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非典型游记】一个人上东京②——再会,樱岛上空的云

2023-06-11 22:51 作者:风格里哦  | 我要投稿

这是一个非常规的“游记”系列,记录了我生命里某些凝结成晶莹之物的时光。时空无定,所有事情未必发生在同一趟旅程,回忆与臆想也没有严格的界限。



这里诞生了让日本走向现代化改革的“明治维新”缔造者们,也埋葬着日本“最后的武士”;

这里出产世界上最大的萝卜和最小的蜜橘,也是日本黑猪与流水素面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日本最古老的古人类部落遗址和文化发祥地,同时又是近代最早让枪支和基督教传入日本的对外开放港口;

这里有《幽灵公主》的取景地,密布千年古树的神秘屋久岛。这里也有象征尖端科技的种子岛,日本唯一的航天发射中心;

最后,我们即将要拜访的,还是一座围绕着日本最活跃之一的活火山建立起来的城市。

樱岛,这是一个浪漫之极的名字,它是鹿儿岛最标志性的景点,一座诞生于26000年前,矗立在孤岛上的活火山。


樱岛火山是日本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频繁喷发,厚重的火山灰常年弥漫在鹿儿岛的空气里。

千百年来,当地的居民早已习惯与之为伴。他们敬畏自然,把火山灰掺入原料做成特色面膜,开发火山熔岩沉积形成的温泉,利用独特的土壤环境种植出世界上最大的樱岛萝卜……以此竭力寻求着与自然的共存之道。

只是每当这座庞然巨物发出低吼时,隆隆声响在云层回荡,鹿儿岛的居民们还是会停下手头的活计,望向海对岸——

那一副好似雪花在燃烧的光景,就像天堂失了火。



“你不准去码头搞一份薯条!”

樱岛上空的云飘在头顶神气十足,它预判了我的预判,调皮的表情和面前正朝我吐舌头的小朋友一模一样。

好可爱,眼前一幕就像是张老照片,世界的美好瞬间定格于此。

今日无事,晴,宜渡海。

在天文馆吃过鹿儿岛黑猪肉汤和滑蛋盖饭作为午餐,一面细细回味着令人幸福的饱腹感,一面穿过弯弯绕绕的小巷,凭记忆踱步来到了港口。烈日笼罩下的街道过曝得晃人眼睛,却也让周遭景色的线条变得无比清晰起来,仿佛给世界加上了一层锐化的滤镜。闭上眼感受咸咸的海风拂面,明明已经快到秋天,耳畔却恍然听到了孩童时代的夏蝉鸣声。

终于,再次站在海边时,总算是阳光明媚的白天。午后的海豚港波光粼粼,我刚好错过了十五分钟一班的渡轮,索性找了个阴凉地坐下来。远处海平面上几艘轮船井然有序地缓缓交错而过,对岸是孤单矗立却仍然填满了空洞天际线的樱岛,火山脚下星星点点的村落与城镇依稀可见。我想象着一位从小生活在岛上,从未离开过的少女,脑海中浮现出了《岛和我们》里看到的一句话——

“为什么明明身在故乡却无法好好生活,原来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是这样的,应该说,可能正因为是故乡才无法好好生活——因为只有故乡的人,才会把你看得那么重要。”

云的故乡……

远处的山顶漂浮着几朵巨大的云团。

“为什么你的同类那么大,那么白,那么漂亮~~?”

我很不礼貌地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

“小小的也很可爱……”头顶传来捏着鼻子的声音,合着云也能夹是吧?

“所以说你很没用啊,人家能遮住一座山头,你甚至都不能帮我挡一挡太阳。”

云没有再理睬我,而是换了一种故作伤情的语调哼起了一首英文诗。

海浪缓慢而有节奏的拍岸声在耳畔立体环绕,令人如痴如醉,我时不时低头看下手机,不慌不忙地等待着下一班渡轮回港。还是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望向对岸的庞然大物,脑海里回忆起自己那篇估计是全网独一份的旅行攻略……我真的足够了解这里吗?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岛上的少女估计是不存在的(这儿有24小时不间歇15分钟一趟的渡轮,只要想分分钟能上岸),但樱岛确实迎来过一位特殊的旅人,而他也有足够的自信能用最好的文字形容出这儿独有的魅力。于是厚颜无耻地跟敲敲任性耍赖,最后终于看到阿B的官博转发,那时得意洋洋的自己还真是可憎的人类啊。

但是作者写下文字的心情确是真诚的,他也坚信唯真诚乃安利之最大法宝。比如他会先忽悠了自己过来一趟,赌一下到底会是滤镜破碎还是梦想成真,所幸这趟旅程得到的是后者。有很多词是远比它的本义要更加稀有、更令人感动的,就比如“虚惊一场”,就比如“如愿以偿”。至少我此刻正处于一种人生少有的、最纯粹的快乐状态,樱岛……真的很棒啊,活火山诶!你以为我们是在讲什么啦?樱岛诶!您听听这个名字有多浪漫……我突然记起了云刚才念的是哪一首诗——

“每一个夜晚,每一个清晨,

有人生来就为不幸伤神。

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

有人生来就被长夜围绕……”

长夜结束了。

“白日做梦……”云还没有说完。

“是如愿以偿。”我接口道。

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午后犯困真的睡过去了一阵,再次睁开眼时面前本来空无一人的草坪上围坐了一圈制服小人儿。难得见到中学生出来郊游的场景,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吃便当,一位老师在给他们录像,一边拍一遍半蹲着后退。结果退到草坪边缘一屁股坐空跌到了台阶下面,周围一阵响亮的哄堂大笑,惊飞一圈想来偷食的海鸟。

等到四处逛了一圈再来到码头时,距离一开始错过后的第四班船都已经快要出发了。

赶紧屁颠屁颠地登上渡轮。

真新鲜,很多年没有坐过大船了。穿行在各层甲板上东瞧瞧西看看,周围习以为常的本地居民偶尔带着友善又好奇的目光打量我。说起来,上一次难忘的渡轮之旅还是在长江上,坐那种住宿好几天的游轮,每到一处新景点就下船游玩半天,晚上回来。当时就喜欢上了这种模式,比起一般的旅行,更有一种自己住的宾馆也在一起移动的奇妙感。当然这种短程渡轮就更偏向于纯粹的交通工具了(其实鹿儿岛也有那种可以乘坐回国的海上游轮),惊奇地发现船上甚至还有特色拉面卖,有点好奇到岸的十五分钟时间真够吃完一碗嘛……爬上顶层甲板,略带敬畏地看着樱岛的轮廓在视野里变得越来越大,渐渐填满了整个海平面。

好……好大的岛。

想到了《crossroad》里的场景,那是新海诚拍过的一个广告短片,可以说是后来大火的《你的名字》的雏形。比起后者我更喜欢那个小故事,尤其是短片改编的小说。里面没有爱情、灾难和超自然现象,只有高考、努力和最真实的亲友羁绊。女主角坐在渡轮上与船长老爸对话之后,笑着背过身去不让父亲看到自己眼泪的场景,仿佛就曾经发生在眼前的甲板上。我一直都觉得,每天坐船上下学应该是一件很帅的事情;而平凡家庭的少女从一座偏远小岛努力考到东京去读大学,则是一件更加酷毙了的事情。

抵达对岸的港口时,看到了介绍樱岛纳凉观光船的海报,想起这辈子还没有现场看过一次日式的花火大会呢。但是家乡也有世界上最好的烟花,每年都能在河边看到壮阔的漫天华彩,从大学城涌出的人流挤在沿江风光带上,那种斑斓光影在众人脸上交错辉映的景象一直印在脑海里。嗯……这么一想好像也就是那么回事嘛,谈不上什么遗憾。

“你就是单纯喜欢热闹而已。”云撇撇嘴道。

“热闹也分很多种的啦~”

我抬头,正好看到它被太阳镶上一层金边的模样。

“咦,你好像一只小狐狸。”

云不搭理我。拍下来发给敲敲,说更像是台湾省或者小鱼干。想起在浦东机场起飞时看到一个猫饼w的那条状态,赶紧告诉小粉丝的偶像,你的猜想没有错哦,真好。

嘿嘿,樱岛上空的云,果然是吉兆嘛。

真正来到岛上,反而有点无所适从的茫然。樱岛的标志性形象就在于海平面上看到的那座轮廓,真当“身在此山中”的时候,你反倒很难直观地感受它了,这大概就是“站在东京塔上反而看不到东京塔”的经典悖论吧(所以想看到包含东京塔的城市景色的人记得去对面的六本木大楼拍哦)……这儿可不是那种随便走走就能绕一圈的小岛,一下子不知道该先去哪里逛起了。

对了,还有恐龙。

之前在旅游手册地图上看到以后就一直惦记着的恐龙公园,差点儿忘了本次登岛之旅最期待的目的地。

公园就建在海边的山顶上,沿着弯弯绕绕的盘山路缓慢爬升,道路两侧被山体遮挡得严严实实,无法借助远景分辨方位,也让心底的期待一点点积累得越来越高。双腿变得越来越沉,我干脆埋头专心爬山,等待在顶峰迎接最后的惊喜。

只要……能……抵达那个地方……恐龙在山顶等我诶。

话说,什么叫做“恐龙自然公园”呢?难不成有活的恐龙?是不是门口还会贩卖20块钱一杯的饲料?……我又开始了明知扯淡的脑内妄想。

“如果有的话,你想看到哪一种?”云好奇地发问。

“合川马门溪龙!”

“那个在日本找不到的啦……”

“是活的就行。”

“真随便。”


我没有理会云的奚落,加快步伐跑上了最后一段陡坡,终于能看到正门了。准备迎接你的贵客吧,侏罗纪公园!

一声响亮悠长的悲鸣——饱含着穿越亿万年而来的迷之哀伤。

是我自己发出的。

……

……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云先生?

我原以为是国家自然地理公园,原来是那种楼下街道游乐园啊。


到底是谁这么想不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把一堆沉重的恐龙模型搬到山顶上来,又为什么樱岛的地图上要标注那么显眼的恐龙公园字样,搞得人如此期待!……这是欺诈!旁边有一对南亚夫妇带着小孩在荡秋千,他们似乎对草地里的恐龙们完全不感兴趣,其中母亲带着怀疑的复杂眼神打量着我。

我找了一架高耸矗立的奇怪滑梯爬上去,孤独地坐在顶端黯然神伤。

虽然有自己加戏的因素,但落差感还是太大了。

我当然知道啦,恐龙早就灭绝了。就算如今真的有复活的恐龙,也肯定被资本家隐藏在太平洋深处的某个岛屿上豢养,不会这样随随便便写块牌子就告知人们开放参观的。

“你错了。”云悠闲地飘在身边,和我一起远眺着海对岸。

“恐龙没有灭绝,当然也就不用被关在公园里才能被人看到。”

我茫然侧目。

“……不用安慰我……”

“别急,不信你屏住呼吸,仔细听周围。”云又开始神神叨叨。

……

“我听到了……下面那个大叔在对小孩用英语说别把汽水撒的到处都是。”

“……笨蛋,再好好听听,自然的声音。”

我无奈地闭上双眼,坐下来静静地感受周遭。树叶在微风轻抚下的低吟、山脚下轮船悠长的汽笛声、公园里游人的嬉闹……还有,听到了——山林深处隐约的啁啾鸣叫,翅膀在枝丫间腾挪的扑扇声。

“鸟?”

我回忆起了远在看到那篇格陵兰睡鲨的文章之前,就已经得知的科学界新共识——当代研究证明,鸟类就是恐龙的直系后代。那些在亿万年前经历了终焉灾变的巨兽们,不仅没有灭绝,反而开枝散叶,继续成千上万地翱翔在如今的蔚蓝色星球上。

“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

我知道云说的是事实,也完全接受并欣慰于会飞的恐龙都活下来了的设定。唯一的遗憾就是,鸟儿都太小了,它们不能替代祖先们的魅力。恐龙这种生物啊,令人着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庞大的身躯。巨物天然适合与远古、岁月这样的字眼相联系,对于恐龙而言,够大才是浪漫啊。

“走啦走啦,别丧气嘛!继续前进下一站!”回到樱岛主场的云简直元气满满。

“啊这,鸟其实就没那么急着要看了……”

“不是鸟,是火山。”

下山以后在停车场遇见一位正在擦拭出租车的老爷爷,随口问了句路,立马热心地拉住我一顿解说,还掏出纸笔来画了半天地图,心想当地居民真是热情。直到最后图穷匕见问打开车门我要不要花两万日元雇他带我环岛一日游,吓得连连摆手致谢,慌不择路地逃进了路边游客中心的一所开放设施里。

这里是岛上记录和研究火山地震的观测所。

好安静。

在入口看到那个实时记录今年火山喷发次数的标牌时,我就已经不由自主地瞬间冷静下来。差点忘了,身后近在咫尺的巨物是一座彻彻底底的活火山。身处岛上之后就无法窥见樱岛火山的全貌,直到走进了这里,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正位于它脚底下的渺小实感。

馆内密密麻麻的监测面板和详尽的模型影像资料,能让任何一个之前完全不了解火山的人产生心情复杂的敬畏感。尤其是一组演示火山喷发之后地表植被演变的微雕模型,从生机勃勃到一片荒芜,以漫长的几十年尺度为单位,时间缓缓地再度治愈大地,从火山岩里冒出微弱的星星点点的嫩绿,直到最后又变得郁郁葱葱。

馆内非常安静,只有偶尔响起的电子音滴答声,这座小小的建筑就像是扣在大地上的一个仪器,在检测着一整座岛,一整座山的心跳。这里游人很少,我耐心地一个人认认真真地慢慢看完了所有外访者能接触到的资料,惊叹于可怕又缺乏实感的现实——樱岛火山的喷发至今仍然如此频繁,如此危险。更令人诧异的是,仍然有如此之多的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岛上,不曾搬离到对岸近在咫尺的鹿儿岛市。这座火山岛上有学校、有企业、有神社、有旅馆……一撮渺小又倔强的人类选择在这一尊危险的巨物背上生息繁衍,祖辈相传。

是什么让他们不愿离开呢?

突然经历了一番自然科教洗礼的我沉默地踏出观测所,慢慢踱步回到海边。良久都沉浸在一些有关宇宙历史的宏大思绪里,直到像是有人重新打开了世界的声音选项,意识慢慢回到现实,喧闹的世界再次焕发生机,扑面而来的南国暖风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好多人在浅滩里戏水,不远处路过的邮轮上用响亮的大喇叭播放着一首奇怪但热血的萨摩风情民谣。

“他们很开心啊。”

我的脑海里还在播放着地震与火山喷发等壮烈场面,突然看到这么日常祥和的一幕,有种自己在穿越进了BOSS战之后开始放片尾曲的动漫大结局的感觉。

“火系角色是这样的,joie de vivre。”

莫名其妙被云这一句玩梗逗得笑出声来,我感受着拂面海峰里咸湿却浓烈的生命气息,似懂非懂。大概,这就是他们不愿离开的理由吧。

坐下来晒太阳,发现今天好久没跟敲敲说话了,问她在干嘛。

原来不是不理人,是一直在做礼物。“nmd,你以为我一天在干嘛!”、“你不要勾搭别的小猫咪”。

心头涌过一股甜丝丝的暖流,对不起云,是我低估世界的美好了。

“And so with the sunshine and the great bursts of leaves growing on the trees——just as things grow in fast movies——I had that familiar conviction that life was beginning over again with the summer.”

当下我在樱岛上,火山没有喷发,阳光明媚,岁月静好,一切都充满希望,这就足够了。此时的我还不知道回国以后会经历一个怎样终生难忘的生日,只是想静静地享受着在鹿儿岛的最后一天。我穿过马路,来到另一处海滨公园,决定就在这儿一直坐到日落再回去。


日落之后。

回到市区的我忍住饥饿,先前往了另一个新目的地。在樱岛上偶遇的一位大叔告诉我鹿儿岛也是可以看到真·恐龙的,准确地说是我想看的那种大恐龙。果然不要轻易言弃呀,于是晚饭都没吃的我站在了鹿儿岛县立博物馆的别馆门口。

虽然也不是活的,但这回可是货真价实的恐龙化石了。来到博物馆四楼,展示室的布局非常有意思,右边是恐龙化石馆,左边是天文馆。我想起了在海边看到的航线标牌,一边前往种子岛,一边去往屋久岛。过去和未来,科技与自然,这二者的元素在鹿儿岛似乎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我认真地观摩起每一块骨头和图片,很有意思,当地频繁的火山活动反而意外地让许多被掩盖了亿万年的遗迹重见天日。

仔仔细细地逛完全部展品后,终于圆满实现了心愿,接下来又去主馆邂逅了更多自然标本和活体小动物。馆内的工作人员本来都在摸鱼打瞌睡,突然听出我是外国人,立马热情地全围了过来,体验了一把VVIP待遇。虽然解说几乎一句也听不懂,但还是很享受地让三位小姐姐陪同介绍完了所有展馆,最后还收获了一小包火山灰留做纪念。还有那位羞涩的旅游协会小哥,答应了他回去后一定写一篇中文互联网上字数最长的攻略来介绍鹿儿岛(I did it!)。


几乎饿了一整天肚子,晚上回到天文馆,决定用一顿极具特色的大餐告别鹿儿岛。这家店把农村土灶摆上了桌面,周围吃饭的还全是老年人,我思索半天也没有想出这个场景具备的现实意义或传统仪式感……好在黑猪肉汤很鲜美,炸猪扒和厚蛋烧也对得起它们并不亲民的价格,就是荞麦面远没有想象中的好吃,一点儿也不筋道(于是最后变成了肉被扫光光只剩下了主食……)。

去超市买了带给雷公和Y少的特产,早早回到宾馆休息。明天就要启程北上了,在离开之前整理好了思绪和见闻,试图写下了攻略里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伏案数个小时后的深夜,我终于如释重负地从桌前探起身子来,对窗外看不见的云说道。

“我为你写了一篇文章,打算放进将来的旅游攻略里。”

云没有接话,但我知道它已经专注地一字一句读了起来。


《樱岛上空的云》

鹿儿岛其实是一个县(相当于我们的省级行政区),有趣的是,它的形状就像是一个镜面翻转的、缩小版的九州岛。如果不考虑某些小岛,这里就是日本主要国土的最南端。处在这样一个微妙的位置,鹿儿岛可以被理解成为离首都最遥远的边境乡下,但同时它又是面向大海,连接日本与世界交流交往的大门。我们所言的浪漫性,正是源自这样一种融合着矛盾与和谐主题的奇妙平衡。

这里不是东京那样的现代大都市,不是京都那样闻名遐迩的和风古城,当第一次从中央车站走出来时,面对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所谓“市中心”,完全找不到任何繁华都市或是著名景点的特征。但鹿儿岛却能给人一种安定的熟悉感,即便你之前明明从未来过这座城市。街上的行人脸上看不到那些大城市上班族们的浮躁与疲惫,却少见麻木或冷漠。更多是一种平淡朴实,却又充满自信与骄傲的表情。再进一步了解鹿儿岛,就会发现原来貌似不起眼的地方竟然也诞生过许多轰轰烈烈的故事,也有着不少冠绝日本的骄傲特征。

萨摩藩主们参与了将日本带入近代化的明治维新,却似乎并未改变这片土地延续千年的风貌。热血的九州男儿们自此打开国门,接受西方的枪炮,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但也正是在这场浩大的社会变革之后,武士们开始走向衰亡。1877年,西乡隆盛,这位明治维新最初的缔造者和最后的反抗者,领导了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战役。正如他自己所预料的那样,这场战役命中注定地失败了,最后的武士在这片日本最南边的小岛上谢幕,而近代日本却从此走向了强国之路。

这就是为什么在鹿儿岛的任何角落你都能看到西乡隆盛的身影,雕塑、书籍、漫画、零食特产、各类周边……这里的居民发自内心地崇拜这样一位代表矛盾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他们似乎能够辩证地理解那些对立又统一的复杂命题。就像这片土地,从热血而悲壮的萨摩藩,变成了如今童话般名字的鹿儿岛。在城山脚下西乡隆盛雕像对面的中央公民馆隔壁四楼,左边是恐龙化石展示室,里面有大量珍贵的恐龙骨架及化石展览;而在它隔壁,就是天文科技展示室,房间里摆满了火箭模型和科普资料。当在海豚港漫步时,你也会不经意间发现这样的路牌,上面有一座火箭和一棵古树,底下写着——通往种子岛or屋久岛。过去与未来,自然与科技,这些宏大而对立的主题,有意无意间在此处得到了完美的平衡。这就是鹿儿岛独特的魅力所在,它既落后又发达,既传统又激进,看似悠静而平凡,实则蕴藏着热情与变革。

但是这些与浪漫又有何关系呢?当我们穿过平静祥和的市区来到海边时,或许就能找到答案。看,对面突然就出现了一个占据视野的庞然大物——它就这样沉默地矗立着,既是一座山,也是一座岛。而这里的人们,选择用日本的国花为它命名。

樱岛。

在key社的那部《A.I.R》中,走在海边的神尾观铃用这个词来解释她为什么会喜欢恐龙,因为,“罗曼蒂克——它们是经历漫长的繁盛之后,迎来了自己终焉的动物。”——所以有关于樱岛的浪漫,并不是那些小资调调的矫情,而是一种厚重而深沉的凛然——樱岛之上无樱花,樱岛上空没有云,那是质地坚硬、不溶于水的火山灰。这座岛屿底下翻腾了数万年的岩浆、对岸博物馆里那些沉睡了百万年的恐龙骨架、南边屋久岛上6000多年树龄的绳文杉、种子岛上飞船耸立的“宇宙中心”……它们都代表了人类那些超越了民族的共通情怀,这种情怀不是樱花和服这类的表层意象,而是某种更深刻的,象征着对于自然敬畏尊重同时又狂热般着迷的浪漫主义。

当我们乘着渡轮环游樱岛时,当我们在岛上漫步时,除了火山口那弥散着的浓浓白烟,似乎很难对眼前这座就位于自己脚下的活火山产生什么实感。山脚下,海边,明明密密麻麻分布着房屋。这里有学校、有商场、有农田,他们明明就定居如此,而没有选择迁徙到对岸去,所以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如果走进樱岛港附近的游客中心,你会发现门口有八块显示屏,上面不停闪烁着各类火山口的实时观测数据,旁边的记录板上清楚地记载着去年和今年至今的喷发次数,那些数字往往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也许只有在这样的一瞬间,我们才会想到自己立足之处是一头有生命的可怖巨兽,它滚烫的热核从未停止过翻涌。

但樱岛的居民们不是小说《岛》里提到的那座斯皮纳龙格岛上的麻风病人,他们健康,强壮,勤劳,自信。这里的地底虽然有比麻风病可怕千百倍的事物,但只要自然仍旧愿意维持平衡,人类就没有离开故乡的理由。岛民们世世代代居住于此,一旦火山真正苏醒的那天,就像在此迎接自己最终命运的那群武士一样,整座岛也会迎来自己的终焉——这就是独属于樱岛的终极浪漫。明明终年弥散在空气里的火山灰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定期清理、明明对于火山的监测与设施维护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和一刻都不能松懈的人员坚守、明明这座岛在过去的咆哮曾经淹没了象征神明的鸟居、明明谁也无法担保未来自然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但你能感受到,鹿儿岛人并不害怕——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可爱的火山卡通形象,到处都是与火山有关的周边。他们不顾室外漫天飞舞的火山灰,发明了有趣的流水素面;他们在纪念馆里用标本做出火山喷发后数百年的演变科普,从一片萧条的荒芜到重回郁郁葱葱的繁茂,然后骄傲地在旁边写下“时间能够治愈一切”;他们用掺杂了火山灰的土壤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萝卜,又用这些萝卜喂养出了闻名全国的黑猪;他们用火山熔岩来煎焙咖啡,挖出地下温泉修建起旅店;他们将熔结凝灰岩砌造成工厂与桥梁,把火山喷出的白砂烧制成砖块用于建造童话一般的电车绿地轨道;他们用笃姬的卡通形象来代言火山灰面乳,把Q版的西乡隆盛与黑猪玩偶放在一起向游客推销,把这些严肃的历史人物变成了自己家乡的超人气代言偶像;他们像最固执的祖辈们那样千百年来与自然维持着共存,低调地偏安一偶。同时却又从不抗拒从枪支到火箭等一切外来事物,用最大的热情招待着从全世界渡海而来的访客……

如同永不熄灭的樱岛火山,飞扬的灰云诞生于滚烫的热核,弥散天际,最终又归于尘土,肥沃大地,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真酷,真浪漫。


良久的沉默后,我忍不住开口。

“怎么样?这算是我写给你故乡的情书,送你了,喜欢吗?”

没有回答。

我一抬头——

天上空无一物。

原来已近天明,离开的日子到了。万里无云,差点被灿烂的阳光闪瞎了眼。

“……好吧,我当然知道你本来就是空空如也嘛。”我自言自语地补充道,“那么……再会了!樱岛上空的云!”


在我动身离开时,身后渐远的樱岛上空有人莞尔。

“我不是云,我是火山灰。(੭ˊᵕˋ)੭”





上篇:最南端,龙宫传说与鹿儿岛童话

下篇:北上,大阪难波王!


【非典型游记】一个人上东京②——再会,樱岛上空的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