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老师的自白
一名小学心理老师的自白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让家长觉得孩子心理健康”
心理老师就是顶着名字,替家长监控学生,替领导传达命令
心理老师就是学校的“免责声明”,表达着学校努力了
心理健康领域开会时总强调“育人育心”
而在酒局上,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家长觉得孩子心理健康”
心理老师的两大雷区,一个是性教育,另一个是校园暴力
两个被投诉的概率极高
我刚进入学校,就遇到了前者
当时五年级组的男生传阅不雅图片,四个班主任都气疯了
班主任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互相检举,最后发现了一个源头
班主任都是女老师,管起来也不方便
所以问题任务就会交给心理老师
班主任是为了找罪魁祸首,而心理老师不是
先去肯定一件事,“传播图片不可能只有一个人呢”
这个孩子眼睛放了光,说“老师逼他们说一个名字,而我不是那些人的朋友”
有了信任,接下来就顺利了
我们一起了解了事情发展程度,一起搜索了女性穿搭
理解欣赏女性美,而不是偷窥女性隐私
最后,学生没有受罚而开心,还说了句谢谢
心理老师会认为这是成功的访谈,而领导不会
领导认为,学校要的结果是“停止传阅”
而不是“学生和老师一起看了那种图片”
心理老师,认为“制止是不够的,越强调越好奇”
领导认为“在整个城市,你不可能在任何一所小学听到“性”这个词”
当心理老师试着用自己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
就会发现心理老师的活动范围很窄
心理老师不好做,但是岗位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种家长控制欲的投射,为了更好地控制孩子
5月份实习期结束,我也离职了
在小学这几个月,我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在某些学校看来,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维持这种表面阳光的氛围”
在离校的那天,孩子们将我从办公室一路送到校门口
那个被检举的孩子小声在我耳边说“谢谢老师没有冤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