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美学细节火出圈!拒绝“韩风”、“倭风”,网友:历史剧卷起来!
///// 美术宝艺考 /////

古装剧终于开窍了?
《显微镜下的大明》实地取景,
青瓦白墙、烟雨江南、
古朴雅韵、极富烟火气息,
尽显中国古代美学!
每一帧犹如绝美水墨,
服化道高度还原明代历史。
网友纷纷泪目:
“像历史书里走出来的一样!”

最近好像很流行“反腐风”,
现代反腐剧《狂飙》让全民“中毒”,
古装反腐剧《显微镜下的大明》又来了。
《显微镜下的大明》主演张若昀、戚薇,
携手一众老戏骨,
演绎明代平民追查“丝绢案”的故事,
开启拨乱反正之路。



这部剧改编自马伯庸创作的同名历史类纪实文学。
以普通平民的微小视角,
讲述了一段明代基层吏治乱象的事件。
它就像一台显微镜,以小见大,
从细微处展现真正的明代中国。
剧中的诸多细节更是让网友感叹:
“太细了,够真实!”


《显微镜下的大明》采用实景拍摄,
取景古文化村落诸葛八卦村与文化遗址卢宅。
白墙黛瓦、精巧雕花、
披檐木门的徽派建筑、
九进纵深、面阔五间、
古色古韵的深宅老院,
处处都是中国文化的沉淀,
如梦似画,令人着迷。
让人看了就想走进村落古宅,
感悟纯正的中国韵味。




烟雨濛濛的江南水乡、
车水马龙的市井街巷、
金穗稻香的乡间田野散发着人间烟火味。
这些美如画的镜头仿佛带领观众穿越时空,
抚摸古老的墙面,触碰历史的痕迹。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色调和构图层次也十分讲究。
田野采用明媚青绿色色调,
展现生机勃勃之感;
镜头转向市井时采用暖黄色调,
弥漫着生活气息;
进入官府时又采用暗灰色调,
将人带入到严肃紧张的剧情中。



对称、景深、留白,
每个镜头都体现着创作团队的审美水平,
随手截图就可以当作壁纸。
色调的叠加变化、强烈的视觉冲击,
让画面极具感染力,传递着意境情绪。



这部剧值得一提的就是服化道,
参考大明史书,颇为考究。
主角帅家默穿的是明代普通百姓的粗布麻衣,
在当时叫做裋褐,
是一种用粗麻布做的衣服,
一般是古时地位卑微的人穿着,便于劳作。
身为平民的帅家默,
脚下穿的是草鞋或麻鞋,
头上戴的配饰是古代用于算术的算筹,
符合他数学天才的人设。


角色秀才丰宝玉穿戴的帽子,
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这种帽子被大量古装韩剧照搬,
其实它是源自中国宋代,兴盛于明代,
名字叫作直檐大帽,
是明代官员的一种便帽。
古代大量文学作品中,
都出现过头戴直檐大帽的官员。


戚薇饰演的丰碧玉,
展现了明代普通百姓女子的服饰、
主要以布袄、布衫、布裙、背心、长袄等为主,
朴素简单。
因丰碧玉经营餐饮店铺,
所以经常佩戴古代围裙和襻膊。
襻膊是一种挂在颈项间,
用来搂起衣袖方便操作的工具,
宋人记厨娘事就提及到用襻膊进行烹饪,
只是在日本的动漫和影视剧里常出现,
所以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日本发明的。

网友细心地发现剧中士绅范渊带过眼镜,
有人疑惑:“古代有眼镜吗?”
其实在典籍的记载多次出现过眼镜,
当时名为“叇叇”,
明人撰画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
也有戴眼镜的人。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它尊重历史,
如同剧名一般用“显微镜”拍摄,
从场景、服道化、演员上都精益求精,
在细微处还原历史,
也让更多人了解了传统文化。



现在许多的古装剧非常敷衍,
剧情狗血、服化道夸张、
演员演技做作,
甚至是亵渎历史文化,推行倭风,
大家渴望《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样优秀的剧作,
能够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本文介绍、评论及说明观点及内容
编辑 echo
排版 echo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点赞投币分享吧
更多精彩尽在美术宝艺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