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6《真假美猴王》剧本:时间线错乱

2022-04-04 23:03 作者:绿柳山庄灵芙醉客  | 我要投稿

《真假美猴王》的相关情节,在《西游记》原著中占三回篇幅,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单元,争议点主要在于假悟空六耳猕猴的来历和寓意。

86《西游记》的编剧为了说清这个问题,原创出了六耳猕猴为了“扬名”而与蛇精做交易的情节。这一情节在后来补拍的正剧里彻底删了,但至少能说明,在编剧心中,六耳猕猴就是一只客观存在的实体猴子,拥有跟孙悟空五五开的战斗力。浙版《西游记》把六耳猕猴设定为悟空恶念外化后产生的另一个自己,98动画版也是如此。张纪中版《西游记》的设定是六耳猕猴占据了孙悟空二心位置而企图将其取代,属于实体猴子趁虚而入,最后的结局跟86版剧本一样,都是六耳猕猴归隐山林。86版《西游记》补拍集没有对照剧本拍,六耳猕猴跟原著里一样被打死了,张纪中版对六耳猕猴结局的处理却很符合86版剧本设定。

那么,原著究竟想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单元在剧本中只有一集,在补拍的正剧中却被拆成了《师徒生二心》和《真假美猴王》两集。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在补拍的时候对原著有了新的理解,发现这一单元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故事来讲:第一阶段是孙悟空和唐僧关系破裂,第二阶段是假悟空事件让师徒和好如初。这样的情节脉络其实是在照应前面的白骨精、黄袍怪单元,同时还照应了之前的两界山杀六贼故事,通过情节的照应,凸显人物应对挑战和突破自我后的成长。

第五十六回标题《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正是在照应前面的《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之前是孙悟空跟唐僧第一次闹矛盾,到这里已经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因为孙悟空刚刚拜师不服管束,第三次是因为孙悟空证明实力后唯我独尊、再次不服管束。书中唐僧是因为孙悟空的卖弄手段、白龙马撒欢脱离队伍才被强盗吊起来。而在遇到白骨精之前,也就是四圣试禅心单元,孙悟空用相同操作捉弄过唐僧,可以看出孙悟空又不尊重唐僧了,也是为他再次被贬退埋下伏笔。

照应之前的情节,唐僧一如既往地懦弱、一如既往地说话砸锅、一如既往地为了求生而撒谎出卖徒弟,确实是个软柿子。到这里,86版剧本中孙悟空并没有变成小和尚,而是以真身形态出现,张纪中版和浙版孙悟空也都是以真身面对强盗。86电视剧尊重原著,让孙悟空变成了小和尚,但唐僧降智了,原著里唐僧第一时间就认出小和尚是孙悟空变化,也算跟徒弟有默契,电视剧里唐僧大睁着眼睛问小和尚是哪个徒弟,就太傻了。

跟前面杀六贼做法相比,此时的孙悟空已经相当克制了,没有赶尽杀绝,而是被打了一顿之后才用金箍棒打死其中两个强盗示威,够有进步了。这一段浙版西游记相对而言最符合原著。但即使如此,唐僧还是对孙悟空尖酸刻薄,甚至极力为自己开脱责任,把杀人罪名全部归到孙悟空身上。86版剧本为了美化唐僧,把唐僧的自私台词“转让”给了猪八戒,正剧也是这样处理的,把原著中唐僧那令人无语的祷告删掉了,改成了唐僧和猪八戒对孙悟空的抱怨。而原著中,连猪八戒都没有抱怨什么,只是唐僧在碎碎念,的确太烦人了,难怪孙悟空会被气得口出狂言。

唐僧师徒借宿杨老汉家的情节,86版电视剧和原著最大的区别就是原创了杨老汉儿子杀妻的情节,为孙悟空打杀他提供了正义性。其实这一集剧本里还增加了一伙强盗打劫客商的情节,也是把孙悟空打死他们表现得更加有理。但电视剧的处理其实是有问题的,孙悟空眼睁睁看着强盗妻子被杀而不营救,哪怕暗中施法阻止一下也好,袖手旁观就太不像齐天大圣了。其实强盗杀妻情节在剧本中安排得更合理。剧本中孙悟空发现了蛇精的踪迹,一直在屋里保护唐僧,并不在强盗妻子被杀现场的窗外,是强盗妻子死前的声音惊动了孙悟空,才让他发现了强盗的踪迹,但并没有对他们下手。

86版剧本中,是孙悟空通知师父师弟连夜出逃,但正剧尊重原著,依然让杨老汉通知唐僧师徒逃命。孙悟空既然选择了跟唐僧一起逃命,说明他最初真的没打算赶尽杀绝,只怪这帮亡命徒记吃不记打,居然敢主动追上去送人头。孙悟空一口气打死三十多人当然不对,像原著一样割了杨老汉儿子的头在唐僧面前耀武扬威更加不对,但对当时还不够成熟的孙悟空来说,这真的是忍耐极限。

86版剧本里,强盗只有七八个人,且增加了孙悟空对强盗劝善的情节,浙版和张纪中版也都有劝善情节,可惜86补拍集把劝善情节删了,没有在这方面进一步美化孙悟空。

关于孙悟空被赶走的情节,86版剧本的创作者是有想法的,它按照原著设计了孙悟空在天上想到自己无路可去、想回去求唐僧的情节,但后面紧接着就是唐僧被一个“孙悟空”打晕。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打唐僧的事情有可能就是真悟空干的。但补拍集没有这样处理,而是让孙悟空出现在唐僧面前求收留,被拒绝后离去,然后是唐僧被“孙悟空”打,确实也有设置悬念的作用,只不过比剧本弱一些。

为了设置悬念,86版剧本和电视剧把孙悟空落伽山诉苦的情节扔到了假悟空打跑沙僧之后。这其实造成了一个bug:孙悟空被赶走后第一时间去了哪里就彻底成谜了。原著解释的很清楚,孙悟空被赶走后就到落伽山找观音诉苦,观音收留了他,等到沙僧找到落伽山告假悟空的状,已经是四天以后了。电视剧并没有交代假悟空打晕唐僧、抢走行李回花果山造假、打跑沙僧期间真孙悟空去了哪里,几乎是孙悟空刚诉完苦,沙僧就赶到落伽山告状,时间线有点混乱。

而86版剧本的时间线,则更加混乱。剧本中,唐僧被假悟空打伤后,就被蛇精抓走了。蛇精要吸唐僧的阳气,需要吸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成仙。在沙僧被假悟空打跑后,蛇精已经吸了二十八天。悟空三人和观音救了唐僧时,唐僧奄奄一息,似乎已经快满四十九天了,时间跨度大得吓人,难怪补拍的时候把蛇精的情节删干净了,确实讲不通。

虽然有时间线bug,但剧本还是填了一些原著的坑,比如沙僧面对假悟空和花果山群猴的围攻居然能顺利突围,这不太符合沙僧的战斗力。剧本说清楚了,是因为花果山大马猴发现了假悟空不对劲,故意放水让沙僧逃生。缺点是把假悟空的文化水平黑得太惨,连通关文牒都不会念,补拍集还是尊重原著,让假悟空识字了。

剧本中蛇精的情节被删后,补拍集按原著把唐僧安排在一个老妇人家借宿和调养身体,还增加了猪八戒抢东西吃的无聊段落。原著中,此时猪八戒进步很大,不但学会了化斋,而且礼数周到,已经是个靠得住的徒弟了,跟之前波月洞单元偷懒睡觉的呆子截然不同。电视剧又原创了唐僧受老妇人开导、丢下沙僧直接上路的情节,不知道想表达啥,确实很硬伤。

两个猴王到处识别真伪的情节,86版剧本基本按原著写,只是简化了不少,不如补拍集叙述详细,且把两个猴子回去找唐僧的情节删了,因为剧本里唐僧已经被蛇精抓走了。补拍集里依然设计了两个猴王见唐僧的情节,只不过场景从老妇人家变成了野外,且原著里是沙僧回去后二猴王才到,电视剧里改成了二猴王走后沙僧才找过来,唐僧念紧箍咒辨真假的情节也删了。此外,补拍集这一集把观音的智商降得太严重了,面对两个猴王的争吵完全是随声附和的尴尬状态。浙版陈冲饰演的观音更淡定一些,但还是智商太低,居然公开对木叉说要用紧箍咒辨别真假,假悟空听不到才怪。原著和86版剧本中,观音都是悄悄告诉木叉她要念紧箍咒的,但六耳猕猴听力超常,还是听到了,所以知道装疼。不把真孙悟空疼死,的确无法揭发假悟空。

 这一集的拍摄地点比较多,包括河南的嵖岈山、张家界的宝峰湖、绍兴的兰亭等地,内景是在八一厂的摄影棚里拍的。续集的拍摄是分成两个组,一个是文戏组,一个是武戏组。文戏组执行导演和总摄像是王崇秋;武戏组的负责人是曹荣,摄像是唐继全。

两个悟空的打斗,有的是在实地里打,有的是在蓝幕前面打,再进行合成。威亚在这一集使用的比较多,关于搞特技的队伍,剧组请来了国内顶尖的刘绍春的特技团队,后来这个团队经常给张艺谋、陈凯歌等知名导演的戏搞特技。正是因为水平高,所以在一些看似没有条件吊威亚的地方,他们也能想出办法来。

比如在绍兴拍戏时,就在剧组住的招待所旁边的桥头,刘绍春他们租借了一个非常大的吊车安装设备,搭起来很高的架子,让两个悟空从底下就开始旋转,上升、旋转再降落,在空中实现360度转体对打,反复升降。

文戏组里的真假悟空是两个人,武戏组里的真假悟空也是两个人,这就是四个人,一个演员是根本无法实现这种拍摄的。文戏这边,比如说在绍兴兰亭,观音竹林的莲花台旁,就出现了真假两个孙悟空的镜头,这就是两个人演的。

凡是画面上出现两个悟空的地方,就一定是不同的人演的,并不是对一个人拍了两遍,再将两个镜头合成。前面《除妖乌鸡国》那集,出现了两个唐僧,那就是将迟重瑞拍了两遍,再合成。这个镜头之所以能这样处理,是因为两个唐僧并没有动作上的交集,合成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但仔细看的话,其中一个唐僧的手指被合成镜头“切掉”了,其实是有穿帮的。而《真假美猴王》不行,两个悟空交织对打的镜头太多了,如果用后期合成处理这种办法,比直接用两个人来演还困难。

文戏组的悟空,一个是主演六小龄童,另一个叫丁健,是中国京剧院的演员,在戏曲舞台上多次演过孙悟空,在剧中演过火德星君,后来也在央视拍摄的《宝莲灯》、《魔幻手机》及《宝莲灯前传》中扮演孙悟空。镜头中,但凡两个孙悟空的全景,就都是两个人演的,不是六小龄童和丁健,就是武戏组两个武术演员。凡是到了猴子近景的时候,给的就都是六小龄童的脸了。所以每次全景拍完两个人以后,必须要补一个六小龄童的近景,这样就看不出来是不同的人演的了。

86补拍集的这一集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好:谛听由兽变成了人;观音本来在南海见过两个猴王,却又突然出现在灵山,还一脸懵地盯着俩猴王看半天,似乎之前毫不知情;如来还没说破哪个是假的,只说假悟空也是一只灵猴,假悟空就不打自招地企图跑路了。这些问题在剧本里是讲圆了的,只是扑拍集没有按照剧本拍,反而有了新问题。

关于六耳猕猴,它在原著中就是实体,被孙悟空打死后就绝种了。但这个故事确实是在隐喻人成长过程中“二心”的争斗。“二心”放在儒家理学层面就是“人心”和“道心”,放在佛家层面就是“真心”和“妄心”,这些都对。中国的哲学系统虽然庞杂,但核心理念都是差不多的。正因为六耳猕猴象征着孙悟空成长道路上必须克服的妄自尊大和目中无人,所以自然有着跟他五五开的实力。《西游记》中的混世四猴其实各有所指:灵明石猴就是孙悟空,“灵明”大概是“灵台空明”的意思,对应孙悟空学艺的“灵台方寸山”和“心猿”称呼,都是象征人心,而“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说的是孙悟空成长第一阶段的追求,到灵台方寸山寻找本心,终于学会了随天地变化之术,学会了移星换斗的神通;赤尻马猴通臂猿猴是孙悟空手下的得力干将,也是孙悟空的长辈,曾指引孙悟空外出求学和龙宫求宝,隐喻孙悟空成长二阶段、三阶段的追求。“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指孙悟空学成本领后为求不死而篡改生死簿的经历,这一点从他和假悟空下地府查不到猴类名字的情节也可以相互印证,确实是在照应前文;而“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说的是取经路上的孙悟空,不畏时光流逝、不畏惧山高路远,所以能“拿日月,缩千山”,路上要明辨善恶,打抱不平,所以有“辨休咎,乾坤摩弄”。但在此过程中,能力强的人容易自我膨胀,容易忘乎所以,容易由此产生难以战胜的魔障,那就是六耳猕猴,因为“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所以知道孙悟空的心魔所在,趁着孙悟空与唐僧矛盾激化的空档冒充孙悟空作恶,从而以假乱真。其实,张纪中版西游记对六耳猕猴的解释是最到位的。

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就等于克服了妄自尊大和自我膨胀,重新以平常心效力于取经团队。从这以后,紧箍咒就再也没被念过。


86《真假美猴王》剧本:时间线错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