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空虚该如何填补:求诸于外?求诸于内?
《空洞的心——成瘾的真相与疗愈》是加拿大知名心理学家、医生兼作家的加博尔·马泰(Gabor Mate)所著的一本关于物质成瘾的著作,内容涵盖成瘾患者的精神现状和成长经历、成瘾的过程与成瘾性人格、成瘾的大脑状态与生物学机制、成瘾的疗愈以及对于成瘾患者的建议与关怀等方面。
本书的英文名《In the Realm of Hungry Ghosts》非常形象。当我们处于成瘾状态时,我们的内心里就像是住下了一个饥饿且永难满足的幽灵,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空虚时,会对我们发出很难去抵抗的诱惑。

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同时涉及了成瘾的生物学、社会学和医学等问题,在一篇书评中很难面面俱到地提及。本文主要选取本书中第4章“你不会相信我的人生故事”、第25章“自由选择与选择自由”和第26章“慈悲与好奇的力量”为主体谈一下阅读中的共鸣与感悟。
第4章“你不会相信我的人生故事”
在本章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即使是笑着的时候,眼中也充满了悲伤”的主人公塞丽娜,她深受物质成瘾的困扰而无法自拔。她很少向人去分享她痛苦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即使她需要依赖医生的美沙酮处方来维持生活,但在她的眼中,医生却并不只是一个治疗者,同时也会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和带有批判眼光的评判者。
人们很少会设身处地地去倾听并共情成瘾者既往所经历的痛苦生活。而 “在曾被虐待和忽视的孩子正在生长的脑回路中,深深刻印着恐惧和对有权力的人的不信任”。因此,他们潜意识里对他人和社会充满了不信任,他们会认为并没有人会相信他们的人生故事。因为“You wouldn’t believe my life story”,因此关闭内心成为了他们绝大部分人的选择。
第25章“自由选择与选择自由”
进一步地,在第25章“自由选择与选择自由”中,作者首先澄清并界定了所谓“自由”的具体含义。在心灵的内部世界里,自由不仅仅包括能够成功获得我们想要的,也包括能够不屈从于即时的冲动。这两个能力相辅相成,共成一体。
而在成瘾患者的大脑中,负责冲动调节的部分早在成瘾发生之前就已发育不良,并且会因物质滥用而雪上加霜。面对冲动,成瘾者的大脑将会违背理智、违背个人意愿去支配他们的行为。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深陷成瘾漩涡中的人们并没有精神上的自由(psychic freedom)。
如作者所言,”成瘾本身是一个连续谱,大多数人处于这个连续谱中的某一点,其中一端是对于破坏性习惯的沉迷,另一端则是全然的觉知和不执着。同样地,自由选择也可以被视为一个连续谱。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处于完全正向的、全然觉知并始终自由的那一端。”在这种情况下,将人们进行简单的相互比较不仅是无益甚至可能是带来负性伤害的。我们不能以常人的标准来评判和要求成瘾者。而相比之下,一句善意的话、一段关于爱的记忆、一段新的正向的关系,却会对人的精神力量和内心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应站在局外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简单的道德批判,而真正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共情、鼓励和支持,使成瘾者过上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
第26章“慈悲与好奇的力量”
本章的英文标题为“The Power of Compassionate Curiosity”,此处的“好奇”并非是一种猎奇的心态,而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关注和关心。作者在这一章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坦言他自己也感觉到始终无法彻底克服的成瘾倾向,并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对有类似问题的人“有充分的爱心、足够的接纳和极度的耐心”。而对于每个人而言,向内求诸于己,我们对于自己也应该有充分的爱、接纳和耐心。
其实,我们的内心就像是一个花园,里边既有鲜花,也有杂草。我们要关注并勤于打理自己内心的花园。丧失自我关怀对于我们的精神健康极为不利,我们要用诚实、爱和慈心善待自己,突破自我否认之墙,正视自己内心的空虚,并从聚焦过去的自我批判中解脱出来。
我们要学着“从关注外界回归到审视内心”,多去培养对于自我心灵的慈爱之心,以一种更加开放而无偏见的态度探寻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

成瘾的背后是内心的空虚。作者在本书中回顾了他几十年来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受毒瘾困扰的成瘾患者的切身经历,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成瘾是为了逃离无可消解的痛苦和空虚,成瘾的发生既有其生物学原因,也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原因,并进一步指出用充满共情的生态学视角对成瘾患者进行系统干预将更具人文关怀和疗愈效果。
本书的知识含量较高,阅读会有一定的门槛,需要一定的耐心;但当你真正读完之后,不管你是否曾受到过成瘾问题的困扰,相信你都能从中获得很大的收获。

另外,或许是版本的不一致,中文译本较英文原版(eISBN: 978-1-58394-420-2)存在部分删节,包括第六部分的题为 “‘Ignorant Fanaticism’ The Failed War on Drugs”、“Toward an Enlightened Social Policy on Drugs”、“Reducing Harm”这三章的内容,以及部分章节中的部分语句(如“自由选择与选择自由”一章文末的“We, as a society, cannot respond to their predicament with unenforceable laws, moral preaching, and medical practices that do not employ the full range of possible options. How, then, to create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he possibility of freedom can take root and flourish? That’s the subject we turn to next.”)。但整体而言,文本翻译质量较高,阅读体验较为流畅,不影响到对全书宏旨的把握。如有读者希望对原文内容有更多更细致的理解,可以参照英文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