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漫长浩大的战争——足足打光了六代人积蓄的力量!
看到标题人们大多想到的就是匈奴之战。我们通过匈奴之战能想到的就是为什么凭着六代延续的力量,发展壮大的汉朝和有着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以及手底下有着众多名将如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他们凭着历史上如此强大的国力。仅仅只和人口是汉朝人口1/60的匈奴一国最终才打成一个平手?而需要令人反思的便是,究竟是什么决定着国家之间的战争成败?

在西周末年,中原地区遭到了少数民族的抢掠,犬戎一族曾经就杀进西周城镐京,杀了皇帝掠夺了财产。到了春秋战国之时,赵国就有效地抵御了少数民族的入侵,秦国的大将蒙怡带兵30万在北方抵御。并且在赵国等其它国家的长城基础上又大规模的加筑了新的长城,延至万里。长城和年400毫升的降水量十分吻合,在秦之后因为北方的土地在逐渐沙化,年400毫升的降水量线有部分南移了。在年降水量400毫升线和万里长城以北的地区,降水量相对来说是很少的,成为了天然的游牧场所。在长城以南的地区则是以汉民为主的农耕地区,在秦朝完成统一之后,匈奴也形成了空前的统一的状态。
汉高祖统一天下不久之后就曾被将近四十万的骑兵困在了平城,最后才侥幸逃脱。但是当时情况却十分狼狈,并且在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期,汉朝对匈奴始终呈卑微的身份对待。
在吕后执政之时,就算面对单于的公开侮辱也没敢贸然与之对抗。对于汉朝来说除了不敢与之公开对抗之外还有当时的政权结构没有完善,并且整个经济也没有完全准备好。面对匈奴如此大的骑兵阵仗,中国历代在汉武帝之前也没有任何利用骑兵对抗的经验,并在秦朝统一之时虽然发生过双方都有着近百万的战斗力。
但是作为进攻的那一方和防御的那一方都可以就近调动兵力和筹集物资,并且双方的情况都十分明确,这和汉朝与匈奴那一战是无法可以相提并论的。匈奴和少数民族大多是利用的骑兵,来如影去如风。这让整个北方的边境地区都可成为战线,这样的情况就算汉朝如此强大还是使之忍气吞声长达了五代之久。然而这同样也是加强国内军事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建立骑兵的重大过程。
一个国家若是长期只存在强劲的步兵师,是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可以转变成强大的骑兵强国的,军队其性质的转变是能牵扯进一系列的社会配套设施的转型。其中是最最基本的经济模式和政权模式的转型,如若是一个强大的陆地国家是不会也难以建设出一个海军之国,就算建立成功了也不能长时间持续下去。在汉武帝时期,极大顺应了当时的要求,踊跃出很多优秀的将士。其中包括有卓越指挥能力的卫青和霍去病,以及有着十分精准箭术的李广,和在战场上用稳打稳扎取胜的程不识将军等等。再加上又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和到位的后勤供给。世界上最好战的莫过于游牧民族了,由于长期处于400毫升降水量以北,主要以养牧业为主。再由于他们长期食用肉类和大量放牧,因此他们体格十分健壮,善于利用马上战术。但他们容易受到天灾的影响,于是开启了对周边的掠夺之战,他们如猛虎下山般的威力势不可挡。就算在草木茂盛的时间段,他们也会为之后突如其来的天灾做准备伺机抢夺。

汉武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长达数十年之久,当时的汉朝经济和力量均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是当时最为紧凑和坚固的社会结构。与人口仅仅只有几十分之一的匈奴最终拼了个两败俱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