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眠的那些事!
相信都2021年了,应该没有小伙伴不知道锯缘可以冬眠的问题了吧。相比往年流传的种种冬眠的言论,比如锯子冬眠时,温度不能低于10℃,又或者冬眠久了龟会失去繁殖能力等等,现在都已经有实际的数据证明这些说的是没有道理的。
本着冬天龟都冬眠了,太无聊!就聊聊关于冬眠的那些事情,包括冬眠前准备、冬眠方式、冬眠温度、冬眠时间等等。当然仅限于室内冬眠,室外冬眠我没有尝试过…
1.关于冬眠
关于锯缘能不能冬眠这个问题,虽然已经不用再讨论了,不过本着写东西就要全面一点的态度,还是简单的谈谈。
模式锯缘,在我国的广西是有分布的,而广西和隔壁的亲戚广东不一样,广西是有冬天的,比如现在这个时候,广西有些山里都在下雪,日常温度低于10℃。因此完全可以有理由相信锯缘是可以冬眠的物种(奥式个体太少,没怎么见过案例,本文默认为模式锯缘)。
关于冬眠,我的理解是个别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方式。以龟为例,它们本身只能产生微量的热量,主要还是通过环境的温度来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而生命活动是通过身体的各种酶类物质的催化反应来实现的,酶的活性和温度息息相关。在低温环境下,酶活性降低,生命活动也随之降低,这时候表现的就是龟的冬眠状态(睡觉~)
在冬眠状态下,龟的新陈代谢减缓,能量的消耗也随之下降,我观察了好几年红塔山的冬眠前后的体重变化,基本波动在50-100克(体重500克左右),而这个重量变化基本也就是喝饱水,再存一点点便便的差距。。。
所以不要担心龟冬眠了,要好几个月不吃不喝,会饿死。体重变化较大的原因我猜测是因为虽然在冬眠状态下,但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指征,冬眠消耗的能量有部分用于产生热量(夏天基本可以忽略),所以在特别严寒的地区,-10℃还没有暖气的地区,有龟友锯子出眠后体重少了140克左右。当然都是我猜测的,大家看看就行,不要太当真。
有些小伙伴片面的认为,龟冬眠了就是睡觉去了,甚至认为不能动了。其实我发现,冬眠的时候龟其实还是能活动的,越狱都可以……只是大部分时候,龟选择闭眼睡觉的方式,因为这样最“节能”。在龟认为安全的地方冬眠,龟基本不会动,如果龟认为这里不安全,那么它随时都可以越狱出逃。
(PS:北方有暖气就不用冬眠了,或者说在暖气来临的一段时间算冬眠也行。)
2.冬眠前的准备
说到冬眠前的准备,好多小伙伴肯定要说“贴秋膘”、“清肠”这两个问题,那我们就看看看这两个问题。
首先是“贴秋膘”,顾名思义,就是在秋天的时候多喂点,多储存点能量好应对寒冷的冬天…这么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些小伙伴过量的投喂,加上入秋后温差加大,反而加重了肠胃负担,引起肠胃炎等问题,得不偿失。其实平时只要你不要太仿野投喂,比如一个月就喂一两次,或者一周只喂一两粒龟粮等极端行为,在人工饲养环境下,龟肯定是比在野外有更充足的食物摄入。
“贴秋膘”不用盲目跟风,如果确实担心龟过冬的问题,想多喂点,可以在冬眠前2-3个月的时候适量增加一些量,也不建议暴饮暴食!(只要不是填食投喂,龟自己就会减量)。而且冬眠的消耗真的不大(极端恶劣天气为主的地区例外)。
再看看“清肠”,顾名思义,就是在冬眠前让龟把肠道里面的食物全部排空,免得食物积存在肠道腐败变质,引起肠胃炎…不过据我的观察,没有必要人工强制干预“清肠”这个活动。甚至有时候开春的时候,还没开始喂,龟就排出了储存了一个冬天的“宿便”。不过我还是建议有一个“清肠”的过程,这样保险一点,毕竟肠胃炎很麻烦,也很危险。
什么时候清肠?一般根据各地的温度周期变化决定,普遍的原则是未来十五天温度持续降低,最高温度低于18℃,这时候因为大气层的保温效果,其实龟还是可以吃东西的,但是不建议喂了,停食自然就可以清肠了,当然也可以定期泡水,促进排便。一般这时候距离冬眠,我这边大概有个两周的样子,各地按照当地的温度变化来。
个别地区的温度类似过山车,升降幅度太大了,就很尴尬,建议放到室内饲养,还是看持续多天的温度变化来决定什么时候停食。
一般一个地方冬眠的时间基本固定,比如我这边,处在长江流域的范围,每年基本都在十一月中旬到月底的时候,龟开始冬眠,所以我一般可以把十月份喂完。
3.冬眠的方式
锯缘的冬眠,最重要一点就是保持湿度,当然温度尽量恒定最好。
保湿方面可以选择用苔藓、稻草、落叶、椰土等,也可以用旧衣服(我估计没几个用吧),当然水里冬眠也是可以的(没错,你没看错)。
不论是苔藓、椰土、稻草、落叶等类型的哪一种方式进行冬眠,一定注意的是要通风,不要放在又小又密闭的空间,非常容易发霉导致真菌感染的问题。
椰土太散了,上层的水分容易蒸发,单纯用椰土龟基本会把自己埋在中间一层的位置。所以铺椰土要厚一点,以龟背甲到腹甲的高度的3-5倍为宜。如果用整理箱冬眠,可以盖三分之二的盖子,减少水分蒸发,也可以全开,定期补水就行。冬眠时候,把椰土泡水,随后用手轻握椰土,挤出多余水分即可,不需要很大力气,椰土能成团不散开就行。不过椰土冬眠后,因为中间部分比较潮湿,如果椰土较差的时候,容易让龟眼睛发生感染,而且椰土确实太细碎了点,容易弄得龟身上(特别腿窝),有强迫症的慎用。
苔藓、落叶、稻草基本类似,说实话我没用过落叶和稻草,城里毕竟没有条件去弄这些,不过苔藓倒是用了好几年。苔藓(水苔)因为比较蓬松,透气性比较好,龟其实很喜欢躲在苔藓底层,不过如果苔藓吸满了水分,这一点就会受影响。不过好在很快上层的水分就会蒸发掉,苔藓构成的网状结构能有效的保留空气,形成空气保温层,同时也能锁住下层苔藓的水分蒸发。
经常能看到上层的苔藓都干了,下层的苔藓反而很潮湿的情况。如果单纯用苔藓的话厚度一定要足够(参考椰土),而且第一次一定要挤干底层苔藓的水分,底部不能积水,不然很容易发霉。一定要注意通风(不是要吹风才叫通风,敞开盖子即可)。
落叶和稻草要注意后期底层部位可能会腐烂的问题(问为什么会腐烂?请回去补习初中生物知识)。
其实我更建议使用苔藓和椰土结合的方式,椰土(泥巴)是保水层,不需要多厚,3-5cm就行。底部可以轻微积水,上面铺厚一点的干苔藓就行,或者泡水后拧干了的苔藓,不用盖盖子,或者只盖一半即可。这样的好处是基本可以很久不用担心要补水的问题,也不需要担心浇水太多的问题…可以说非常的偷懒了,基本我这边就两个月左右会喷点水(看你底层材料的厚度和保水效果决定)。而且因为龟会呆在干苔藓的部位,也是比较干净的,也不用太担心会被病菌感染的问题。
水里过冬其实我还在尝试,主要就是红塔山从去年开始就有过水里冬眠的迹象,不过被我中途拿出来了。今年也是拿出来过两次,后面又自己爬回去了,索性也就不管了,我始终相信龟自己知道哪里更适合自己。不过还是不建议跟风强制进行干预,因为不是每个锯子都喜欢待在水里。

4.冬眠温度和时间
关于冬眠的温度,其实在15℃的时候,锯缘基本就不出来溜达了,有些甚至都把自己埋起来了。不过这个前提是已经持续很多天最高温度不超过15℃的情况,不然依然是有吃东西的行为(偷吃)。
每年我这边的冬眠环境相对恒定,5-10℃左右,最冷的时候温度也就短暂的到3℃(室内温度)。当然有些地方也是有零下气温过冬成功的案例,就是后面体重变化太大了,个人觉得还是比较伤的。还是推荐温度不要低于零度为好,甚至最好能有5℃以上,这样体重基本变化不大,不会对龟来说有那么大的考验。
冬眠的时间,我这边是十一月中旬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后一周,前后跨度有五个月,应该算是比较长的冬眠时间了,毕竟我这边是南方中的北方⊙﹏⊙。北方的小伙伴表示在他们那过冬不超过1一个月,就会开始供暖,真的实名羡慕。不过我这边还好的是,温度基本恒定,变化比较温和,尤其是室内。福建的温度变化简直是过山车,防不胜防,心疼三秒,还是建议多考虑下保温措施。
不管怎么说,冬眠对于龟来说始终都是一场考验,只有最强壮优秀的才能活下来。所以如果冬眠前发现龟状态不对,还是建议加温调养,直接冬眠风险太大了。
冬眠过程中,保险起见可以一个月左右去看看状态,还有看看是不是需要补水,但是不要太频繁的去打扰。在严寒到来的时候,有条件还是去看看,度过这段时间,后面温度就会慢慢的高起来,也就危险不大了。
最后感谢各位的观看,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各个地方,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冬眠准备,选择合适的冬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