对作正极,电极电势小的作负极。
1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因为电对Ni2+ + 2e- = Ni的φΘ 为-0.25V,故2Ni2+ + 4e- = 2Ni 的φΘ 为-0.50V.
含氧酸根的氧化能力通常随溶液的PH值减少而增强.
因为φΘMnO2/Mn2+ < φΘCl2/2Cl- 所以绝不能用MnO2与盐酸作 用制取Cl2
已知Zn2+/Zn和Cu2+/Cu的φΘ各为-0.762V和0.345V,铜锌原 电池的电动势之所以为1.105V,原因在于Cu2+离子的浓度较Zn2+离子的大.
18. 电对I2/I-的φΘ为0.534V,250C时,当I-离子浓度为0.1mol.L-1,
时的φ为__________
A. 0.534V B. 0.650V C. 0.593V D. 0.471V
19. 根据下列反应 2S2O32- + I2 = S4O62- +2I- 构成的原电池,测得它的E = 0.44V.已知电对I2/I-的φΘ为0.534V,则电对S4O62- / S2O32- 的φΘ为____________
A. –0.090V B.0.978V C. 0.090V D.-0.978V
20. 电对Fe3+ + e = Fe2+ 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771V,此值表示_____
A. Fe3+较H+容易被还原 B. Fe2+较H+容易被还原
C. Fe3+较Fe2+容易被还原 D. Fe较H2容易被氧化
21. 电对Zn2+/Zn的φΘ = -0.762V,该值的确定是在_________
A. PH = 0 B. PH = 1
C. PH = 2 D. PH = 3
2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在水溶液中,最强还原剂的相应电对具有最小的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总是强的氧化型物质氧化较强的还原型物质,对应生成较弱的还原型物质和较弱的氧化型物质.
FeCl3不能与单质铜反应.
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铁钉可以防止Fe2+变成Fe3+
23. 在Pt|H2(101.325Pa) / H+(1mol.L-1) || Fe3+(1mol.L-1), Fe2+(1mol.L-1)| Pt 电池中,电子转移是______
A. Fe2+→Fe3+ B. H2 →Fe3+
C. H2→H+ D. Fe2+→H+
24. 下列电对中, φΘ 最大者是_________
A. φΘ(AgCl/Ag) B. φΘ (AgI/Ag)
C. φΘ (Ag+/Ag) D. (AgBr/Ag)
25. Fe3+能把I-氧化为I2,但FeF63-却不能氧化I-,这表明_______
φΘ (Fe3+/ Fe2+) > φΘ (Fe F63-/ Fe F64-)
φΘ (Fe3+/ Fe2+) = φΘ (Fe F63-/ Fe F64-)
φΘ (Fe3+/ Fe2+) < φΘ (Fe F63-/ Fe F64-)
无法判断两电对电极电势谁大.
26. 在某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还原剂,若它们在标准状态时都能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此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先后次序的因素为__________
反应速率
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电极电势差.
既决定于氧化剂于还原剂之间的电极电势差,还应考虑反 应速率.
氧化剂及还原剂的浓度.
27. 所谓歧化反应,就是________
某一元素自身发生的反应.
某一化合物内元素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某一元素的自氧化还原反应.
同一元素的同一氧化态氧化还原成不同氧化态的反应.
28. 电对Zn2+/Zn的电极电势随以下变化而增大的是________
A. C(Zn2+)减少 B. C(Zn2+)增大
C. 锌片面积增大 D. 三者都不是
29. 反应3A2+ + 2B = 3A + 2B3+ 标准状态下电池电动势为1.80V,某浓度时,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1.60V,则此时该反应的lgKΘ ________
A. B.
C.
D.
30. 已知PbSO4 + 2e = Pb + SO42- φΘ=-0.359V
Pb2+ + 2e = Pb φΘ=-0.126V
则PbSO4 的溶度积为________
A. 3.40 x 10-7 B. 1.34 x 10-8
C. 1.20 x 10-6 D. 7.70 x 10-10
31. 利用标准电极电势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
氧化型物质与还原型物质起反应.
相应电极电势较高的氧化型物质与相应电极电势较低的还原型物质起反应.
氧化性强的物质与氧化性弱的物质起反应.
还原性强的物质与氧化性弱的物质起反应.
32. φAΘ/V Au3+ Au+Au
根据上列电势图可预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_______
A. Au3+ + 2Au → 3Au+ B. Au + Au+ → 2Au3+
C. 2Au → 2Au3+ + Au+ D. 3Au+ → Au3+ + 2Au
33. 根据溴元素电势图
φBΘ/V BrO3- BrO-Br2Br-可求得
φΘ(BrO-/Br)为——————————
A.1.52V B. 0.76V C. 0.728V D. 0.364V
34. 已知下列数据
Cu+ + e = Cu φΘ = +0.522V
Cu2+ + e = Cu+ φΘ = +0.167V
确定2Cu+ → Cu+ Cu2+的EΘ为——————————
A. +0.689V B. –0.689V C.-0.355V D. +0.355V
35、将反应Ni + Cu2+ = Ni2+ + Cu设计为原电池,下列哪一个为正确的电池符号?_______________
A、(-)Cu | Cu2+ || Ni2+ | Ni (+)
B、(-)Ni | Ni2+ || Cu2+ | Cu (+)
C、(-)Cu | Ni2+ || Cu2+ | Ni (+)
D、(-)Ni | Cu2+ || Ni2+ | Cu (+)
36、为了提高Fe2(SO4)3的氧化能力,可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A、 增加Fe3+浓度,降低Fe2+浓度
B、 降低Fe3+浓度,增加Fe2+浓度
C、 增加溶液PH值
D、 降低溶液PH值
37、在下列氧化剂中,哪些物质的氧化性随H+浓度增加而增强?
(1) Hg2+ (2) MnO42- (3) Cr2O72- (4) Cl2 (5) H2O2
A、(1)(4) B、(2)(3)(5) C、(2)(3)(4)(5)
D、(2)(3)
二、选择题
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_剂,被__________。失去电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剂,自身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下列反应均向右进行:
2FeCl3 + SnCl2 → 2FeCl2 + SnCl4
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
上述各物质中,最强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最强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
3. 根据下列反应Fe + 2HCl = FeCl2 +H2组成原电池,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导线把原电池两极连接起来,将有电流产生.电子流动方向是由原电池的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电流的方向是由原电池的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5. H2O2和PbS的反应中,————————为氧化剂,————————为还原剂,反应的产物是————————。
6. 250C时, φΘMnO4-/Mn2+ = 1.15V, φΘSO4-/H2SO3 =0.20V,若将上两电极组成原电池,写出:
标准状态原电池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电动势EΘ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平衡常数KΘ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已知电池(-)Ag|AgCl|Cl-(1mol.L-1)||I-(1mol.L-1)|I2|Pt(+),该电池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超氧化歧化酶(SOD)是通过催化超氧离子歧化成H2O2与O2的反应,起到减灭生物体中有害的超氧离子的”清道夫”的作用.已知元素电势图:
O2
HO2
H2O2
1.08v
则SOD 催化反应2HO2 → H2O2 + O2 的标准电动势是_________.
9. 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
BrO3-
BrO-
Br2
Br-
0.76V
BrO-歧化生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0. 配制SnCl2溶液时,先加入一定量浓盐酸后再加水稀释,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SnCl2溶液中常加入Sn粒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根据下列在298.15K,酸性溶液中Mn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
MnO4-MnO42-MnO2Mn3+Mn2+Mn
指出上元素电势图中,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KMnO4和NaSO3在强碱性溶液中反应后,溶液呈现________颜色.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配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计算题
1. 298K时下列反应
Cr2O72- + 6Fe2+ +14H+ = 2Cr3+ +6Fe3+ + 7H2O
写出此反应组成原电池的符号;
计算此反应的ΔrGØ298K和298K时的平衡常数K
在PH=2时,其余离子浓度为1mol.L-1时电池电动势ε
(已知φΘ (Cr2O72-/ Cr3+)=1.33V φΘ (Fe3+/ Fe2+)=0.77V)
2. 现有酸性KMnO4和Pb(NO2)2溶液各一杯,选金属铂(Pt)棒插入KMnO4溶液中,金属铅(Pb)棒插入Pb(NO2)2溶液中,已知参与反应物质浓度均为1mol.L-1, φΘ (Pb2+/ Pb) = _0.126V, φΘ (MnO4-/ Mn2+) = +1.491V.
试判断该原电池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完成并配平上述原电池反应方程式,以及两电极反应式
用电池符号表示该原电池,并计算其标准电动势和平衡常数。
3. 当PH=5 , [MnO4]=[Cl-1]=[Mn2+]=1mol.L-1, P(Cl2)=101325Pa时,能否用下列反应制备氯气?通过计算说明之.
2MnO4- + 10Cl- +16H+ = 2Mn2+ +5Cl2 + 8H2O
(φΘ (MnO4-/ Mn2+) = +1.491V. φΘ (Cl2/ Cl-) = +1.36V.)
4. 298K时Fe3+/ Fe2+电极 [Fe3+]=1mol.L-1, [Fe2+]=0.1mol.L-1,和Cu2+/Cu 电极 [Cu2+]=0.1mol.L-1,构成原电池.
已知φΘ (Fe3+/ Fe2+)=0.77V, φΘ (Cu2+/Cu)=0.337V
写出此原电池的电池符号,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计算电动势ε值.
计算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
5. 同一化学反应2Tl + Tl3+ = 3Tl+,在标准状态下可排列如下三个原电池:
Tl |Tl+ || Tl3+,Tl+ | Pt
Tl |Tl3+ || Tl3+,Tl+ | Pt
Tl | Tl+||Tl3+ | Tl
计算每个原电池的电动势
( 已知φΘTl+/Tl = -0.34V, φΘTl3+/Tl = 0.72V, φΘTl3+/Tl+ = 1.25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