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圆滑,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但若真理解其中含义,或许会有所改观 一个人拥有优点好吗?优点很好,几个角突出,显得其他地方都没这么突出了,那换个角度,有缺点好吗?缺点也很好,意味着有个缺角,其他的都不是缺角,但有前补后漏的风险。唯有圆,各项不明显,反而显得自己很明显。优点可以延伸变长,圆也可以增大变大,小圆的时候被称之为平庸,大圆的时候称之为通才....这便是语言的魅力。 滑,意味着没有毛糙,可以顺利地进行。不论是情感处理,又或者是商谈公务应当先保证流畅性,和谐性。 举这么个例子 “我能理解您迫切的心情,我们已经按照流程上报上去了,您的xx很快就能到,我们将做实时跟进,请您耐心等待” 对于了解程序的人来说,这种事情无需多言。但对于知之甚少的人有时候这种沟通是无效的,别人会把你当成高高在上,官话套话,办事不力的表现。 故应当改为:“你他妈的当我不想快点解决啊,都怪上面那帮人磨磨唧唧的处理,处理半天都不行,要是换咋俩来干早干成了,又何苦在这吹西北风” 大部分人没有经历的时候,讲再多的理他人也只会认为是说教,唯有真正看见了,做了,信了,才会认这个理。但避免不了与他们沟通交谈时就要保证他人的逻辑运行正确,尽量讲他们知道的,明白的东西,消除他们对于未知信息的恐惧和抵抗。自己则把事情处理的清清楚楚。要明晰重点是事成,而非争论。在这种场合,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安抚他人的心神,配合你完成事务才是最优解。 和年轻较轻,学识阅历综合程度不高的,直接”发号施令”即可,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他们现在听不出话外音,或者说他们所处的环境就适合被下达命令,而后执行。与其弯弯绕绕,不如直接下令。 2.和现在的他们讲真正的道理他们是听不懂的。最好拿他们最喜欢的数据以及图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加一些看似高档,似懂非懂的专有名词。这也是部分人的商机所在 3.他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很差。由于网络的普及,获取信息的门槛大幅降低。又有追求个性,互联网算法等诸多因素导致看到了一些社会的不全一面错认为是整个社会且不能接受与之相悖的观点,导致处世方式偏向一极化,优质的信息应当将笔墨重点花费在借事喻理,或者是有一套自身可实操的方法论。而非激昂的情绪输出或者是代入式个体案例,当笔力不够饱满,又要说服对方时,才需要各种数据,使对方哑口无言;又或者是调动他人情绪,从而忽略文章的逻辑性,特殊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