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要远空调、避贼风。《黄帝内经》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圣人避风如避矢石。可
夏天要远空调、避贼风。《黄帝内经》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圣人避风如避矢石。可见古人对风邪是防范有加的,因为风邪不但为百病之首,也是六淫之先行官,风邪侵犯肌表以致表虚,接着其他邪气就可以乘虚而入,尤以寒气对人体的伤害最大,寒邪属水能灭火,最伤人阳气,而阳气为人身立命之本。 冬季外界寒风凛凛、水冰地坼,但人体毛孔收紧加上厚衣覆体,风寒之邪并不易侵犯人体。而夏季阳气外散毛孔开泄,无异于门户大开,此时若立即吹电扇或进入空调房,风寒之邪就会直入肌肤、筋脉、骨节,且不及时排出寒气,更会侵犯六腑五脏,乃至成不治之症。可见人为邪气对人体之伤害远甚于自然之气。 此外,现代人衣着暴露也会引发风邪入侵,损伤阳气。特别是一些年轻女子夏天爱穿肚脐装,导致宫寒(肾阳不足)不孕等。 什么是贼风?现在最大的贼风就是空调风和风扇风。山区里最硬的贼风就是过堂风。从古至今,在夏季受了贼风导致面瘫的男女老幼不在少数,更有甚者会突发中风导致偏瘫。 明《遵生八笺》: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多风痹,手足不仁,语言蹇涩,四肢瘫痪。年壮不觉为害,亦种病根。气衰之人,如桴鼓应响矣。酷暑尤宜思之。所以,体虚之人,一定要躲避贼风,尤其是寒冷刺骨的空调风。一旦得了“空调病”,赶紧调理也可无碍,久拖则成重疾。 对虚邪、贼风、四时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育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四时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具体来讲,什么叫虚邪贼风?就是让身体虚弱的那些邪气、外来的贼风。比如说,我们晚上把窗户打开一条缝儿,然后你在离窗户很近的地方睡觉了,睡醒后发现脖子落枕了,或鼻子不通感冒了,这就是受了贼风。这些贼风就像小偷一样偷偷地进来,侵袭了你的身体,让你不舒服,让你生病。 "虚邪"一词,《内经》凡23见,均指自然界四时不正之气。但是,邪气何以言"虚"?虚,非《素问·通评虚实论》等篇所言的病机之"虚",亦非证候之"虚",是四时不正之气乘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始能伤人致病者也,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之王冰所注云:"邪乘虚入,是谓虚邪。"就《内经》而言,"虚邪"概念的形成有其较为复杂的认识背景,其与"虚风"一词密切相关,也可以说,"虚邪"派生于"虚风"。虚风是八风之一,凡与节令所应方位完全相反的风(即反节令气候)皆谓之"虚风"。由于人体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与四季气候变化节律同步,无论在哪一节令中,如果有与该节令所应方向相反的气候(即风)出现,人体都可能因不适应这种反季节的气候而发病,那么这种反季节的气候(即虚风)便成为邪气,这种邪气即是"虚邪"。这一认识集中体现于《灵枢·九宫八风》篇中。该篇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也。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内经》作者在此处将"虚风"与"虚邪"作为互词对待,可见,"虚邪"即是"虚风"。 "虚风"相对于"实风"而言。所谓"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如张介宾(《类经·卷二十七》)就认为"月建居子,风从北方来,冬气之正也。月建居卯,风从东方来,春气之正也。月建居午,风从南方来,夏气之正也。月建居酉,风从西方来,秋气之正也。四隅十二建,其气皆然。气得其正者,正气王也,故曰实风,所以能生、长、养万物。"所谓"从其冲后来为虚风",是指与月建节令的相反方向所来之风。"冲后"指北极辰(即太一)所居的相反方向。"冲者,对冲也。后者,言其来之远,远则气盛也。太一居午,风从北方来,水胜火也。太一居酉,风从东方来,木反胜也。气失其正者,正气不足,故曰虚风,所以能伤人而主杀主害,最当避之。"(《类经·卷二十七》注)。可见,"虚风"即非时之气,也即是反季节气候,因其极易成为伤人致病的邪气,故此处经文上言"虚风",下谓"虚邪",均云"避之",故二者在此处有等价效果。若从源流关系认识,"虚风"属八风范围,是形成"虚邪"概念之源,由于"虚风"较之"实风"更易成为致人于病的邪气,于是将其以"虚邪"名之。 以"虚"命"邪"之意有二:一是此邪从"冲后"虚乡而来,即指反节令气候;二是在人体恰逢虚时,即人体处于对此反节令气候的不适应状态时伤人,这就是以"虚"命"邪"的理由。其三,"虚邪"又称为"贼风"。贼者,伤害之义。节令性气候即"实风","主生、长、养万物"。"虚风"即为反季节气候,极易伤人致病,故曰"虚风,贼伤人者也"。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将"虚邪""贼风"叠用。由此观之,《内经》中"虚邪"一词源于"虚风"而又等价,又称之为"贼风",《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为"贼邪",此四者皆可用"四时不正之气"(《黄帝素问直解·卷一》)释之。