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具也能促进脑瘫患儿康复,究竟什么玩具如此神奇?
脑瘫患儿的核心症状表现就是姿势异常,运动笨拙不协调,例如1-3个月拇指内收,4-6个月不能抓物,6-7个月不会坐,1岁左右不会扶物学走或走路时表现交叉步姿势。一些人会认为脑瘫就是“瘫痪”,不会走路。

但其实,脑瘫的患儿也是具备运动能力的,通过早期康复训练纠正和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脑瘫属于复杂的疑难性疾病,需要医学干预和家庭辅助训练双管齐下共同促力,因此,脑瘫患儿不仅需要在医院进行专业康复训练,在家也需要同步进行辅助训练,实现最大化的康复效果。
那么,针对脑瘫患儿的家庭辅助训练需要借助哪些玩具?又如何选择适当的玩具?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陈乃瑜主任表示,脑瘫患儿的家庭辅助训练并不难,借助一些游乐玩具,就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参与到各项运动训练中,从而促进孩子智力、语言、感统、情感、运动方面的功能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促进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玩具
脑瘫患儿下肢力量一般不足,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而利用皮球、平衡杆、蹦床等游乐玩具,能提升患儿上肢控制、四肢协调、肌力提高、身体平衡、注意力及对空间的和时间的判断力,可以有效促进脑瘫患儿四肢肌肉的发展,获得功能上的培养与满足,改善脑瘫患儿走路不稳、不会爬、不会坐等状态。

注意:提高运动能力的玩具最好选择可以放松肌肉、提高肌力、运动协调性、增强运动功能的玩具,例如球类、滚筒、滑板、各式秋千、爬行器等。
2、促进脑瘫患儿语言、情感能力的玩具
脑瘫患儿因躯干稳定性差,不能很好独坐从而影响发声,可以通过一些发声玩具,刺激脑瘫患儿发声、说话和激发想象力,提高患儿的听、说和语言模仿能力。同时,将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感知通过玩具传递出来,进而促进患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增进家长与患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并且玩发声玩具,也能激发孩子训练的兴趣,宣泄内心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问题。
注意:提高手眼协调的玩具最好选择可加强手部操作,提高拇指与手指的对捏能力的玩具,如穿珠串、螺丝组合、橡皮泥、各种图型的镶嵌板、描线板、工具模型组合等。

3、促进脑瘫患儿感知能力的玩具
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是完成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基础,需要视觉、听觉、触觉和平衡觉等方面的配合,然而对于脑瘫患儿来说,这些往往是最欠缺的功能。但幸运的是,不少玩具对提升脑瘫患儿触觉、听觉、视觉等感知器官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由于脑瘫引起的儿童智力低下、视力减退,可以选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卡片等对其进行视觉训练,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不同形状、大小、重量的玩具进行触觉训练,用各种形状的拼板进行视觉动作协调训练,从而提升脑瘫患儿的感知觉能力。

注意:脑瘫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灵敏,缺乏危险感,在玩具选择上一定要安全无毒,尽量躲避碰伤、挫伤、刺伤等情况出现。
最后,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陈乃瑜主任提醒,脑瘫患儿不仅有运动协调障碍,还伴发智力低下、语言落后等方面的问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治疗脑瘫患儿最好的良药就是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和干预,修复脑功能的同时,改善患儿运动、言语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倘若孩子出现脑瘫疾病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院检查诊治。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