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非常适合自学的
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中医入门可以先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
中医自学方法
1、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
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可能笨拙的很,但实际上常是中医入门的捷径。
多向前辈请教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
2、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
现今信息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
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
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中医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技术。对于想要学习中医的人来说,现在有很多自学中医的途径,其中最受欢迎的方式就是通过看中医视频课程来学习。
中医是非常适合自学的,因为中医的理论体系比较完整,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同时,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比较具体,学习起来相对简单。很多人选择通过看中医视频课程来学习中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观看中医视频课程,学习者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学习,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可当你翻开这本书时你,如果看不懂,说明你的入门第一步跨的太大了,这时候你要退一步,先学诊断学里涉及的术语,那你就要先学《中医基础理论》。
这两门课学完了,是不是就能诊断了呢?
能,却不完全能。
因为中医的证是“1—N”映射的,1是证,N是病。
这时候你需要学内科学,要知道中医话语体系里,是怎么给疾病命名的,就像我们所说的“感冒”,其实是一个中医病名,并不是西医病名。你知道的“高血压”在中医里根本没有名字,却有肝阳上亢型眩晕。西医很多病名在中医里没有名字,但它有对应的症状,可以定位出证型,那中医内科学肯定是要学的。
基本上,学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就能够开始学以致用的临床了。(针灸另说)
只不过是菜鸟和大佬的区别而已。
但不代表只学这五科就行,这些只是鸡蛋打碎后的一部分蛋壳。



但我可以负责的说,这个时候,你已经入门了。
往后,你就是要进阶学习。
这个阶段你要开始学医案,开始有自己的分析总结,加深理论学习和临床验证,把学到的变成自己的。(这部分我后面有时间再录个视频说)
这个过程大概要一年。
这一年后,你觉得你想进一步追寻理论的源头,再去看四大经典,那就容易很多,也不会走偏。
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每个人都有手机,学习中医真的很方便。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可以学习中医,不需要到学校或培训机构去上课。
每天抽一小时的时间来听中医课程,大概一年左右就可以入门中医了。当然,学习中医也需要坚持和耐心,不能浮躁和急功近利。中医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学习者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3、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
学习,自然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方面,还是主张选用正规的全日制教材。
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比较好的。
一般来说,新版教材容纳了诸多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整体水平还是值得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