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作你/妳是《夜路》原作者William Lindsay Gresham的角度想,不觉得奇葩才怪

在做《夜路》这集前的收集海外信息时…
看到其中一则文章在称这个作品是“厌女”的,我一时楞住,因为我怎么都没看到有明显的厌女/ misogyny情节?莫非是我瞎了?
由于现在太多的…该怎么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在贩卖或作贱各种比方:平权、厌女、顺性、同性、跨性…等等等等的“议题”,所以下意识的蛮反感又在借“厌女”抹黑这个作品,只是当我细看了数据后。
哎呀呀!还真得是我没看出来,但我先说明这资料中整套意思我并没那么认同,这会在最末说到。
《夜路》这作品是1946年的小说改编的“玉面情魔”(因此中国对《夜路》这电影作品的翻译就是“玉面情魔”),而也在1947年推出了黑白电影,所以《夜路》并非第一次被翻拍成电影。
在这作品中Dr. Lilith Ritter就是标准版的蛇蝎美人,而…
1- 她引导了男主角步向魔化。
2- 她同时是男主角金钱、欲望、暴力、成功、坠落、渴望的象征符号。
3- 女性不该同等男性般拥有地位、智慧、金钱、好的外表。
4- 女性也有权力成为反派而且不该被质疑。
这就是文章中所指出的“厌女”的核心,可要知道这不是瞎掰的,而好莱坞也的确在早期有着这些非常性别/性别气质/种族歧视的模块化剧情和人设的配置于剧本中。
在我看完了信息后是保留了“性别刻板这个议题放在这期的《影视剧诚实说》”。
首先我必须要讲,我不认同好莱坞的那套游戏规则关于各种歧视的“设定”,只是它们也在逐渐的改善。
但我也必须要站在编剧的立场去想,就是…
「能不能让我好好说我要讲的故事?就因为政治不正确要我大修人设和情节,那试问我创作的自由又在哪?况且…我没那些歧视的动机,那为何要不停地帮我幻想二创或同人化我的作品,再用你/妳们所谓的现代议题来打击我?或任何你/妳们想打击的人?」
就比方《夜路》对我来说…我眼中男主角的人设,是因为儿时的虐待(可能),而让他成为一个从来不是本性善良但又不会太坏的角色,在他人生路上却被自我的欲望给“鬼遮眼”,然后对应到他后来的结局。
环境和Lilith只是外在因素,命运和他自我的选择才是让他对应到后来的果。
所以从来不是因为Lilith这单一因素导致的,而身为观众的我也未曾这样看待或作想。
懂吗?
所以根本不如厌女的那数据所示,或许…它只说对的其中部份。而更明显地也只是要透过《夜路》达到倡议反厌女的主题而已,若是这样这就是扭曲而且…
蛮烂的。
换作你/妳是《夜路》原作者William Lindsay Gresham的角度想,不觉得奇葩才怪。
#夜路 #玉面情魔 #影视剧诚实说 #WilliamLindsayGresham #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